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 本月LPR有望下调

□记者 李林鸾

4月15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期限1年,中标利率为2.95%,较此前中标利率3.15%下调了20个基点。此外,当日央行对部分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

此前,在3月30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较上次下调了20个基点。当日,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就表示,从过去经验来看,“逆回购利率—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都会同步调降,完成一次完整的“降息”过程。

由于有了此前逆回购“降息”的预告,对于此次MLF操作,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操作利率下调至2.95%,符合市场预期。选择现在开展MLF操作,则是为了提前部分对冲将于4月17日到期的2000亿元。


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 本月LPR有望下调


释放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信号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巨大冲击,3月30日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至2.2%,并决定自4月7日起,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打开了利率走廊下限。在温彬看来,此次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与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一致,确保了不同期限政策利率水平整体下降。

对于本次MLF利率下调幅度与逆回购利率相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一方面显示政策利率体系联动调整,有利于维护利率走廊有序运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当前国内疫情进入稳定控制状态,但海外疫情自3月开始急剧升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3.0%),这代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需将面临严峻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本次MLF降息幅度较2月增大10个基点,即在释放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清晰信号。本次“降息”后,MLF操作利率跌破3%,为2017年以来首次。

另外,按照此前规律,央行月度中旬开展MLF操作已经常态化,为的是给引导LPR报价预留操作窗口。考虑到4月17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央行在4月15日就开始做对冲,有“提前”操作之意。

本月LPR有望下调

从LPR报价机制以及此前变动规律看,在央行大幅下调MLF中标利率的指引下,LPR随之下调几乎为必然事件。

温彬预计,4月20日1年期LPR报价将与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的幅度一致,利率为3.85%。王青也认为,在MLF利率下调后,本月1年期LPR报价会恢复下行,预计下调幅度也将为20个基点。“这将直接推动企业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王青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1年期LPR降幅也至少在20个基点,甚至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前期用两次定向降准(分别针对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为后续下调MLF中标利率可能产生的冲击做了很好的对冲式铺垫。

对于5年期以上LPR,多位专家也预计或将下降10个基点至4.65%,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此前表示,央行一直非常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企业可能需要根据市场和政策的变化来对未来的市场作出判断,决定投资行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做好相关工作。

货币政策调控应转向价格型工具为主

3月份我国CPI涨幅快速回落,通胀出现下行拐点,有利于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今年以来,央行运用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MLF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3月份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高于名义GDP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在温彬看来,这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传导机制日益畅通。

但国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当前欧美疫情出现稳中趋缓势头,但拉美、非洲、南亚等地区有可能带动全球疫情出现第三波高峰,全球经济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风险。王青表示,受此影响,二季度国内经济反弹幅度可能会受到海外疫情制约,而且下半年经济运行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为此,王青认为,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时间有可能相应拉长,调节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考虑到当前包括MLF利率在内的政策利率仍远高于零利率水平,未来CPI同比涨幅有望趋势性下降,预计降息周期将会延续到年底,4月之后MLF利率还有30个基点左右的下调空间。

对于下阶段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温彬建议应由数量型工具为主转向价格型工具为主。一方面,通过继续下调政策利率,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带动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下降,降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释放LPR改革潜力,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