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國家法律,社會發展,教師自身等各方面都要求廣大教師經常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以滿腔的熱忱和淵博的知識傳道,授業,解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力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 教育 ; 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現在,國家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大對教師的培訓。這裡面既有對新教師的崗前培訓,也有對在崗教師的繼續教育。 那麼教師為什麼要參加繼續教育呢?因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是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我們都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的興衰。所以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勢在必行。作為人師,終身需學習。

一,教師終身學習是法律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條例》和《河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等法律、法規都對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繼續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

教育興,國運興。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關係到各級各類人才的培養和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同時,還承擔著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提高國民勞動技能的重要任務。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充實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育。在《河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規定》中,繼續教育內容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教育、專業知識擴展與更新現代教育理論學習與教育科學,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學技能訓練、現代教育技術、現代科技教育等。教師的繼續教育分為幾類:

(一) 新分配到中小學任教的師範院校畢業生,為了使其儘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要對其進行教育理論,學科教育法和教學基本功的培訓。

(二) 在職的全體中小學教師為了使其更好地履行相應職務職責並準備晉升高一級職務,要對其進行培訓。

(三) 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選拔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了使其起到骨幹作用,要對其進行培訓。

以上法律或文件都對教師繼續教育的意義,目的,要求做出了明確的闡述。

二, 教師的繼續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 人類社會是在不斷髮展,不斷進步的。在最古老的原始社會,有人們群居群獵,發展到舊石器時代以及新石器時代,無一不被新知識、新觀念所推動。由人們的靠天吃飯到人定勝天,無一不閃爍著知識的光輝。到了近代,歐洲的文藝復興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先後興起了工業革命,使生產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推動了人類的進步。現代社會,知識結構,科學技術更是日新月異。新的行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新行業的出現,呼喚著培養新型行業人才的教師。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培養和培訓新型教師服務社會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二) 新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要繼續教育

國家推行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從師生角色方面做了較大變革。新課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課堂,走進了廣大師生中間。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顯現出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體系、新目標以及新課程在結構、功能、內容、評價及管理等方面的重大變革,一定會增強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責任感。

新課程改革為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的空間,同時也對學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改革中,我們沿用了多年的“教學大綱”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國家“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是基於我國“教學大綱”的種種弊端以及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標而提出的。它包括四個方面的理解和考慮:第一,課程價值趨向於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第二,課程目標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第三,從只關注教師教學轉向關注課程實施過程;第四,課程管理從剛性轉向柔性。新的課程標準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而是要求教師觀念要更新,角色要轉變。每一位教師都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開發者、學校制度的建設者。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應該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為有充分的認識。教師只有通過自身對專業角色的認識,瞭解專業角色的本質,體味專業角色的價值,才能成為自覺地創新教學的研究者和實踐者。

新課程的實施呼喚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儘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育教學行為,提高綜合素質。為全面推進新課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 教學方法的轉變要求教師參加繼續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更新教學辦法已擺在廣大教師面前。教師由以前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變成了“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把創新思維提到首位。教學方法看似很難,實際容易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揮,教師只要點播得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能調動起來。這就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學習,勇於探索,把自己變成一位多才多藝的導演。將課堂導演成一臺大戲,而且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四)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令廣大教師不得不參加繼續教育

21世紀的今天,人類社會已進入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信息時代。信息就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是國家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手段。當前,信息化已經引起中小學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廣大教師由以前的一支粉筆、一根教鞭、一本教科書逐漸被一部手提電腦、一臺幻燈機、一臺一體機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所代替。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已經和課堂整合起來了。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給教育帶來了希望和生機。區別於傳統教學就在於它可以使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它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並加快美的傳遞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學生直接受到美感薰陶,以期取得最優化的教育效果。可以說多媒體技術改變了人們固有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式,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多媒體技術具有綜合性、交互性、實時性、複雜性等特點,可以將學生自我練習與教師指導加以有機結合。

圖文並茂繪聲繪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改善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比普通教學效率提高了38%,而學習時間減少了31%。它使接受教育的人能夠主動地創造學習。

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也給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使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有了突破時空限制的張力。它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無限的學習空間。這些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將會給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使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所以廣大教師必須欣然接受這些新生事物,將自己的教學推向最高境界。而這些技能的取得,必然要靠教師的繼續教育。

三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自身素質的需求

(一) 每位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以前所學的知識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面前捉襟見肘,杯水車薪,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每節課之前總要花大力氣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板書。即便如此,在課堂上仍有不可避免地出現難堪的時候。其實這就是因為教師本人知識結構已經過時,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了。更何況知識逐級下放的速度又這麼驚人。以前在高中,甚至在大學課本里才能見到的知識,現在已經出現在初中課本里了。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讓學生從你知識的水缸裡舀一碗水,自己水缸裡至少要有一缸水。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為了自己的教學,每位教師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才能避免在學生面前難堪。

(二) 教師繼續教育更是提升教師心理和職業道德之必要

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廣受社會關注。原因之一是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的成效有著特殊的影響作用,從而使得人們不敢對其掉以輕心;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出現的教師職業道德明顯滑坡現象令人堪憂。

教育活動的道德性決定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師擔負著向青少年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生產勞動知識和在思想道德方面造就下一代,也就是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始終堅持對學生情感、意志、性格、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引導與培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決定了教師本身必須是一個知識能力與道德全面發展並不斷完善的人。尤其是在道德方面,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這也同樣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道德水準。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加強師德修養。

(三) 教師心理健康的新要求更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

1 . 近年來,屢禁不止的師源性傷害,不斷使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產生懷疑,導致公眾對教師職業信任度的降低。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群體的形象,間接影響到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進而影響到了教育教學的質量。

師源性心理傷害,即是教師的心理不健康,出現對學生打罵、體罰、對工作不負責任,偏心等不被學生所喜歡的行為,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這些問題不是僅憑行政管理和處罰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所能及,而是通過外在的行為規範走進教師的內心世界,關注教師的心理需求,關注教師的心理成長。

2 . 不斷加重的職業倦怠直接削弱教師對學生工作的投入質量。減少對學生的讚揚以及師生互動,隨著倦怠的不斷加重並達到中等以上程度時,教師就會表現出害怕工作、筋疲力盡、不關心學生,開始對工作表現出不滿,甚至逃避工作。隨著這種不確定的苦惱感持續增強,工作和家庭中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勢不可擋,難以克服。工作表現會逐漸變得更糟,感覺生活就是為了週末和假期;盼望著退休或轉換工作。這是職業倦怠嚴重困擾的表現。

3 .不堪其累的職業壓力導致教師心理空間被嚴重擠壓扭曲。考不完的試、操不完的心、幹不完的工作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許多教師惶恐不安、心緒不寧。很小的一件事就可能使教師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導致行為失常,出現心理障礙。更有甚者,個別教師在失控的情況下傷害學生。壓力使教師本來就存在的不良適應更加嚴重。工作量大、工作責任重、工作競爭強、社會期望值高,加之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完善,這些因素的結合,使教師的心理壓力越積越重,最終導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複雜化。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無不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所以每位教師都應在學科知識領域、教學技能上得以培訓的同時,也應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訓。以良好的心態投身到教育教學中去,真正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學習就會落伍。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一旦為人師,終身須學習。每位教師都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優秀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參考文獻】

[1] 張貴新 .《師德修養簡明讀本》[M].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2] 於 鋼. 《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3] 劉曉明.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4] 段銀田.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教程》[M]. 上海:浦東電子出版社。2002

陳州高級中學:陳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