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日本現代書法展覽觀後》手稿二種
西泠拍賣-藝是網拍-四月大拍【近現代名人手跡及影像藝術專場】
藝是網拍,名人手跡
一紙書信,往事並不如煙
文/ 同古堂
陸機《文賦》有言“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可見信札尺牘最表書者心跡,或匆忙兩三句,或洋灑數千言,賞其勢如潮湧、鐵書銀鉤筆墨之餘,亦有見字如面,家書萬金之感,更有甚者,有跡可循,往事並不如煙,可為未載史實之補充。因此,名人手跡漸為收藏新寵,升溫不止。
尤是藝術品市場趨冷之際,去載西泠秋拍“五柳堂藏明代名賢書札專場”逆勢而上,依舊斬獲佳績,即可窺知一二。事實上,名人信札收藏,古已有之,《平復帖》、《中秋帖》、《伯遠帖》等墨跡遺存,俱是書信而被奉為圭臬。
不過,今年新冠疫情突襲,線下拍賣延期已成定局,各大拍行紛紛設立線上網拍,以期借網絡之便利,打破舊有狹隘之渠道模式,擴大藝術傳播。
而西泠藝是網拍,自創辦之日始,即備受業界關注,其以獨特“文人風雅”經營理念,又兼具專業嚴謹治學態度,學術為先,在相關藝術品垂直電商中,已現“睥睨之勢”。
▲藝是網拍
從“每日一拍”、“每日多拍”,乃至於“每月大拍”,藝是網拍每日活躍用戶不斷增長,筆者熟悉的不少藏家,也多有參拍熱情。其拍品門類亦日漸豐富,含括書畫、信札尺牘、古籍善本、金石碑帖、文房瓷雜、珠寶玉器、名茶佳釀等,不一而足,陣容之強大不亞於尋常拍行春秋兩季大拍。
此次,藝是四月大拍再度來襲,低起拍價,高性價比,而且生貨雲集,足見其不俗的招商渠道,如“近現代名人手跡及影像藝術專場”,除“葉恭綽舊藏”、“劉開渠上款”兩大專題外,亦有蔡元培、馬敘倫、顧頡剛、梁漱溟、錢鍾書、啟功等名流大家手跡,令人頗是期待。
○
葉恭綽舊藏
▲葉恭綽上款及舊藏無底價專場
葉恭綽舊藏或題跋,以友人信札及詞稿為主,其出身書香世家,少承家學,可謂通古曉今,而且痴愛收藏,曾藏有毛公鼎,兼之作為中國近現代交通事業和交通教育事業之先驅,甚具影響力。
此外,他亦是著名詞學家,所編選《全清詞鈔》和《廣篋中詞》在清詞選本中舉足輕重,對於清末民初的詞壇考據,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葉恭綽在篩選諸多清詞稿本時會題“凡○者用紅格鈔、凡○者用綠格鈔(紅表示紅格箋紙、綠表示綠格箋紙)”或鈐印紅豆、雲煙、遐庵等,表示其認可該詞指示他人按圈畫處抄錄,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可謂工作量巨大。
以《廣篋中詞》為例,其曾言乃繼譚獻《篋中詞》而成,以補仲修先生之遺漏。此書自1898年起編,此間斷斷續續,1933年方編撰完成,可謂嘔心瀝血之作。
書中錄有易大廠、吳湖帆、龍榆生、夏敬觀、林葆恆、夏承燾、潘承弼等多位詞家,計441人之多,蔚為壯觀。
據悉,葉恭綽是吳湖帆平生最為稔熟、相交至深的師長之一,二人相識於1928年葉氏南下居滬之時。1929年12月,由葉恭綽提議,約集滬上詞壇名流朱孝臧、陳方恪等於覺林素菜館,決議設立《全清詞鈔》編纂處,吳湖帆即名列其中。
此為潘承弼手書自作詞稿本,當系經吳湖帆之手轉呈葉恭綽。其中《揚州慢》《暗香》二次分別為詠吳湖帆藏品《董美人墓誌》《宋刻梅花喜神譜》而作。
▲吳湖帆批改並跋、潘承弼書 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款識:盉廠潘承弼呈稿。
題跋:
1.潘承弼,博山胞弟。
2.愁、凝二字顛倒。
3.盉廠之詞檢抄數首,除《芳草》無甚意境,餘均妙極,似在博山上,謾為圈之,仍請遐丈正定。盉廠今年僅二十四歲。醜簃。
鈐印:紅豆(朱)
年代:1931年
著錄:1.《詞綜補遺 第2冊》P982,林葆恆輯、張璋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民國五百家詞鈔》P254,楊子才編,中國線裝書局,2008年。
說明:吳湖帆題跋。葉恭綽舊藏。
潘承弼(1907~2004),字良甫,號景鄭,一號寄漚,別號盉庵。江蘇吳縣(今蘇州)人。藏書家、目錄學家。早年受業於章炳麟和吳梅門下,抗日戰爭日期應顧廷龍邀,前往合眾圖書館任職。建國後,先後在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工作,任上海圖書館研究員兼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學系教授,中國善本書目編委會顧問、《詞學》編輯委員等職。有《著硯樓讀書札記》《寄漚剩稿》《詞律校異》《詞選箋註》《〈日知錄〉補校》《圖書金石題跋》等。
▲吳湖帆批改並跋、潘承弼書 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部分
▲吳湖帆批改並跋、潘承弼書 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部分
內容為藏書家、目錄學家潘承弼手書自作詞稿三頁,錄詞六首,見吳湖帆硃筆點校並題跋。吳湖帆題跋中言及詞稿除芳草一闕外,餘皆極妙,並強調潘承弼才弱冠數年,可見其對潘氏文采之讚許、對後生之提攜。由吳氏“盉廠今年僅二十四歲”可知該稿作於1931年前後。
▲吳湖帆跋、潘承謀書 呈葉恭綽自著《瘦葉詞》稿本
題跋:潘承謀省安瘦葉詞。
鈐印:紅豆(朱,二次)
著錄:1.《廣篋中詞》P229,葉恭綽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2.《民國五百家詞鈔》P225,中國線裝書局,2008年。
說明:吳湖帆題跋。葉恭綽舊藏。
吳湖帆(1894~1968),名萬、倩,字東莊,號倩庵、醜簃,江蘇蘇州人。為西泠印社社員,其梅景書屋培養了王季遷、陸抑非、徐邦達等書畫名人。收藏甚豐,精鑑別、填詞。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靈秀享譽畫壇,為海上重要名家,亦為海上“三吳一馮”之一。
潘承謀(?~約1934),字軼仲,號省安,江蘇吳縣人。光緒二十三(1897)年副貢,官農工商部員外郎。有《瘦葉詞》。
