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丨福格撰《滿洲源起》

滿洲舊國,位居震方。《易》曰:“帝出乎震。”天地萬物之所自也。中國山川,首居隴蜀,綿延起伏,歷泰華萬里而極於碣渤,是宗長白山之統脈也。根底宏遠,氣運茂鬱,積數千年而啟我大清萬年之業,猗歟盛哉!


清代丨福格撰《滿洲源起》


長白山西坡看雲海


謹按軒轅畫井始遼,有虞氏剖遼東為營州,以封軒轅之裔,於是建有肅慎之國,孤竹之君,而金遼舊部之基也。東接朝鮮,西南北三面襟帶蒙古各部之地。治則眾星拱宸,戰則鞭撻四應。自亳之興,天實相之。先民以來,未之有也。滿洲之俗,同於蒙古者衣冠騎射異於蒙古者語言文字。滿洲有稼穡,有城堡世居之民;蒙古則逐水草為行國,專射獵而無耕種也(自我朝混一海宇後,今蒙古汗王所居,俱有城垣宮室。且地氣漸和,土膏野渥,招農佃種,收穫豐穰。惟其部屬丁壯尚存行帳之俗)。我朝始祖所都之地,曰俄漠惠之野鄂多里之城,即今吉林甯古塔地。四祖及太祖發祥之基,距今盛京稍東二百七十里,舊名赫圖阿拉。我朝未得遼瀋以前,四世鹹宅於此。本為遼金之地,索倫則遼人苗裔,混同江則金人苗裔俱在焉(

金之興始於呼倫貝爾;遼之興始於伯都訥,即吉林松原市)。當太祖發祥之初,遼金舊城語言相同之大國,滿洲五部:曰完顏,曰蘇克蘇護河,曰渾河,曰棟鄂,曰哲陳長白山二部:曰訥殷,曰鴨淥;東海三部:曰渥集,曰瓦爾喀,曰庫爾喀;扈倫四部:曰葉赫,曰哈達,曰輝發,曰烏拉此外若瓜爾佳、若富察、若佟佳等數十姓巨族,則各踞城寨,小族亦自主屯堡,互相雄長,各臣其民,均有城郭。土著習射獵,知稼穡,非如蒙古行國可比者也。天命以先來歸者,編為舊滿洲。崇德以後撫有者,編為新滿洲。迨康熙十年後所收之墨爾根之索倫及絕北打牲各部,亦號曰新滿洲,皆與在京八旗舊滿洲稍有不同。至東北使犬部之赫哲
使鹿部之奇勒爾(即赫哲人、滿洲人對黑龍江流域的鄂倫春人的一種稱呼,也有奇楞一名,當時的鄂倫春人也馴養馴鹿,後來馴鹿陸續死亡而改用馬匹,該事在《滿蒙古跡考》中有記載庫頁部海島雜處之赫哲、費雅哈、鄂倫春,與今貢貂之赫哲各部,皆不編佐領,不列入滿洲八旗。


龍興舊部及滿洲各國、長白山各國,崇德以先歸附者,大都入於上三旗滿洲。崇德以後來歸之東海部、扈倫部各國,多入於五旗滿洲。在京則分隸八旗,在外則環於盛京、興京境內。若居近吉林之錫伯人,居近伯都訥之勒察人,居近琿春之庫爾喀人,皆分駐佐領治之,隨地隨時編入軍籍,

統稱吉林兵,不稱滿洲兵。黑龍江北之索倫人、達瑚爾人、鄂倫春人統稱黑龍江兵,亦稱索倫兵。若極北之打牲烏拉人,即仍其舊名,不列入滿洲之籍矣。又鑲黃旗滿洲第四參領所屬第八佐領下系卦爾察人第十七佐領下系俄羅斯人,皆以率先來歸附入上三旗。東三省之兵最精騎射,朝廷仿兩漢選甘涼豪傑之制,每隔十餘年一選吉林、黑龍江兵,拔其材武,入備宿衛。先由將軍選拔,送交寧古塔居住數年,再移駐於盛京二年,然後貢入京師。拜官者附於各旗,曰伊徹滿洲(即ice manju新滿洲,歷三世始官文職。不中選者仍回原籍當差。退休願歸原籍者聽之。


清代丨福格撰《滿洲源起》


下五旗滿洲,或皇后、皇貴妃母族,例得抬入上三旗;若大臣建立勳勞,亦有奉旨抬入上三旗。至蒙漢軍大臣著有功績,或撥入本旗滿洲,或抬入上三旗滿洲;及內務府人撥入外三旗滿洲佐領,皆隨時出於特恩,不在定例。


漢軍各旗內亦有滿洲人,如正白旗漢軍石氏,本出於蘇完瓜爾佳氏,因都統石廷柱之先,曾仕於明,投誠後分隸漢軍。又正藍旗漢軍第四參領屬下第四佐領,系康熙十二年由滿洲撥人。


臣按八旗宗室滿洲蒙古漢軍,次序井然,所以區別親疏也。但天命以前宗人內鬨時,景從效順者,舊部之臣也。其時內務府佐領、管領已有漢姓之人,即今之內旗鼓內漢軍也。克定東海、扈倫等部滿洲時,已有科爾沁蒙古兵也。要之滿蒙漢雖有親疏之別,而科爾沁之蒙古,已非新滿洲可比,尤非北部青海可比。

內三旗之漢姓,亦非天佑、天助之兵可比也。


又按《禮經·王制》,四海之內,方僅三千里而已,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東不盡東海,北不盡恆山。其時百越尚未盡開,故以江以衡為限。流沙即今之瀚海,恆山遠在邊塞,當時皆為內服。應氏謂自秦而上,西北袤而東南蹙;秦而下,東南展而西北縮。是我滿洲舊部之地,固為三代內服,自秦而後,始有中外之分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