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濱區關廟鎮大埡村:金銀花開“金銀”來

在漢濱區關廟鎮大埡村,有一處在亂石窖裡刨出的300畝金銀花產業園,被駐村第一書記譚虎命名為“惠民欣”。該村村委會旁的指示牌上寫了一句頗有意思的宣傳語:“做給貧困戶看,帶著貧困戶賺。”

一場春雨過後,峰巒連翠的大埡村龍王山顯得格外清新迷人。“領工長”老劉站在山頭,瞅著新枝頻冒的一簇簇金銀花,眼裡透出豐收的喜悅。

曾經這個山坳坳,住著1300多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因為山大溝深、土地稀薄,人均耕地不足1畝。雖說離中心城區僅16公里,但仍住著土巴房、走著泥巴路、穿著補巴衣、吃著鍋巴飯。

脫貧攻堅以來,有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政策和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驅動,該村加快了脫貧步伐。2018年,在漢濱區委政法委的直接幫扶下,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了農業合作社,流轉了包括10戶貧困戶土地在內的340畝土地,引進高產藥用金銀花苗木,建成一個投入少、見效快、易生長、無風險的產業園區,同時爭取項目資金100萬元,將產業路延伸到田間地頭。

經過一年來的精心呵護,金銀花長勢喜人,今年試花期預計可產1噸鮮花。目前園區的辦公室、庫房、烘烤房已經建好,羊腸小道變成了平整通暢的水泥路,水、電入了戶,舊危房群眾搬進了“洋氣”的安置房。農業變強,農村變美,農民變富,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劉名叫劉懷社,今年64歲,土生土長的大埡村人。因為幹活實在、頭腦靈活,園區成立後,由他帶著附近的村民在園區平整土地、砌坎修渠、挖坑栽苗、除草施肥……

他為自己算了一筆賬,一年下來收入頗豐:流轉的土地每畝每年固定收入180元;在園區務工按勞計酬;產業見效後每年約定拿出6%的利潤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貧困不可怕,就怕點子不清、路子不明,只要勤勞就能走上致富的路子。2019年底,全村14戶貧困戶30多名貧困群眾一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石頭縫裡栽出了金銀花,窮山坡上種下了“金疙瘩”。美滋滋的好日子,說來就來。劉懷社透過掛在葉尖的晶瑩剔透的露珠,聞到了待放的金銀花香……

通訊員 翁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