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孔子評價後世儒者,你認為他評價最高的三個人會是誰?

鳳影焰68167305


第一種情況,如果從對儒家學說解讀的正宗性上看,可能會是這三位:

孟軻,其《孟子》一書全面的闡述了儒家政治學,從孔子以“仁”為核心思想的禮樂道德學說發展為了以“仁義”為核心的王道政治學。

董仲舒,其是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在《春秋繁露》中。其“天人合一”、“大一統”思想很好,並“黜百家,表彰六經”,這對儒家是極好的,但欲以一派之說,發揮六經奧旨,故有的地方有些偏頗之處。這一舉措就開始了儒學成為主流文化,並影響了中國的民族性格。

張載,其“關學”吸收佛儒道三教及諸子優點,發展了儒家學說。特別是以“橫渠四句”為根底,不違孔門本教。為天地立心——仁義為心,為明明德,內聖也;為生民立命——頤養萬民,親民也,新民也,民為貴也;為往聖繼絕學——述而不著,傳禮樂也,孔子畢生所為也;為萬世開太平——平天下也,止於至善也,是謂大同也,外王之至也。

第二種情況,如果從儒家該人的學說對社會的表現的真實影響力來看。這三位可能會是:

荀況,其兩個弟子韓非和李斯都是影響華夏後世政治的大牛。荀況自己就吸收諸子學說,其儒家的學問就做得不算是太純粹。韓非的《韓非子》是法家學說集大成者,其學說一直貫穿於歷代的統治之中。李斯也是法家人物,其為秦國所定的政治制度,也和儒家學說沒多大關係。

董仲舒,其是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在《春秋繁露》中。其“天人合一”、“大一統”思想很好,並“黜百家,表彰六經”,這對儒家是極好的,但欲以一派之說,發揮六經奧旨,故有的地方有些偏頗之處。這一舉措就開始了儒學成為主流文化,並影響了中國的民族性格。

朱熹,其人“理學”思想所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的學說,本來是好的,可字面意思直接導致了人們的誤解。後來,其《四書集註》又做了八股文的經,再加上統治者為加強中央集權,控制人們的思想,以其為說辭,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行為等等。但由於其戕毒太甚,以致至今餘毒未完全清理乾淨。


喃語低徊


題主好,這個問題很巧妙,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要明確了孔子心中完美的儒者形象是什麼,問題就簡單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哲學概念,同時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孔子心中的儒者,首先要是一個仁者,要有極高的道德情懷,這種情懷最突出,最具體的表現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的精神。其次,孔子身上最突出的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進取精神,這也會是孔子所要認同的儒者所必須具有的品質。再次,有目標,有行動,沒有能力是不行的,有“仁、義、勇”,還得有“智、信”,孔子認同的儒者必定要很有智慧,識人料事,估量形勢都很準確,同時要非常忠信,也就是不忘初心,為信仰而活著,不苟且。

用以上三點作為評分標準,儒家歷史人物中得分前三名的,野狐認為應該是:孟子、諸葛亮、曾國藩。如果從整個歷史中選三個最滿意的儒者,孔子應該會選此三人,理由分述如下。

孟子被尊稱為“亞聖”,他繼承和發展的孔子的思想學說。孟子比孔子更有俠義精神,孔子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孟子說“當今天下舍,我其誰”,都是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擔當。

儒家講立德、立言、立功,孟子在當世沒有什麼事功,但其德堪比孔聖。孟子進一步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學說,孔子講“殺身成仁”,孟子講“捨生取義”;孟子的“仁政”學說就是對孔子仁學的發展。孟子的養氣說和他描繪的大丈夫形象都是重要的思想和精神財富。《孟子》一書對後世影響深遠。孟子當是孔子所要首選的儒者。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能體現儒家的道德情懷,關鍵是諸葛亮能身體力行,不只是說說罷了。諸葛亮一生克勤克儉,輔佐沒有多少軍事資本的劉備,和魏、吳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勢,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後世充分的肯定。

諸葛亮很清楚三國最後的結局,他在《後出師表》中很清楚的講到,伐魏不伐魏最終都會滅亡。諸葛亮知道伐魏雖不足以成事,但足以成仁,這就和孔子周遊列國一樣,正像孔子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都很有名,對後世有著廣泛深刻的影響。儒家非常推崇的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諸葛亮也算是佔全了,孔子沒有理由不選諸葛亮入圍。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名臣,是純正的儒者,又是比較早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大臣,毛澤東、蔣介石都對曾國藩給與了很高的評價。大家熟悉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歌,其實就是毛澤東從曾國藩治軍紀律要求中改編過來的。

曾國藩有著極高的道德修養,他嚴於律己,也嚴於治家,《曾國藩家書》對後人影響非常大。曾國藩評定太平天國,圍剿捻黨,主辦洋務,門人弟子遍及天下,位極人臣但能克己盡忠,無任何跋扈之色。曾國藩提倡忠君衛道,以儒家“仁義禮智信”來治軍,選將、募兵、管理軍務、協調外務。元明清以來,最為純正的儒者,最有成就的儒者就是曾國藩了,儒家強調的三立,曾國藩都佔全了,曾文正公有資格入選。


野狐習禪


我認為應該是荀子、董仲舒、朱熹。因為他們三人對後世儒學影響大,他們不但繼承了儒學經典,而且發揚光大了儒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