到底是自卑讓我抑鬱,還是抑鬱讓我自卑?

xiaole898


很明顯,題主所詢問的是自卑與抑鬱的因果關係,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來看,要知道自卑與抑鬱的因果關係,我們就要先知道自卑和抑鬱是不是有相關性,也就是兩者之間有沒有關聯。

其次還要知道自卑與抑鬱哪一個先發生,自然先發生的才能稱為“因”,這一點還不夠。

我們還要儘可能的排除其他可用於解釋自卑或抑鬱的因素,也就是兩者的關係間是否參雜了其他共存的因素,導致我們認為自卑與抑鬱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實際上是與自卑或抑鬱共存的某個因素導致了抑鬱或自卑,有點繞啊,但可以理解。

以上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我們才能確定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自卑與抑鬱的相關性

那麼,我們首先來探討一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畢竟沒有相關性,其他的也不需要多談。

在一篇抑鬱影響因素的通徑分析中,研究者對平均21歲的大學生髮放並回收了1184份問卷,大樣本,代表性更強。問卷測量了他們的自卑、孤獨和抑鬱等心理變量,研究分析發現自卑對抑鬱的直接效應較強,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

自卑與抑鬱的發生順序

按照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且每個階段都有其各自的任務和障礙。比如,在青春期(12~18歲)的時候,會存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也就是這個階段,個人對自己的認知,與其他人對我們的認知會形成一個衝突,以及我們在社會集體中佔的是一個什麼情感位置。

而自卑則發生於學齡期(6~12歲),在這個階段,我們面臨著勤奮和自卑之間的衝突,這個階段的兒童在學校接受社會化訓練,如果他們勤奮在課程中獲得了成就感,他們會感到自信,並將勤奮內化,反之,則會產生自卑,將自卑內化,進而對人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而從目前的發現來看,抑鬱症人群一般在14歲以上,25歲以前發現,被稱為早發抑鬱症,25歲以後發現,被稱為晚發抑鬱症。但目前的新聞報導來看,抑鬱並不分年齡,八九歲的孩子也可能患上抑鬱症,因此,無法確定自卑與抑鬱兩者的發生順序。

自卑與抑鬱的關係

自卑與抑鬱雖然不存在因果關係,但兩者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一般來說,由於自卑,我們會對自己持有更多的否定態度和負性情感,容易自慚形穢、鬱鬱寡歡。

在面對困難時偏向採取退縮、逃避的應對方式,對涉及到自己的事情又非常敏感,不願意交往,這使得他們更加孤獨,由於孤獨,更加自卑,從而缺乏對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即容易產生抑鬱。

雖然沒有實際的研究證明兩者的先發性,但自卑群體遠遠大於抑鬱群體,因此,從個人不成熟的觀點來看,自卑引起的抑鬱在抑鬱的影響因素中佔據重要地位。

因此,為了豐富我們對抑鬱的認知,接下來,再來了解抑鬱的影響因素吧。

抑鬱的影響因素

  1. 生理因素。有人認為,抑鬱是由於大腦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 (NE) 和5-羥色胺 (5-HT) 和多巴胺 (DA)等)含量過低造成的。大量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的大腦存在一定的變化,而且重度抑鬱症的母親會對下一代子女的抑鬱產生重大影響。

  2. 生活事件。也可以被認為是環境的影響。有調查發現,67%的人在抑鬱發作前經歷過一次嚴重的生活事件,而且這些事件多與羞辱性有關。這是突發且強烈的生活事件對抑鬱造成的影響,另外還有一些日常瑣事也會對抑鬱造成影響,這種影響雖然不如前一種情況對人的影響強烈,但卻是持久的,一點一點蠶食著個人的積極情緒。

  3. 自我概念。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這個影響維度中,自卑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如何起作用前文已述,便不作多談。此外,在這個維度中,孤獨感、無價值感、絕望感和低自我效能對抑鬱也具有極大的影響。

  4. 歸因方式。對一個事件的歸因,影響著我們對它的態度和看法是積極的、一般的還是消極的,進而對我們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消極的歸因方式,容易損害我們的自尊,進而產生一種無望感,導致產生抑鬱情緒。