此為潘承謀詞稿六頁,系抄呈葉恭綽以作出版之用,吳湖帆題潘氏名字及詞集名,葉恭綽批註選詞,上鈐葉恭綽紅豆印。其中《虞美人(南歸舟中)》後被選入葉氏所編《廣篋中詞》。
其與吳湖帆、吳梅等人交往甚密,此篇稿中《高山流水 題霜厓填詞圖為吳瞿安(梅)》《綺羅香 題吳湖帆藏隋美人墓誌拓本》乃和他二人之作。詞中另談到杭州西湖、鎮江北固山,以及曹元忠《溪堂讌別圖》。
此外,龍榆生與葉恭綽交往甚密,其所著《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所收錄66家詞人中,有28人與《廣篋中詞》相同,85首詞作一致,並曾言“本編取材,除諸家專集及其他史傳、詞括外,於譚氏《篋中詞》、葉氏《廣篋中詞》採錄特多,兩書舊有刊本,可資參閱”。
▲龍榆生致葉恭綽有關蕭友梅及歌社宣言的信札
說明:葉恭綽上款。
使用國立暨南大學用箋。
附《中國語文學系期刊》內頁三張。內有龍榆生詞作
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勳,號忍寒公、風雨龍吟室主人,江西萬載人。先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教授,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其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章並稱,為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
此為龍榆生毛筆書札,圍繞出版自作《東坡樂府箋》、成立歌社並撰寫宣言,以及參觀南京國學圖書館清詞而作。所及鄭韶覺為暨南大學校長鄭洪年,大廠為易大廠,蕭君為音樂家蕭友梅。
信中談論圖書館藏清詞甚富,為葉恭綽正在編纂詞集而發。另言及請葉恭綽校正《東坡樂府箋》並題簽。此外,信中所述龍榆生尚在草擬歌社宣言,而該宣言後以蕭友梅、龍榆生名義發表於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刊《音》第13期,時在1931年4月。此信當作於此前後。
歌社由蕭友梅、龍榆生等發起,以音專同人為主組成的音樂文藝社團。葉恭綽、易大廠、傅東華、胡懷琛等均為該社成員。
夏承燾亦可謂葉恭綽詞學知音,其於日記中,曾贊言《廣篋中詞》:“六月四日,閱《廣篋中詞》,共四本四卷,去取甚精。間加評泊,亦極確當。”
▲夏承燾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題跋:○者用紅格鈔。
著錄:1.《廣篋中詞》卷四P474-477,葉恭綽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2.《民國五百家詞鈔》P318,楊子才編,中國線裝書局,2008年。
3.《東甌詞徵》P315、316,薛鍾鬥編輯,餘振棠校補,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4.《二十世紀中華詞選(中)》P603、613,劉夢芙編著,黃山書社,2008年。
說明:葉恭綽上款、題跋並舊藏。
夏承燾(1900~1986),字癯禪,改字瞿禪,晚年改字瞿髯,別號夢栩生,室名月輪樓、天風閣、玉鄰堂、朝陽樓,浙江永嘉人。曾任北京《民競報》副刊編輯、浙江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杭州大學教授等職。
此為夏承燾自作詞稿本五頁七首,系請葉恭綽斧正而作。上有若干修改痕跡,但又與終稿版本頗有區別,詞人迂迴反覆的創作思路,可窺見一二。葉恭綽手批“○者用紅格鈔”,乃標註其中之較優者。
▲夏承燾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部分
稿中七詞皆為傳世佳作,後著錄頻頻,其中《鷓鴣天·哀時》《賀新涼》《瑣窗寒》《滅蘭》四首被圈出,而前兩闕被選入葉恭綽編《廣篋中詞》,《賀新涼》亦入《民國五百家詞鈔》。夏承燾早年詞稿本不多見,而此件更具修改痕跡並涉及葉恭綽,價值尤高。詞中所及疆村老人為朱孝臧,並談到夜泛西湖。
據考,李劍亮《夏承燾年譜》,《水龍吟》《鷓鴣天·哀時》作於1932年;《賀新涼》乃1933年承德失守、熱河全境慘遭日寇蹂躪時,夏承燾病榻上悲憤交集而作;《瑣春寒》《十二郎·夜泛西湖》作於1934年與陳竺同同遊杭州之際;《清平樂》系1930年問疾朱祖謀之作;《滅蘭》則集“一二八淞滬抗戰”之激憤與悼念朱祖謀之哀情於一詞,且呈摯友龍榆生。
夏敬觀曾盛讚《廣篋中詞》,言“合譚選觀之,於一代盛衰之故,於夫後勝於前之跡,可朗然矣。”
▲夏敬觀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鈐印:紅豆(朱,四次)
說明:葉恭綽舊藏。
夏敬觀(1875~1953),字劍丞,號吷庵,江西新建人。晚僑上海。早年以詩詞名播南北。曾任浙江教育廳廳長、中國公學會監督。工山水,兼花卉,與湯定之多有情誼。
此為夏敬觀親筆手書自作詞稿二頁,系呈葉恭綽供其選編詞集之用。上鈐葉恭綽紅豆印。據《夏敬觀年譜》載,稿中《新雁過妝樓 舂音社席上聞歌》《秋霽 丁巳中秋作》均為夏氏1917年所作。其餘詞作亦作於1920年前後。
上世紀初,姚華與陳師曾一直被北京書畫圈奉為畫壇領袖,葉恭綽、徐志摩等名流大家,對姚華先生的五言古詩亦深感敬佩,曾分別撰文讚賞有加。
▲姚華呈葉恭綽自著《菉猗詞》稿本二
題跋:1.菉猗詞上,貴築姚華茫父稿。
2.菉猗詞下,貴築姚華茫父稿。
鈐印:雲煙(朱) 紅豆(朱)
著錄:1.《全清詞鈔》P1947-1949,葉恭綽編,中華書局,1982年。
2.《廣篋中詞》P205,葉恭綽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3.《弗堂詞·菉猗曲》,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說明:葉恭綽舊藏。
姚華(1876~1930),名芒,字一鄂,又字重光,號茫父、弗堂、蓮華盦主等,貴州貴陽人。光緒三十年進士,官郵傳部主事。曾留學日本,後嗜金石書畫,凡山水、花卉、篆隸真行,皆為時所重。於詩文詞曲,碑版古器及考據音韻亦無不精通。居京時,與陳師曾最善。晚年以鬻書賣畫為生。歷任北京女子師範校長、朝陽大學教授等。
