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我的2020
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我的2020

“疫情突如其来,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看着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变得伤痕累累。我想为她做点什么,陪她一起度过难关。”

出生于1999年的陈诗璇,是我校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中澳班)专业2017级本科生。疫情爆发后,她的妈妈作为社区工作者,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一天休息。到了疫情防控“攻艰期”,因为社区人手不足,陈诗璇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和妈妈以及其他社区工作者们一起奋战,力保疫情防控落实到“最后一米”

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我的2020

组织登记线下团购物资信息

成为志愿者的第一天,陈诗璇并没有直接“开工”,而是先向社区副书记了解居民们的具体情况。“‘社会工作’是我的专业,希望能发挥专业所长,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陈诗璇了解到,自己所在的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整个社区分布着不少矮楼和平房,除了一小部分区域拥有物业之外,大部分地方并没有物业管理。物业的缺乏增加了社区封闭管理的难度——社区所有出入管控、安全保卫、清洁消毒、物资保管、组织宣传、业主服务等工作要全部依赖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下沉党员,人手问题捉襟见肘。再加上社区内孤寡老人、重疾重病以及残障人士人数较多,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安全也是社区工作的难点之一。

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我的2020

给社区老人分发爱心菜

要想织好社区疫情防控这张“网”实非易事,志愿者工作的繁杂琐屑超过了陈诗璇的想象。她边工作、边思考、边摸索,遇到困难了,精疲力尽了,就不断给自己打气,坚信只要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三心合一,最后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守得云开见月明

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我的2020

整理居民每日体温报表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陈诗璇发现,物资分发是社区工作中最需要灵活应对一个环节:物资的卸货储存、清点核实、发布通知以及领取分发都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但凡其中一个流程没能组织有序,工作量翻倍不说,还容易忙中出错。陈诗璇急中生智,向社区副书记提出了“1+1+3+1”的行动方案,即以“1个网格员为行动中心、1个社区协理员为辅助行动者、3个志愿者为主要行动力量、1名党员下沉干部为行动指挥来开展行动”。具体来说,就是由网格员制作物资统计表、物资发放表并发放领取通知;为避免社区居民无法及时接受消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因素导致的信息遗漏,社区协理员按照网格居民名单逐一电话通知,询问居民的特殊需求,做好必要登记备注,以备后续工作的开展;3个志愿者分别负责登记居民信息、分发物资和领取物资签名;最后,由

1名下沉党员干部负责管理和协调现场秩序,这样的机制使得物资的发放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

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我的2020

社区内粘贴防疫宣传标语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3月初,就在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的时候,陈诗璇的父亲却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忽然间,原本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笼罩上了阴云。父亲的离世让陈诗璇悲痛不已,甚至一度自闭。“因为怕家人担心,

表面上我尽量隐忍,实际上内心情绪非常低落,不愿意外出见人,更别说去社区当志愿者。” “自我封闭”让陈诗璇的状态越来越不好:“疫情给我带来的伤痛,实在很难用言语清楚表达。为了不让已经心力交瘁的妈妈再为我忧心,悲伤之余,我不断提醒自己要振作,我得妈妈好好地守住我们的小家。那些天‘助人自助’总是在我脑海里浮现。大概是感同身受吧,父亲的离世让我更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我想做点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走出伤痛的力量和勇气。”于是,陈诗璇重拾心情,再次返岗,继续奔走在社区需要她的地方。

陈诗璇:我不愿做这场疫情的“旁观者”| 我的2020

上门给困难居民发放爱心菜

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一直是陈诗璇最放心不下的牵挂。老人们大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线上团购和健康码注册往往让他们手足无措。陈诗璇就给老人们一个一个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困难和不便,再把问题整理上报,还多次跟社区书记上门,为老人们送菜送粮,帮他们注册健康码

-----

-----

一场疫情,让陈诗璇经历了亲人的生死离别,也感受了到世间的温暖。不论是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得知她家庭变故后第一时间送上的鼓励、关心和问候,还是搬运物资时搭上的一双手,抑或是焦头烂额的忙碌中一瞬间的相互鼓励对视……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寒天之中的暖流,环绕在她心间

如今,武汉解封,这座英雄城市重新按下了“播放键”。陈诗璇依然在社区忙碌着,履行着当初自己许下的诺言。她的2020或许未能“岁月静好”,但在“负重前行”中践行着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华中师范大学,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教育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