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来不是旁观者,我们只是幸存者

我们从来不是旁观者,我们只是幸存者

人民大礼堂 图/梁潇

我们通常觉得我们在旁观这个世界的历史。然而,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历史?我想说“Now is history.”是的,我们从不能旁观历史,我们真真切切地经历着历史。大到40年前年改革开放的开始、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小到你选择了文科理科、志愿填了什么学校、什么时候出国读书……其实每一刻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我们当时站在命运的三岔路口,眼看着风云千樯,还以为这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一)绝不做旁观者的人民

我们从来不选择做不做旁观者。每当历史时刻,我们都身体力行地参与了进去,不管是否符合我们意愿。社会变革、房屋拆迁、慈善募捐、自身职业……我们都参与着这个社会整体的全部。一位法官,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案子,解决不完的纠纷。同时,他也会思考着社会的法制,发表自己的文章。一位教师,他每天都要上课备课。同时,他也会想着自己的力量怎么影响自己的学生,怎么让他们将来成为建设这个国家的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家、国二字,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骼。就连地球要毁灭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就体现在我们要“带着地球流浪蓝天”。

那些以为自己是旁观者的人,其实是历史的幸存者。我们不是女护士,所以我们没有被为了表决心而剃光头。我们不在农村,所以我们不知道贫困拮据是什么。我们家里没有犯罪者,所以我们不知道那些犯罪者的家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在微博上看着这样的新闻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庆幸自己的生活。

(二)人间烟火气的人民

我们从来不是旁观者,我们只是幸存者

如果问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人最朴实,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我们每个人没有很大的梦想,但都牵挂着自己的家庭和国家。看过北京大学朱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就能感受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在每一个不同的地方的司法制度的运作,离不开每一位法律人的创造和付出。炕上开庭、法官做律师、判决书中写每月给多少油几斤米……这些地方性特色的展示,就是高高在上的、体现绝对权威的法律,如何在基层演变成最具有人间烟火气的一面。

汶川地震发生之时,无论是身在一线的记者,还是千里之外的我们,都能感受到举国的悲伤。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贫寒子弟,都体会过那种壮美场景所带来的震撼与欣喜。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之时,无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年轻人老年人,我们都拍案而起,挥斥方遒。这是旁边吗?不,这是我们对这个国家的无可置疑的爱。中国的社会始终都是一个整体,所有中国人休戚与共。

(三)自我救济的人民

正因为我们是历史的幸存者,所以我们努力地去活得更好,追求着我们的理想。当我们遇到纠纷或者问题时,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救济方法。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选择。私力救济包括自我沟通、威胁、打架,社会救济包括调解委员会调解、仲裁等,公力救济包括法院裁判、行政裁判。

我们从来不是旁观者,我们只是幸存者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了。现在幸存的我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或许并没有富足的资金,也不在高位,没有聪明过人,但我们仍然比任何一代人优秀,因为只有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或许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使命,并且自己已经为之努力了。

这是我们的信念,我们要对这个国家负责。这个国家有广袤的土地,有辽阔的草原,有我们的孩子、父母,有哭泣者,有歌颂者……没有一个时代有这么多困难。但是,也

没有一个时代有这么多希望,也没有一个时代有如此拥有信念的人民。

我们不仅要赞美国家的进步,也要批评它的不尽完美。我们要秉持自己独立的立场,即便你发出的是微微的荧光,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显露出崇高的意义。


2020年2月20日

完稿于梁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