此為姚華自著《菉猗詞》詞稿二冊,葉恭綽舊藏,有姚華題跋。葉氏編《全清詞鈔》時即從中摘選出版。
姚華詩文,皆收入《弗堂類稿》,《菉猗詞》後經整理改編,出版時名為《菉猗曲》,此中作品大多作於民初,題畫詞居多。
▲姚華呈葉恭綽自著《菉猗詞》稿本二冊 部分
姚華詩文,皆收入《弗堂類稿》,《菉猗詞》後經整理改編,出版時名為《菉猗曲》,此中作品大多作於民初,題畫詞居多。謝伯陽編《全清散曲》時,《菉猗曲》被全部錄入,葉恭綽所編《全清詞鈔》錄其六首,後《廣篋中詞》又收入《天香》。貴州人民出版社重印的《弗堂詞·菉猗曲》2003年版收入此冊作品。
因姚氏與陳師曾、齊白石、王夢白等人是好友,交往密切,故詞中多有與眾多好友的唱和之作,其中與陳師曾唱和最多,包括《惜紅衣·憶南泊舊遊即題師曾寫荷卷子次石帚韻》《前調·師曾同賦前題疊韻畣之》《前調·王夢白背作仕女餘與師曾各補景並填此解》等。
▲蔡可權呈葉恭綽陳師曾《觭庵詞鈔》鈔本
文稿 五頁
題跋:1.紅綠。
2.衡恪。
著錄:1.《全清詞鈔》P1997、1998,葉恭綽編,中華書局,1982年。
2.《廣篋中詞》P200、201,葉恭綽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3.《詞學季刊 第三卷》P146,龍沐勳編,上海書店,1985年。
4.《陳師曾全集詩文卷》P263、271,江西美術出版社,2016年。
說明:葉恭綽題跋並舊藏,使用津浦鐵路管理局稿紙,蔡可權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秘書,津浦鐵路局課員。
陳師曾(1876~1923),名衡恪,號朽道人,室名槐堂、染倉室,江西修水人。祖父陳寶箴,父陳三立。幼承庭訓,後留學日本八年,與魯迅、李叔同交厚。工山水、花卉、人物。書善四體,亦工詩詞文章。齊白石、吳昌碩與之筆墨過從。桃李滿門。
蔡可權(1881~1953),號公諶,江西新建人。江西心遠學堂畢業。歷任北洋政府交通部秘書,津浦鐵路局課員、課長、秘書和北京公路局秘書等職。曾參加北京稊園詩社。1951年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師事陳三立,與葉恭綽、陳方恪等相友善。著有《或存齋詩文》《獲古錄》《陰符經初解》《墨子淺說》等。所著《道德經玄贊》曾得陳三立褒讚。
此為蔡可權書陳師曾《觭庵詞鈔》詞稿鈔本,有葉氏批註及修改等,文稿中有大量修改之處,經比較與出版一致。
查,蔡可權師事陳三立,與陳方恪等相友善。(相同筆跡者可見本場xx號標的:蔡可權(1881~1953)呈葉恭綽自著《西湖十二詠》稿本。)
文稿中由葉氏做“○”者《金縷曲》《玉鐲新》《解連環》《看花逥》皆被選入《全清詞鈔》出版,故而詞稿系抄呈葉氏作《詞鈔》出版之用。
另有《尉遲杯·題蕭翅翁自畫風雪歸舟圖用片玉韻》,蕭翅翁即蕭俊賢,與師曾亦師亦友,該詞作於1902年。《慶清朝·用碧山韻》由《詞學季刊》選錄出版,出版名為《慶清朝·用碧山石榴花韻》,其他著錄中用《慶清朝·海棠》,曾收入《臥廬詞話》。
餘《一萼紅·過通州示彥殊昆弟》《浪淘沙》二闕未見刊載。詞中公湛、彥殊為蔡可權、範況。使用津浦鐵路管理局稿紙。
徐樹錚少聰穎,作為北洋重臣,除政績外,且精於書法,擅詩詞古文。《廣篋中詞》亦收錄其詞作。
▲徐樹錚呈葉恭綽自著《碧夢庵詞》稿本
款識:徐樹錚又錚○○○詞。
鈐印:紅豆(朱,二次)
著錄:1.《廣篋中詞》P211、212,葉恭綽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2.《詞綜補遺 第1冊》P231,林葆恆輯,張璋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林紓年譜長編》P229、230,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
4.《美人桃葉渡》P281,南京出版社,2015年。
5.《民國狂詩錄》P84,南方出版社,2012年。
說明:葉恭綽舊藏,使用碧夢庵稿紙。
徐樹錚(1880~1925),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因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稱“小徐”。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精書法,善詩詞古文,有《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
此為徐世錚所作《碧夢庵詞》詞稿十頁,落款、正文皆由其手書,呈葉恭綽作出版之用。
此篇詞稿包括《六醜·石田翁西山歸櫂畫卷》《花犯·降業湖秋泛》等。其中《六醜》後被選入《廣篋中詞》出版。另有《被花惱·答畏廬》《夢橫塘·再答畏廬詠水仙》系與林紓二人的唱和之作,被收入《林紓年譜長編》。
葉恭綽在《廣篋中詞》盛評並選錄易大廠詞作,二人為廣東同鄉及好友,彼此間多有詩詞交流。
▲易大廠呈葉恭綽自作有關杭州西湖詞稿
題跋:紅。易孺大庵〇〇詞。
著錄:《廣東近世詞壇研究》,謝永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說明:葉恭綽上款並題跋。
易大廠(1874~1941),原名延熹,字季復,易名孺,以號大庵行,別署鶴山老人,無念、外齋、念公、南華老人等,廣東鶴山人。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曾任孫中山秘書,作國民黨黨歌,歷任北京高等師範、暨南大學、上海國立音樂學院教授。才藝廣博,詩文詞曲,書畫篆刻,聲韻訓詁,造詣俱深。
文稿為易大廠手書自作步吳文英韻《三姝媚》一闋,據文稿中有“應丹林索,錄呈遐公訓律”之語,可見該詞為易大廠為好友陸丹林所填,並抄錄請葉恭綽指正。此詞標題見載於《廣東近世詞壇研究》。
稿中提到眾多杭州及西湖著名景點,如錢塘江、斷橋、西泠橋、保俶塔等。
