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將我們帶入繁盛的大宋,但為何宋代又飽受詬病?

一副《清明上河圖》,將千年前的大宋朝的繁華展現在世人眼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那個時候的經濟發展以及貿易繁盛的程度。除了經濟和貿易,宋朝的文化發展程度也是令人矚目。宋朝每年的鑄幣數量是比其他朝代都多很多的,四大發明中也有三項是在宋朝時期發明的,唐宋八大家中也有六位是宋朝的,並且宋朝打破了唐朝嚴格的坊市制度,草市興起,貿易繁盛,可以說是宋朝將社會、文化、經濟等都發展到了以往從來沒有到過的巔峰。

《清明上河圖》將我們帶入繁盛的大宋,但為何宋代又飽受詬病?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就是這樣一個繁盛的王朝,卻也被稱為是最羸弱的。因為多年以來,宋朝雖然表面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但是並沒有實際做到統一,一直飽受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甚至是受到欺凌,尤其到了南宋,竟然只有南方的半壁江上,可以說是苟延殘喘。

《清明上河圖》將我們帶入繁盛的大宋,但為何宋代又飽受詬病?

這也許和宋朝一直以來的重文輕武有關係。趙匡胤之前的朝代大都是幼主繼位,權力如同兒戲,經常更換。為了防止這條歷史道路再次重演,就將軍事權力高度中央化,堅決杜絕像之前的後周和後漢一樣放任手握重兵的大臣戍守邊境。因此這樣的政策也讓文人勢力抬頭,也就是說宋朝的重文輕武始於前朝覆滅的經驗,這也導致了整個國家尚文,儼然一副書生姿態。

《清明上河圖》將我們帶入繁盛的大宋,但為何宋代又飽受詬病?

但是統治者忽視了周邊少數民族的勢力。尤其是蒙古驍勇善戰,又對中原虎視眈眈。其實歷代中原王朝都飽受周邊少數民族的侵害,但是之前的王朝都積極對抗外敵,培養大批武將,甚至到了盛唐時期,周邊的各種少數民族甚至對中土稱臣進貢。但是宋朝卻守著偌大的江山以及無數武將人才,被人打得節節敗退,甚至割地賠款,北宋末年險些亡國,只能逃到杭州,偏安一隅。苟延殘喘。

《清明上河圖》將我們帶入繁盛的大宋,但為何宋代又飽受詬病?

宋代的最高統治集團對於武將的管理和防範可謂是無孔不入,可以說文官集團的自我優越感以及他們對於武將的鄙夷和輕視,直接絞殺了這個在歷史上非常繁華的帝國的鋒芒,這樣的大宋朝又怎麼會強盛呢?還有一點就是後期的奸臣當道,雖然個人的行為沒有辦法直接影響歷史的進程,但是可以從側面上可以看出宋代官場的黑暗,以及武將想要忠心報國但是處處受到制約和迫害。而經濟和貿易的繁榮又能在表面上讓這個帝國的上層階級感到虛無的富有,於是很多貪官大肆斂財,導致國庫雖然進賬不少但是實際空虛嚴重,各方面的勢力明爭暗鬥,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很大,兩極分化非常嚴重,這將在內部導致整個帝國的腐朽。

《清明上河圖》將我們帶入繁盛的大宋,但為何宋代又飽受詬病?

歷代王朝,各種統治者都是武力開國,可以說是沒有武功,哪有文治,尤其是封建王朝更是如此,只有擁有武裝力量,才有人聽從你的指揮。沒有武將以及武器裝備,就算經濟再繁榮、文化再燦爛,任你詩詞歌賦讚頌寰宇,也終將成為一堆黃土。可以說之前強盛的王朝例如漢代以及唐朝,都是在武功的基礎上建立文治、發展經濟和文化的。然而到了宋代卻完全顛覆了這個傳統規律,所以羸弱和最終走向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