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信仰在横县

多元信仰在横县


方志中的横县地方神明


在康熙版的《永淳县志》中,笔者看到其编纂者曾对当地的风俗和民间信仰有如下记录:

“永淳土瘠民贫,讼蕳质朴,……宾婚丧祭饮食屋庐去中土不远,……但信巫鬼,重淫祀……”


这里的永淳是民国之前的古地名,其范围为如今横县峦城、六景、石塘等镇,及宾阳的甘棠、古辣、露圩镇与南宁邕宁区的南阳镇。


淫祀是古时候的三种祭祀之一,古代祭祀分为正祀、杂祀、淫祀三种:

正祀

朝廷记录在《祀典》中、规定必须祭拜的神明;

杂祀

朝廷没有记录在《祀典》中、但允许祭拜的神明;

淫祀

朝廷不允许祭拜的神明,多为地方民间的信仰神明。


本段记录了清朝康熙年间,今横县地区的百姓生活较为困苦,在饮食、婚丧、居住等风俗上与中原地区的风俗差别不大,但信仰的神明多是《祀典》以外的地方神明。


民间信仰部分在古代属于“淫祠”,官方志书一般没有过多关注与着墨,故没有能整理其文字历史。在方志中的一小段描写只是令笔者意识到横县当地民间信仰的多元化,而实地调研过程中更让笔者真正感受到这样的多元性。


田野调查中的民间信仰


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在多个村镇采访,采集了许多民间传说与故事。其中,关于城隍老爷、都长公、陈宏谋的故事较为典型:


城隍神是中国古代守护城池之神,属于“正祀”的范畴,古时候在各个州县都设有庙宇,由地方官员定期祭拜。


“农历五月二十八是灵竹城隍的庙诞。传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各个州县的地方城隍日诞定在农历五月间,灵竹城隍于农历五月二十七接到诏令,便把次日定为灵竹城隍庙的诞日,即农历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当地远近群众也到城隍庙拜祭,向城隍祈祷生活富裕、家人平安;城隍老爷也会出巡,每次出巡的意义都大不一样。春季出巡是为了趋避恶鬼;秋季出巡是为了查办鬼魂的冤屈,为它们平反;冬季出巡是为了体现仁慈之心,施布仁德于百姓。所以人们非常欢迎城隍爷出巡。”

多元信仰在横县

图1石塘镇灵竹城隍庙 李明珂摄


都长公是本土神明,其身世、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都长公的小名叫阿保,他年幼丧父,母亲双眼失明,阿保便乞讨。他知道乞讨没有出息,便找卖花姐妹借钱。阿保承诺四十九天之内就能还钱,但姐姐见阿保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便不想借钱给他,而妹妹心地善良,把钱借给阿保。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卖花姐只道是他没做成生意,便嘲笑他是个乞丐命,但卖花妹相信阿保,发现阿保赚回很多钱财和新衣服。阿保把卖花妹带回家,介绍给妈妈,后来二人结为夫妻。阿保赚钱养家后,便去到潮州的学校苦读,后来考上了状元。人们认为他原先只是乞丐,后来却当上状元,就做这个庙来纪念他。他是这个圩的圩胆。”

多元信仰在横县

图2灵竹社区都长庙 李明珂摄


陈宏谋是清中期的官员,曾官拜两广总督,如今广西、广东民间仍有其信众。在民间传说中,陈宏谋在连年大旱、收成不足的年岁中为百姓想办法减免租税。


“当年旱灾,农民几年没有收成,朝廷派的皇兵每年都收粮,每次都收不到,陈宏谋就在皇兵来收粮的时候抓鱼,皇兵跟着他进到老百姓家里,看见老百姓因为三年没有收成,都在吃些红薯、红豆、芋头等杂粮,陈宏谋问皇兵能不能减粮税,皇兵不答应,陈宏谋便与皇兵打赌,赌自己可以吃七七四十九天杂粮,但皇兵吃不了,就减粮税。四十九天之后陈宏谋果然赢了,皇兵便答应减税。所以百姓们认陈宏谋为陈大人,建庙纪念他。”


诸如此类的神明故事、民间传说还有很多,大多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听说、访谈、采集而来。从这些各式各样的传说故事,可以看出横县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尤其在县东北的石塘镇,仍然可以看到各村都有庙、社。


庙中供奉的神灵各不相同,有历史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等,有地方神明,如三界神、圣山老爷等,有在当地作出极大贡献、给予当地人民帮助的杰出人物、官员,如陈宏谋等。


观察过后,笔者将横县供奉的神明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国家祀典的正统神明,如城隍、文皇、刘关张、农神等;


另一类是民间信仰中崇祀的神明,这些神明中既有古代朝廷认为的“淫祀”,如圣山老爷等,也有原来是地方神明,后来被列入国家祀典,成为正统神明的神,如都长公、三界神等。


虽然各个村庙供奉的神明不同,但丝毫不影响各村之间的交流。各庙都有庙会,即当地所称的庙逢。每到庙会的日子,本村的人会组织人手,在本村筹份子钱以举办庙会,清理舞台、准备菜肴等工作也都由村里人完成。庙会时,周边村的人都会共同来拜庙、游玩,各个村的村民在一次次的庙会中加强交流。各庙每年组织举办庙逢,吸引周边乃至横县其他各镇、宾阳的信众参与,影响广大。


这些民间信仰及其背后的社会组织、宗教活动等在现今乡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

1

信仰本身对乡民的心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抚慰作用,从宗教人类学上看,神灵存在的原因是为倾听社会中个人所遭遇的困难,帮助个人在精神上战胜困难,从而达到心灵慰藉效果;

2

文化娱乐庙会上同时也有舞龙舞狮、对唱山歌、民间文艺表演等环节,这些环节有民众娱乐、观赏表演、放松心情的作用;

3

庙会还有经济交流的作用,庙会有聚众的作用,各方商贾利用人们来此烧香拜神、对歌跳舞的机会纷纷设摊,此时,庙会充当了一个集市贸易的场所,从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庙会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庙会上有拜神仪式、对唱山歌等环节,这些环节是互相学习、进行传统文化交流的过程,作为民众记忆的一部分,在一年又一年的庙会活动上重复,一代又一代进行学习与传承;

5

由信仰形成的社会组织起到聚合民众的作用,例如神明出巡范围、庙会活动等活动运作,以及捐份子钱时涉及到哪些人群有份的问题等,背后都有理事会等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和运作。


结 语

结合方志和田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横县地区民间信仰的多元性。横县各镇、各村的庙中虽然祭拜不同的神,但庙与庙之间互有“交流往来”。


一个村举办庙逢时,其他各村都会前往玩乐、唱歌、拜庙,甚至组织专门的队伍前去表演,带上传统的礼品镜子、灯笼等庆贺……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增强本地区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本地区民众的交流交往。


作者: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李明珂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俍兵俍人的历史与族群认同变迁研究”(编号:16AMZ005)的阶段性成果


多元信仰在横县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好文


多元信仰在横县

多元信仰在横县

多元信仰在横县


多元信仰在横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