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快出來,你贏了!”媽媽跟女兒捉迷藏卻再也找不到孩子

幾乎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躲貓貓”這個遊戲。

如果孩子是那個數秒的人,這可以培養他的自制力,也能感受到找到人那一刻的驚喜;如果是那個躲藏的人,每次孩子被找到的時候,也都是非常的興奮。

不過就是這樣一項看似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遊戲,卻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有些孩子在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只要父母假裝喊幾句,孩子自己就出來了,但是也有的孩子非常認真,每次都藏得很好,讓父母一通好找。

“寶貝快出來,你贏了!”媽媽跟女兒捉迷藏卻再也找不到孩子

小陳有一個十分招人喜歡的女兒麗麗,今年才4歲。白白嫩嫩的,在家裡是一個十足的開心果,周圍的鄰居也都很喜歡她。這天週末天氣非常好,於是麗麗就央求小陳帶著自己下樓玩一會,媽媽覺得難得有這麼好的天氣,於是就答應了。樓下的小朋友非常多,玩著各種各樣的遊戲,有的孩子小陳之前也沒有見過。麗麗跟他們不熟,所以也不好意思走過去跟他們一起,看到有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玩的哈哈大笑十分開心,麗麗忍不住也想玩一玩。

“寶貝快出來,你贏了!”媽媽跟女兒捉迷藏卻再也找不到孩子

於是麗麗告訴媽媽自己的想法,想讓媽媽陪自己一起玩。小陳覺得現在時間還早,再加上小區裡有這麼多孩子,平時也沒有什麼時間能夠陪孩子好好玩一玩,沒有想太多便答應了女兒的請求。

倆人玩了好一會之後,小陳感覺到有些累了,於是和女兒商量今天就玩到這裡,可是麗麗似乎並沒有玩盡興,還有些意猶未盡,於是拖著媽媽玩最後一局再回家。為了不打斷孩子的興奮勁,也架不住麗麗的軟磨硬泡,就答應了。可是她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最後一局,小陳卻總也找不到孩子到底藏在哪裡。

“寶貝快出來,你贏了!”媽媽跟女兒捉迷藏卻再也找不到孩子

十分鐘過去了,還是沒有發現麗麗的影子。小陳焦急萬分,大聲的呼喊:"寶寶你贏了,快出來,我們該回家啦",但是無論她怎麼呼喊也沒有任何的回應。感到事態嚴重的她趕緊報了警,警察在調取監控錄像之後發現,女兒就藏在草叢裡,一名蒙著臉的婦女將她帶走。看到這一幕,小陳再也忍不住了,放聲大哭。一方面深深的自責,是自己的疏忽沒有把女兒看好,另一方面也擔心女兒從小都沒怎麼離開過自己,被拐後會不會受到什麼傷害。可是現在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作為父母,最害怕的就是孩子被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麼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呢?

1.帶孩子出門,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

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帶他們出門需要加倍小心。尤其是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一定要緊緊牽著孩子的手,也一定不要讓他們離開視線。因為人多擁擠,一不小心走散了,尋找孩子的難度很大。如果孩子這個時候遇到心懷鬼胎的人,那麼危險係數將會大幅度提升。

“寶貝快出來,你贏了!”媽媽跟女兒捉迷藏卻再也找不到孩子

2.不單獨和孩子玩藏貓貓的遊戲

躲貓貓的遊戲看似很簡單,但是其中潛在的危險還是很大的,家長能儘量不和孩子玩就不玩,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可以在兩個家長同時在的時候玩,這樣一個家長找,另一個家長帶孩子一起藏,能保證孩子的安全。

“寶貝快出來,你贏了!”媽媽跟女兒捉迷藏卻再也找不到孩子

3.給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意識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父母不可能一直待在他們身邊。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給他們說明一些可能遇到的危險,比如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陌生人的車不要坐以及不把自己的個人信息告訴陌生人,遇到危險就趕緊報警或者大聲的呼救,這些基本自我保護的方法可以在孩子遇到危險時起到一定的作用。

“寶貝快出來,你贏了!”媽媽跟女兒捉迷藏卻再也找不到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家長們一定要時時刻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避免悲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