▲鄧邦述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題跋:1.鄧邦述孝先。
2.〇者用紅格鈔。
著錄:《全清詞鈔》P1989,葉恭綽編,中華書局,1982年。
說明:葉恭綽題跋並舊藏,使用芸蘭閣箋。
此為清末民國詞人鄧邦述詞毛筆鈔本,葉恭綽為文稿題跋,並圈出詞五首,後葉氏編《全清詞鈔》,採鄧邦述詞二首,即文稿中《綠意·楊花》《玉京謠·過朗潤園作》。
詞中所及蹇庵仲兄為鄧邦達,霜厓為吳梅,松岑為金松岑,另談到《冷紅簃填詞圖》《題襟館消寒圖卷》。
《廣篋中詞》亦收錄有章鈺、冒廣生詞稿。
▲章鈺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
題跋:圈者紅格鈔(此備入續篋中詞)。
著錄:1.《廣篋中詞》P473,葉恭綽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2.《清詞序跋彙編 第4冊》P2008、2009,鳳凰出版社,2013年。
說明:葉恭綽題跋並舊藏。
此為章鈺手書呈葉恭綽自作詞稿本三頁,收詞9首,系抄錄以供其作出版之用。
章鈺(1865~1937),字式之,又字堅孟,別署茗理,號霜根老人,江蘇長洲人。近代藏書家、書法家、校勘學家。光緒進士,與章太炎、章一山同出俞樾門下,時人稱“俞門三章”。官至外務部主事,辛亥革命後,久寓天津。著有《四當齋集》《胡刻通鑑正文校宋記》等。
據葉氏批註雲,《水調歌頭 題石蓮翁詞卷》、《瑤華水仙用草窗韻》二詞圈出,用紅格抄錄,以作《廣篋中詞》之備用。查人民文學出版社《廣篋中詞》可知,後僅有《瑤華》選入該詞集,而《題石蓮翁詞卷》見鳳凰出版社2013版《清詞序跋彙編》第4冊。餘下皆未見刊載,或已作他用。
詞中所及鄧正庵、石蓮翁分別指鄧邦述、吳重憙,另談到萬紅友鳳硯。
▲冒廣生呈葉恭綽水繪園往來詞集稿本
題跋:1.紅。
2.劉有詞集,名《留雲借月庵》,似是教官。
3.劉炳照二。
4.耆齡二。
5.科分查。
6.科分查,有詞集。
7.官階查。
8.似是龍州道。
9.曹元忠(二、三、四)。
10.詞不止此。
11.金恐亦有詞集。
12.宋有詞集。
鈐印:紅豆(朱)
著錄:1.《全清詞鈔》P1894、1895、2026、2027,葉恭綽編,中華書局,1982年。
2.《廣篋中詞》P288、289、387、388,葉恭綽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3.《冒廣生友朋書札》P99、269-275,上海博物館圖書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
說明:冒廣生手書並題跋。葉恭綽題跋並舊藏。
冒廣生(1873~1959),字鶴亭,號疚齋、疚翁、小三吾長,晚號水繪庵老人,江蘇如皋人。光緒二十年舉人。歷官刑部、農工商部郎中,賞加四品京銜。抗戰前任中山大學教授,以詩詞名聞於世。
此為冒廣生手書並題跋水繪園往來詞集稿本,含耆齡、葉昌熾、宋育仁、曹元忠、張鴻、劉炳照、金石、易順豫、曹毓秀、姚紹書、李綺青、翁之潤、王景沂、劉恩黻、於齊慶等人詞稿共計二十頁,有葉氏題跋“紅”字,結合《全清詞鈔》與文稿批註可知,此批詞稿系作《詞鈔》出版之用。
▲葉恭綽書 桂文耀《席月山房詞》稿本
題跋:1.紅、綠各鈔一分。
2.南海桂文耀星垣《席月山房詞》。
3.席月詞二。
4.席月詞三。
著錄:1.《廣篋中詞》P62、63,葉恭綽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2.《詞綜補遺》(第4冊)P3249-3251,林葆恆輯,張璋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嶺南文學史》P646、647,陳永正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嶺南詩歌研究》P399、400,陳永正著,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
說明:葉恭綽手書並題跋。
桂文耀(1807~1854),字子淳,號星垣,廣東南海人。道光己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道光十九年為湖南鄉試副考官,充國史館撰修、總撰。升湖廣道監察御史,出任江蘇常州、蘇州知府,升淮海兵備道。間寫梅花,超逸絕俗;喜填詞,有《席月山房詞》《群經補正》《清芬小草》。
此為葉恭綽手書晚清愛國詩人桂文耀詞稿七首三頁,均摘錄自桂氏詞集《席月山房詞》。有葉恭綽跋“紅、綠各鈔一分”、“南海桂文耀星垣《席月山房詞》”等題跋。
葉恭綽舊藏中,另有汪兆銘致其信札。
▲汪兆銘致葉恭綽信札
識文:譽虎先生惠鑑:現在時局緊急,弟無可如何,勉任行政院長,擬懇先生仍繼續擔任鐵道部長,共濟艱難,想先生必不遐棄也。無任企盼,專此,敬頌臺安。弟兆銘謹啟,廿九日。
說明:葉恭綽上款。
汪兆銘(1883~1944),名兆銘,字季新,號兆銘(以號行),原籍紹興,生於廣州番禺。同監會早期會員。1924年國民黨一大當選執行委員,後任國民政府主席、軍委主席。歷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等職。
信箋使用總理遺囑特質箋紙,上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汪兆銘為孫中山遺囑執筆人。
此為汪兆銘親筆信一通二頁,作於其國民政府行政院長任內,時在1932至1935年間。在信中,汪兆銘誠邀葉恭綽出任鐵道部長一職。
寫作此信時,中國政局正處於嚴重震盪之中:蔣介石在胡漢民、汪兆銘等人的制衡下辭去南京政府主席及其他兼職,但胡、汪等又缺乏統領全國的能力,日本業已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上海導致淞滬抗戰,並在隨後扶植偽滿政權,且在1935年汪兆銘本人還遭遇刺殺,是以汪氏在信中寫道“現在時局緊急”。值此之際,汪兆銘希望得到葉恭綽之幫助,“仍繼續擔任鐵道部長,共濟艱難”。從後續來看,葉恭綽似乎未答應其邀請,且益發遠離政界紛爭。
亦有關於林葆恆、宋春舫、龔自珍、蔣兆蘭、鄭嶽等人的詞稿或信札,或親書或抄稿,得到眾多彼時文人之支持,亦作其編撰詞選之用,篇幅所限,不一一而足。
