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書我看過就忘了,怎麼辦?
我也一樣有因此而沮喪的時候,也會懷疑是記憶力退化的問題,或是不夠專注的問題。但聽到很多人也一樣面臨同樣的困惑,便有些釋然。
後來在一個節目中聽一位作家講如何看書,如何閱讀,他說,每個人看完書都會忘,他也一樣。因為對於多數平常的人來說,記憶是有限度的,而遺忘才是自然的。
因此,我不再糾結於看了會忘的問題,既然喜歡,就繼續看,一直看,讓看書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一本書足夠重要,人們就會不停地看。有些書,總會讓人看數遍而不厭倦,每次看都會有收穫,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包括人們公認的經典和讓你從中受益的私人經典。
遺忘很正常。從某種程度上說,遺忘是學習之友,因為有遺忘,才會一再重讀,而這種重讀又不是簡單的重複,你會帶著新閱歷、新思維去讀,讓重讀又變成了初讀。
在一遍遍重複中,知識就一點點地滲入你的血脈、重組你的思想,你的所學變成了你的所有,就像吃進去的飯變成了你的肉。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學習的過程中,第一次的學,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任務,時時複習,才更重要。在重讀和重新複習的過程中,那些新的領悟會讓你感到快樂和滿足。
所以說,遺忘非但不是壞事,反而促成了重新學習、重新體驗,就像人們常說的“壞事之中也有好事。”
作家村上春樹在談跑步時,曾說到自己的易胖體質,沒吃很多,不知不覺就會胖起來。而他太太卻正好相反,不管吃多少,不運動也不會發胖。他覺得人生真不公平,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東西,另一些人無須努力就唾手可得。
後來,他找到了答案:易胖體質或許是一種幸運,這樣為了不增加體重,必須留意飲食,有所節制,同時還養成了運動的習慣,得到了自律和健康,延緩了衰老。而不易胖的人,很少會做這些努力,自然也得不到這些好處。
所以,當遇到什麼不利境地時,只著眼於打亂了自己的平靜和舒服,當然沮喪和抱怨多。可是多想一步,它逼出自己的潛力,成就了新的技能,就會更多地看到希望和動力。
要記得,正因為人類會遺忘,腦力有不足,我們的祖先才發明了文字,把事情記下來,再也不怕遺忘。
看書、學習,應該理解為一種人生最重要的儀式,開始了就沒有結束。就像早晚要刷牙,每日要洗漱。不要讓大學畢業證書終止你的學習,更不要被“好像不行”嚇得停住腳步,每天去做就是了,只要保持這種習慣,你就額外增加了力量。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那就只管看著,即使你覺得遺忘了許多,也無關緊要。
所有看過的書,都潛藏著大腦的某一深處,知識的豐盈已經暗暗拓寬了思維的角度,增加了解決問題的力量,當需要時,它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