緩解抑鬱的方法

  1. 運動。有人形容抑鬱情況下,我們的大腦就像是靜止了一樣,對外界的刺激沒有反應,使自己在抑鬱泥潭中難以自拔。因此,要緩解抑鬱最容易實現的方法就是運動,讓大腦動起來,去感受身體帶來的刺激,同時運動能夠刺激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讓人興奮和愉快起來,從而實現舒緩抑鬱情緒的效果。

  2. 寫日記。記錄自己每天的情緒變化,可以使用兩個筆記本,一本記錄黑色情緒,把當天遇到的所有不開心、悲傷、無望、苦惱、厭惡等情緒記錄在這本日記中,通過這種方式將情緒發洩出去,同時最好不要去翻看自己的消極情緒,尤其是當自己情緒低落的時候。通過這樣的方法將大黑狗封印在過往中。另一本筆記本,最好是使用便攜式的,隨時記錄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比如今天的天空很藍,讓人心情愉悅……

  3. 改變飲食。戒掉加工食品,如加工肉類和高脂乳製品等,多吃水果、蔬菜和魚類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4. 尋找專業支持。尋找治療師來判斷自己的抑鬱症狀和抑鬱程度,並聽從治療師的意見,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或藥物治療等專業治療方法。

以上觀點,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歡迎大家批評和指正。

圖源網絡,侵刪!

@Susta,碼字不易,如有收穫,期待您將它轉發給更多人~

Susta


自卑是一種性格狀態,抑鬱是一種情緒狀態。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抑鬱是階段性的,可以通過運動、飲食、藥物等方法緩解和消除。但是自卑確是長時間日積月累造成的。

造成自卑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受挫太多。而且從心理上來說,自卑的人會慢慢的適應自己的自卑狀態,從而在行為上有意導向讓自己更自卑方向行動。最常見的就是:“我不行的”“你看看我果然不行吧”!這種循環。

回到題目自卑與抑鬱的關係上。我覺得抑鬱和抑鬱有共同點,也有差異。共同點是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自卑是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抑鬱是對自己存在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差異也比較明顯,自卑的人行為上畏手畏腳,不自信。抑鬱的人很常見的是冷漠、麻木、感覺不到快樂。

所以我覺得一般的自卑並不會導致抑鬱。抑鬱的人也不一定就自卑。如果兩點共存的話,那我覺得極度的自卑導致抑鬱的可能比較大


焚琴煮酒


你好,我叫可樂Manna,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關於你所提出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抑鬱症會引起產生自卑感;自卑本身是不會導致抑鬱症。

關於抑鬱症和自卑,這兩者之間從本質特性出發分析,到底是誰導致了誰?一直無法清楚的證明這個問題。今天,我將先捏入一個固定因素與抑鬱症和自卑分別進行分析;再用分別得出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驗證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你所提出的問題的結論。

將捏入“快樂的權利”這個固定因素,逐一對抑鬱症與自卑進行分析;


一、抑鬱症是否會剝奪快樂的權利?

抑鬱症患者的心境長期、持續地低落;會感覺到無助感、無能感、無望感等感覺;讓患者長期、持續地處於習得性無助;而習得性無助感真正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讓人失去存在的意義,對生存感到沒有目標和方向;生存起就如“行屍走肉”般。

朋友,當抑鬱症造成心境長期、持續地處於習得性無助時,將對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興趣;當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時,就沒有產生快樂的因素存在了;故是抑鬱剝奪了快樂的權利。


二、自卑是否會剝奪快樂的權利。

我們引用“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自卑是與生俱來的”這個論據;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生本來就不是完美無缺的;有缺陷就會產生自卑,而自卑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暴自棄或產生心理疾病。自卑也能使人發憤圖強,通過補償行為追求優越感……”

快樂是一種權利,是與生俱來的權利;自卑本身也具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快樂與自卑均屬於與生俱來的權利,兩種不同的權利而已。


綜上所述分析:當心境長期、持續地處於習得性無助時;在“習得性無助感”中的“無助感”就會產生自卑感與自我否定的情緒。

驗證出結論為:鬱抑症是會引起產生自卑感;自卑本身是不會導致抑鬱症。

以上內容是我對你提出的問題,做出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抑鬱症不是絕症,只是心靈感冒了;抑鬱症是可以自愈和治癒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