○
劉開渠上款
▲劉開渠上款及舊藏無底價專場
劉開渠作為中國現代雕塑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是我國現代雕塑事業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都在為我國現代藝術事業開疆拓土。
▲年輕時的劉開渠
劉開渠(1904~1993),原名劉大田,江蘇蕭縣(現屬安徽)人,著名雕塑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雕塑事業奠基人,中國美術館事業奠基人。195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館館長。1982年任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組長。1984年被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作品有《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王銘章騎馬銅像》等。
在西洋寫實雕塑的基礎上,其繼承中國傳統雕塑簡練、單純及線畫的表現方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郁達夫曾讚道“他的雕刻,完全是他這個人格的再現;力量是充足的,線條是遒勁的,表情是苦悶的……”
▲1933年,劉開渠 留影於佛羅倫薩
由於長期從事藝術工作,且多身居要職,他與文藝界人士多有交誼。如其與吳作人在上世紀30年代,先後遠赴歐洲,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1936年,吳作人聯合劉開渠、呂斯百三人在中央大學圖書館舉辦“旅遊作品展覽”,引發藝壇震動。
▲吳作人致劉開渠有關內蒙畫展的信札
吳作人(1908~1997),字之壽,安徽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徐悲鴻學畫。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勳章”,1988年獲“比利時王冠級榮譽勳章”。曾任西泠印社顧問、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等職。
此為吳作人論內蒙古畫展毛筆信札,時在1983年,作於開展次日。據信可知,吳作人在參觀展覽後,應劉開渠之求在展覽目錄上挑選標註了數件作品,以供參考。所及展覽為內蒙古草原風貌畫展,1983年1月2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吳作人為展覽題辭“春風吹北國,群秀散滿天”。
建國後,劉吳二人都進入中央美術學院任職,數十年間,在藝術、教育事業上時有交流往來,此信即是重要見證。
關山月曾攜家眷輾轉到成都,在成都住督院街中國法比瑞同學會,與劉開渠、吳作人、龐薰琹等為鄰。為了省錢,關山月甚至到劉家搭食,可知關、劉兩家交誼之厚。
▲關山月致劉開渠、程麗娜夫婦信札
說明:劉開渠伉儷上款。
此為關山月毛筆信札,關山月、李小平夫妻二人款,關氏執筆。
關山月(1912~2000),原名澤霈,改名山月,廣東陽江人。三十四歲受聘於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歷任廣州美院副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1959年與傅抱石為人民大會堂合作《江山如此多嬌》,成為現代中國畫經典之作。
信中,關山月在收到劉開渠夫婦饋贈後,自備禮物作答,並邀相聚“暢敘離情”。其中“程同志”即程允賢。
劉開渠為安徽省蕭縣人,而賴少其曾言“老夫歸故里,日日夢黃山”,故有“粵籍皖人”之稱,二人亦有交契。
▲賴少其致劉開渠有關香港寶蓮寺巨佛像的信札
賴少其(1915~2000),廣東普寧人。1936年畢業於廣州美專。長期從事木刻版畫創作。解放後,曾任上海美協主席。成立上海中國畫院。其山水畫師宗程邃和黃賓虹,自成一格,有新徽派之稱。為西泠印社會員、歷任全國美協常務理事、全國文聯委員、安徽省美協主席、安徽文聯主席等。
此為賴少其有關香港修建大佛及在北京辦畫展毛筆信札。1985年12月13日,中國美協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為賴少其舉辦書畫展覽,而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即為該館首任館長(1963至1999年在任),與信中內容合,可知該信作於1985年。
所提及寶蓮寺銅像,即香港寶蓮寺於上世紀90年代初在香港大嶼山木魚峰上建造的露天釋迦牟尼青銅坐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陀銅像。信中開篇賴少其對劉開渠所言“安徽希望你回家鄉來參觀”可謂意味深長。
1928年,蔡元培、林風眠等人在杭州西子湖畔創辦了杭州國立藝術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前身),並聘任潘天壽、方幹民、吳大羽、劉開渠等人擔任學院教授。趙無極是學院最早一批畢業生之一。
▲趙無極致劉開渠有關畫展並提及艾青的信札
趙無極(1921~2013),生於北京。1935年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1年畢業留校任教,1948年赴巴黎留學,並定居法國。法蘭西畫廊終身畫家,巴黎國立裝飾藝術高等學校教授,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獲法國騎士勳章。被稱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曾在世界各地舉辦160餘次個人畫展。1975至1977年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開設趙無極專廳。
