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孔子撰《春秋》一书,自此“春秋时代”就成了这一时期的特定称谓。《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事件。
而接下来的战国时代,一般我们查到的资料认为,该称谓来源于西汉时期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一书。《战国策·燕策一》有记载,苏秦之弟苏代曰:“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此处的“战国七”,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
但在小编阅读史书的过程中,却看到另一种说法。
说汉朝时,战国时代被称为“六国之世”,汉朝将自己定义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为此,就需要让最早出现皇帝的秦充当配角。通过这个配角,汉将“周”定义为正统王朝,并创造了一个汉继承周之正统王朝的“形式”。
为了“撇开”秦,汉人将其他六个大国(楚、齐、燕、韩、魏、赵)称为“六国”。将战国时代与天下统一的秦朝分别开来,称之为“六国之世”。言下之意,就是将“秦”单独从“七国”中分开叙述。
今人熟知的《战国策》成书于西汉末年,编撰者刘向将战国时代以来的《长短书》等文献的内容进行再次编排。这本重新编排的书就叫做《战国策》。
此时还有一种称谓是“战国之世”,但“战国”作为时代的名称并没有固定下来。在没有必要对秦特别对待以后,人们便将秦融入六国”中,改称“七国”。渐渐“七国”的称呼成为了主流。
一直到了清朝,人们才固定用“战国”一词,来形容这个特定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