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最近“辱华”这个字眼很刺目,我印象里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比如多次搞事情的CNN,好莱坞某明星对中国的敌视种种,有过几百年殖民主义思维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乏培养出了一些种族主义者。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但是与此次DG事件还不太一样。那人可是DG的品牌创始人,不得不说杜嘉班纳的能力,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不一样的品牌理念,带领DG进入亿元俱乐部。但是几乎等于品牌存在的品牌创始人,显示在油管以及国内发布辱华视频,先是删除了国内版本的,但是油管的仍旧存在,之后又被爆出在INS上说出:中国是屎一样的国家。 这下可引爆了舆论,后来一在抵赖,甚至第一时间是宣布自己被盗号,第一次道歉更是硬气,丝毫没有悔恨的态度,一度的火上浇油。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之前类似CNN辱华时间,是因为CNN在国内没有发行,基本不关注国内市场,DG可不同中国是他的主要市场之一,而且还是增速最快的市场。

当晚大秀被取消,参展模特罢演,参展明星拒绝参与,甚至连国内代言人直接宣布单方面取消。几大电商平台全部下架闭店。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陈坤机场直接飞回北京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个人觉得这个全民这个行为,非常痛快。 你想来赚我们的钱,那你就乖乖的给我尊重点,别带着不知道谁给你的骄傲来。

DG这个品牌其实基本已经作死了,奢侈品不是日用品,深入日常,可能日子久了淡忘了还会依旧卖的很好,奢侈品一般是什么人群在买,他们会不会注重自己形象?

其实近些年来,国外还是存在对于中国的认知还是很古板,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辱华这个广告片就是一个标准的印象。奇怪的妆容单眼皮,甚至很多亚裔女性的头发都会染一缕颜色。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从DG事件以后,我就越发的好奇,为什么《摘金奇缘》可以在北美取得那么高的票房,堪称今年的黑马之一。

如果说《黑豹》是因为,全黑人演员演出,引起广大北美非洲裔的兴趣与共鸣,那么《摘金奇缘》为什么能拿到这么高的票房那?老外为什么会喜欢一部全亚裔面孔的电影。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摘金奇缘》火爆到什么程度?烂番茄100%新鲜度,媒体评价:亚裔版《黑豹》,是好莱坞少有的亚裔电影的里程碑

北美上线后,连续20天为北美日票房榜首,连续2个月都没掉出前十,全球票房已经超过2.4亿美金,国内虽然乏力,也拿到了8500W票房。主演那个姑娘吴恬敏登上了美国八月的《时代》杂志。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吴恬敏扮演的瑞秋是一个美籍华人,出身底层,经过自己多年努力奋斗,成为一所大学的教授,她的恋人是一个英俊的新加坡人“尼克杨”。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哦,不是这个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是这个

因为尼克杨的好朋友要结婚,所以正好带瑞秋回家见一下家人,回到新加坡才发现,原来男朋友家里这么有钱,堪称“新加坡版国民老公”。接下来的剧情就是美国长大的华裔精英与东方家族的价值观的冲突(西方对于东方的直观印象之一,重视家庭,团结,压抑个性)。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婆婆团

套路电影最好的一点就是观众看的轻松,不用猜,剧情按部就班,人设不用猜一看便知,比如围绕着男女主必定有猪队友和吐槽鬼,剧情easy,这也是它能拿下巨量票房的基础。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至于电影中有没有西方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多少可能还是有一点,例如:杨紫琼扮演的刻板古董的婆婆,还有暴发户的纸醉金迷范等等。其实都还好,并不是对于中国的嘲讽,而是更多的没有深入了解中国。

电影中除了亚裔的面孔,更多还植入了亚裔的元素,像《我要你的爱》《人生就是戏》《我要飞上青天》这种经典老歌,也有翻唱自Coldplay的《Yellow》、郑钧填词的《流星》。当然也有英文歌。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剧情不多透露,有喜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贡献一点票房。

题外话: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拿到很高的票房,我觉得与中国日益剧增的世界影响力有关,更多的人希望能够了解中国,接触中国,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不可缺少重要一部分之一。

DG无论如何死硬,最终还是需要低头,因为他知道他要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

中国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可缺少的一极。

从DG辱华到亚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么!

喜欢可以评论点赞收藏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