此為趙無極1980年所作信札。趙氏在信中談到中法國際交流文化畫展一事,他將法國方主持機關意見訴諸劉開渠,並表示自己希望能在展出時能和國內畫家交流意見。
同時,趙無極還在信中透露了自己來年將在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舉辦的個展,展覽為期三月,且將陸續在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巡迴展出。字裡行間,亦可見其事業之蓬勃發展勢態。
信中,一聲“開渠老師”把近半個世紀的師生情一表而出,也象徵著藝術之間代代的傳承。另有提及未能與詩人艾青見面而表示遺憾,信末,趙氏以小字提到,Fraugue已改任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館長。
朱德群亦在另一致劉開渠信札中,言及有關中外藝術交流的內容。
▲朱德群致劉開渠有關中外藝術交流的信札
朱德群(1920~2014),江蘇人。1941年畢業於杭州藝壇,曾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和臺北師大藝術系。1995年赴法國定居。後在當地辦了多次個展。曾在臺北市立美術院舉辦個展。2001年獲法國總統希拉剋授予的“榮譽軍國騎士”勳章,並在韓國釜山市美術館舉辦個展。2004年在巴黎舉辦個展。
此為朱德群1986年所作信札,圍繞中外藝術交流而作,談到葛維墨、蔡文穎、僕一民、萬墀等。在信中,朱氏談到海外藝術交流委會約請葛維墨等事宜,經過多方詢問,方知此事已無問題,遂預祝劉開渠等“可以順利赴美”。
另,信中談到朱氏本人的工作安排,談到在里昂等地相繼有個展和團體展。此外,朱德群寫到“曾受臺灣文建會之邀請,為他們建議文化發展及交流工作”,表示“做事要內行有能力和經濟各方的配合才行,不是簡單的事”,“總之,我希望中國的藝術向前發展”等。
劉開渠作為藝壇前輩,請求其題寫書名者,自是不乏,沈鵬為其中之一。
▲沈鵬致劉開渠有關題寫《古井亭記》書名的信札
附《古井亭記》複印文稿一頁
沈鵬(1931~ ),別署介居主,江蘇省江陰市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享受國務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貼。
此為沈鵬毛筆信札及文稿三種。信中,沈鵬陳請劉氏為其新書《古井亭記》題寫書名,並附其自擬題簽格式。沈鵬《古井亭記》1995年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故該信寫作時間或稍早於此。
事實上,劉開渠藝術活動之發端恰逢現代美術在中國的萌芽時期,其精於西方寫實雕塑,離不開他對於西方藝術的研究。在中西藝術的結合上,他一直都走在中國現代美術發展的前沿。
▲劉開渠抗戰時《拜占庭鑲嵌作者傳繼》文稿
使用成都少城祠堂街稿紙
此為劉開渠抗戰時所作《拜占庭鑲嵌作者傳繼》文稿,系介紹拜占庭藝術併兼及藝術史發展的文章,當系其時準備出版的文章底稿。劉開渠抗戰時期的文章手稿較為少見。其時,他因抗戰隨國立藝專內遷,並長期流亡於成都。
○
其他名流手跡
▲近現代名人手跡及影像藝術專場
除“葉恭綽舊藏”、“劉開渠上款”外,另有其他名流手跡,皆是耳熟能詳大家。
▲蔡元培 行書 《論語》格言
鈐印:蔡元培印(白)
說明:民國官員劉東巖妻子蜀慧上款。
蔡元培(1867~1940),字鶴卿,阿培、民友、孑民,號鶴青,浙江紹興人。光緒十八年中進士,授編修。1905年加入同盟會。其後留學德國,又往法國,1916年底回國,次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後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1927年後,任南京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監察院長等職。又為上海音樂學院創始人。
此蔡元培寄語,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望其溫故知新。清代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亦源於此。
▲馬敘倫致卞孝萱論述著《娛親雅言》經過之信札
說明:卞孝萱上款,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馬敘倫(1884~1970),字彝初、夷初,號石翁,晚號石屋老人、天馬山房,浙江杭州人。古文字學家、教育家。歷任上海勞動大學、清華大學、北大教授,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和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此為馬敘倫致卞孝萱毛筆信札,馬、卞二人交往始於卞孝萱登報《為母徵詩文啟》。在此信中,馬敘倫講述自己做《娛親雅言》之經過。馬氏文章原稿見2015秋季西泠拍賣第72號拍品。專場中另有其致卞孝萱指導求學、就業、求學推薦之信札。
▲蔣經國等與卜道明往來親筆信 1953至1962年作
蔣經國(1910~1988),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浙江奉化人。蔣介石之子。1949年去臺灣。在臺灣曾歷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臺灣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等職。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臺灣第六任“總統”。
此批信件為時任“臺灣國際關係研究所”主任和“國防研究院”敵情組首席講座卜道明的往來信件。
其中蔣經國毛筆親批的兩頁,是針對1953年韓國總統李承晚訪臺一事致信卜道明。蔣經國通篇毛筆的手稿較為少見,此信書寫工整自如,更為難得。自國民黨遷臺之後,蔣介石就與李承晚結成同盟,爭取美國援助以針對各自的敵人。
