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深情:众里寻他千百度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深情: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提起辛弃疾,人们想起的更多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代表着辛弃疾豪放的词句。

闲时翻书,我也会喜欢吟诵“苏辛”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豪放之句,其中自有一番波澜壮阔在胸怀。但若论起辛稼轩个人所有的词,我最喜欢的,或者说,读来最有感觉的,便是这首《青玉案·元夕》。

从某种艺术和文化功能的角度来说,诗词歌赋和绘画雕塑、电影歌剧是具有某种共通性的。它们都在篇幅、空间、时间等的限制之下传达某些概念、情感、思想。

但正因如此,花一下午的时间,读一首诗,赏一幅画,看一部电影才会变得格外有趣。就像是儿时玩捉迷藏,你藏起来,我去寻索,乐此不疲。在我看来,一首让读者读来亲切的词,它创造出的意境在读者的脑海中必定是一脉相承的,短短几十个字,俨然成了一本剧本,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辛弃疾的深情: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


上阙极力渲染元佳节的热闹,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寥寥数笔,概括上元佳节的全貌,说所有的词人都是优秀的导演大概不为过。这几句,从远写到近,从花千树、星如雨的灯光点点聚焦到车过留香,从视觉写到嗅觉、听觉。此为从大处着笔,繁华热闹,但还没有填入故事。

不知为何,每次读这几句,我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儿时的香菱走失的情节,但是书中原是寥寥一笔带过,并未详细描写,我总是在想,英莲被拐走那年的上元节该也是这般热闹。


辛弃疾的深情:众里寻他千百度

幼时香菱(英莲)


由此可见,极度繁华背后往往掩盖着不为人知的落寞与失望,而强烈的光影变幻和人潮流动总是会给人以置身梦魇的错觉。

在镜头的背后,其实是藏着一个人的,此处的景,既为作者所描绘,又为主人公所见。他此时正置身人潮中,寻寻觅觅,繁华闹处走遍了,尚未看到要找的意中人。

接下来两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便进一步聚焦。

在当代的农村,依旧留有这样的传统,每逢节庆,妇女总是要梳妆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这两句,不仅是与“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对比,起烘托作用;还在于衔接了后面“众里寻他千百度”句。我们可以想象一位青年焦急地奔走在人群中,寻寻觅觅,正因如此,他才注意得到来来往往女子头上的蛾儿雪柳黄金缕,她们的笑声有多喜悦,他的内心就有多失落。只有在这里感受得到他的落寞,才能在接下来的词句中同步感受到他的喜悦与庆幸。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深情:众里寻他千百度


就在心烦意乱,极尽失落时,不经意回头间,才注意到那人在灯火零落处,遗世而独立。

谈到该句,总是绕不过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境界”,相比于将那位灯火零落处的女子解读为政治失意、不慕荣华、清高孤独的词人形象,我更欣赏王国维的解读。

或许这不仅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境界,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可能很多时候,阴差阳错要比顺理成章有趣的多,惊喜往往可能来自于最失望的时刻最意想不到的方向,人世间多少故事也正来自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