▲蔣經國等與卜道明往來親筆信 1953至1962年作 部分
此批信件另有周中峰、陶希聖、鄭介民、馬星野、郭德權、何鳳山等人致卜道明十一通。
▲顧頡剛致金燦然有關寫作《尚書今譯》的重要長信
著錄:1.《書林漫筆》P36-41,傅璇琮著,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年。
2.《顧頡剛全集》日記P648,中華書局,2011年。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誠吾,號銘堅,筆名頡剛、餘毅、朱山根、鼻公、桂姜園等,室名晚成堂等,江蘇吳縣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教授。解放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研究員、中國史學會理事等職。
金燦然(1913~1972),原名金心聲,著名編輯出版家,山東濟寧人。1936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958年,先後任職於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部門,歷任秘書主任、辦公室主任、圖書期刊副司長、出版局局長等職。曾主編《人民日報》副刊《圖書評論》。
此為顧頡剛論寫作《尚書今譯》信札,長達12頁,系市場所見篇幅最長的單通顧氏信札。作於1959年6月25日,“反右”運動開始之後。著錄於傅璇琮著作及顧頡剛日記。
信件又系學術信札,通篇講述整理《尚書》的五大難題,即“《尚書》的‘文字’是一個首要問題”、《尚書》的語法和成語與當前語境的差異、走尚書今譯的群眾路線、年邁需要助理以及工作節奏和交卷時間等,並在信末開出長達五頁的專家和參考書目錄,可見顧頡剛對此事的重視。另,信中又談到顧頡剛《史林小識》的出版進度等。
▲陳 垣《後漢書序論》等文稿三種
陳垣(1880~1971),字援庵,大名道宗,室名勵耘書屋,廣東新會人。畢業於廣州光華醫學堂。創辦《震旦日報》,辛亥後歷任北京大學國學門導師,輔仁大學校長,建國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中科院歷史研究二所所長,全國人大常委。我國著名史學家。
此為陳垣《後漢書緒論》《後漢書傳倫》及書木文稿三種,作於抗戰時期,系陳氏做學問的筆記,其一上署時間“廿九年四月廿八日”,即1940年所作。
陳垣時任輔仁大學校長。該校系教會學校,故陳氏得以少受日本人的威逼利誘,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此間,他還在講臺上講顧炎武《日知錄》等鼓舞士氣。
另有其書《張母鄒夫人像贊》文稿,作於抗戰時期,係為應輔仁大學附中教員張書雲之請而作,著錄於多個陳垣年譜、文集等。
▲錢鍾書致傅璇琮有關勘誤自編《全宋詩》及陳寅恪評價之重要信札
刊載:1.《記錢鍾書先生的幾封信》,《人民政協報》1997年12月29日。
2.《記錢鍾書先生的幾封信》,《新華文摘》1998年第5期。
3.《緬懷錢鍾書先生》,《寧波日報》1999年2月3日。
著錄:1.《唐宋文史論叢及其他》p611-614,傅璇琮著,大象出版社,2004年。
2.《書林漫筆》p20~26,傅璇琮著,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年。
3.《濡沫集》p104~106,傅璇琮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年。
4.《文史鑑真錄》p191、192,陳福季著,武漢出版社,2013年。
5.《錢鍾書評說七十年》p37,楊聯芬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錢鍾書(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曾為《毛澤東選集》英語版翻譯小組成員。晚年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
此為錢鍾書有關勘誤自編著作《全宋詩》及陳寅恪評價之重要信札,其中不僅流露出錢鍾書對晚輩學者傅璇琮的提偕厚愛,其對同輩現代學者群體的總體觀感亦展現無疑,對陳寅恪學術研究之評價更是點睛之筆。此信之內容後被傅璇琮引用於短文《記錢鍾書先生的幾封信》,多次發表刊載,使得錢鍾書的“陳寅恪印象”廣播流傳於世。
▲茅 盾、 王任叔等 毛筆批校《重印文學古籍緣起》文稿
茅盾(1896~1981),本姓沈,幼名燕昌,名鴻,學名德鴻,亦作雁賓、雁冰。新中國成立後,當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任第一任文化部長,歷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和第四、第五屆副主席。
此為茅盾、王任叔等多家批校的《重印文學古籍緣起(草稿)》文稿三頁,上有大量批改痕跡。其中黑色毛筆者為茅盾,硃色筆跡為該文稿的原作者王叔任。文稿先由時任文化部部長的茅盾針對文章之表述、內容作出修改,王任叔在此基礎上再加以完善。該文稿事涉1954年成立的文學古籍刊行社重印古籍一事。
▲吳梅詩稿二幀
吳梅(1884~1939),字瞿安,號霜厓、厓叟等,江蘇長州人。室名奢摩他室、百嘉室。少時應舉不中,遂不留意科名。工詩詞古文,讀曲。早年名動南社,任東吳大學教習,主持存古學堂。辛亥後,任南京第四師範、上海民立中學教席。1917年後,歷任北京大學、東南大學教授,主講古樂曲,為我國曲學大師。著《中國戲曲概論》等。
吳梅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具全之曲學大師,吳湖帆曾從其學曲。此為吳梅詩稿二幀,作於1926年正月。
▲梁漱溟《補記學習矛盾論三次發言要點》完整文稿
題跋:1.補記學習矛盾論三次發言要點(一九六六年七月)一九七〇年清抄。
2.此發言甚好,特為抄存。一九七四年批註。
著錄:1.《梁漱溟全集》第七卷P118-126,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949年後的梁漱溟》P107-132,汪東林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筆名壽民,瘦民,廣西桂林人。1911年加入同盟會任京津支部機關報《民國報》編輯記者。1916年任司法總長秘書。1917年任教北大。1928年任廣州政治分會建設委員會主席。1931年在山東鄒平創辦鄉村建設研究院,倡導鄉村建設運動。抗戰時任最高國際參議會參議員。1941年創辦《光明報》。是民盟創始人一。建國後歷任一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五至七屆常委。堅持素食七十年。著有《東西文化及哲學》《鄉村建設論文集》等。
此為梁漱溟《補記學習矛盾論三次發言要點》完整文稿,系其1964年在政協學習小組會上發言之抄稿,謄清於1970年,並在1974年作批註,圍繞樑氏對階級問題的認識以及“屢次不聽主席的話”之前因後果而作,談及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冰、齊燕銘、蔣介石、李宗仁、楊森等眾多政要,是反映梁氏人格及愛國、救國思想的重要文章,對於研究其家庭背景、社會活動、人物性格、革命時期的心路歷程,及其與同時代政治人物的關係,與毛澤東的親密接觸與摩擦等,提供了珍貴而翔實的文字數據。
此稿作於“文革”期間,長達47頁,有本款,含梁氏親筆修改,首尾有梁氏毛筆手書。系文章定稿,後以《談我的思想問題》為名收錄於《梁漱溟全集》等著作。二者有細微差別。梁氏將此稿繫於1966年,屬誤書,後為年譜、全集等著作更正。文章系梁氏1950年代後少見的針對時政的長篇發言稿。
▲易君左、王夢鷗等 民國《文化先鋒》雜誌文稿十一種
易君左(1899~1972),號意園,晚號敬齋,湖南漢壽人。曾先後任《國民日報《時事與政治》月刊社社長。1949年在滬創辦《新週刊》,後任《星島日報》副刊主編,香港浸信會學院教授等職。著有《中國政治史》、《中國社會史》、《閒話揚州》等。夫人熊芳。
此為民國《文化先鋒》雜誌文稿一批,文稿的創作時間在1943年左右。包括易君左《道教之批判》、王夢鷗《禮典大一》、盧於道《從現實中發揮創造能力》、吳景賢《宋代外交的失敗》、薩孟武《行政權的組織及其運用》、羅根澤《仁義與利慾——孟子七講之一》、柯象峰《戰後社會建設問題》、梅仲協《法律與社會》、賀嶽僧《國防史上的西北》、李安宅《論社會工作》、陳東原《中國古代之教化》共十一種文稿。
其中易君左《道教之批判》文稿,小標題為“世界宗教論之一”。關於道教,作者在《文化先鋒》共發表了三篇文章,分別為《道教之批判》、《道教的發展和衰頹》、《道教教義的檢討於批判》。本文稿為第一篇,主要講述了道教的淵源及開創的過程,自黃帝之淵源到張道陵、葛洪、陶弘景等人對道教逐漸形成和建設的影響進行分析。另附一箋條,為音韻學相關內容。
▲啟功《日本現代書法展覽觀後》手稿二種
啟功(1912~2005),姓愛新覺羅,字符伯,室名簡靖堂、堅淨居。精於博物文史鑑識,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國書協主席、中央文史館館長、西泠印社社長。一生教書育人,究心學術,著述甚富。
此為啟功1977年《日本現代書法展覽觀後》手稿二種六頁,及編校稿和出版文獻十一頁,文稿及相關文獻完整地反映了這篇文章從初創到形成定稿的過程,殊為難得。
▲啟功《日本現代書法展覽觀後》手稿二種 部分
▲啟功《日本現代書法展覽觀後》手稿二種 部分
此手稿系應《人民中國》日文版而寫,在經過大量修改、縮短後發表。應啟功本人要求,此文最後署筆名“鞏柏”。“文革”後,我國文藝活動逐漸復甦。1977年6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日本現代書法展覽。此文即是啟功參觀展覽後所書觀感。
另有黃苗子、陳大羽、謝稚柳、徐邦達、張大千、張伯駒、潘素、劉九庵、楊仁愷、鄧麗君等名家的墨跡,方家可前往藝是APP或藝是微信小程序一窺究竟。
▲黃苗子《脫卻樊籠奮翅飛——吳冠中的突破》完整文稿
▲沙孟海致謝稚柳談及西泠印社八十週年紀念信札
▲張伯駒、周懷民、徐邦達、潘素、劉九庵、楊仁凱等致蘇興鈞信札、文稿及自印本一批
具體包括張伯駒、潘素、楊仁凱、耿寶昌、故宮博物院、吉林省博各一通一頁,周懷民、劉九庵、徐邦達、石齊各一通二頁,含宋振庭展覽請柬(周懷民題)、潘素有關張伯駒遺體告別式打印信;張伯駒等書畫鑑定相關文稿七頁;《春遊瑣談》第一集一冊、《洹上詞》《樂觀詞客紀遊稿》第十卷、《樂觀詞稿》第七卷、《從談曹家與納蘭容若的關係》、《周紹昌霖叔甫作讀史雜詠》、《張伯駒與胡喬木詩》、《飯後詩鐘分詠》各一冊,《樂觀詞壇》三冊。附傅申名片一幀。
▲張伯駒、周懷民、徐邦達、潘素、劉九庵、楊仁凱等致蘇興鈞信札、文稿及自印本一批 部分
▲張伯駒、周懷民、徐邦達、潘素、劉九庵、楊仁凱等致蘇興鈞信札、文稿及自印本一批 部分
▲張伯駒、周懷民、徐邦達、潘素、劉九庵、楊仁凱等致蘇興鈞信札、文稿及自印本一批 部分
▲張大千晚年簽名照
▲鄧麗君簽名照、藝術照及唱片數據一批
鄧麗君(1953~1995),本名鄧麗筠,是一位元在亞洲地區和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臺灣歌唱家,亦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日本歌壇巨星之一。
時至今日,仍有無數歌手翻唱鄧麗君的經典歌曲向其致敬,其被譽為華語流行樂壇永恆的文化偶像。
▲鄧麗君簽名照、藝術照及唱片數據一批 部分
▲鄧麗君簽名照、藝術照及唱片數據一批 部分
▲鄧麗君簽名照、藝術照及唱片數據一批 部分
○
結語
此次藝是四月大拍信札收藏方向,另有“外國名人手跡”、“明清金石家書札小品”兩個專場,也是精品諸多,可謂藝術盛宴。
預展時間:4月19-24日
拍賣時間:4月24-28日
——END——
觀書時自得新解,作事便應同古人
文:林妹妹;圖:藝是網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