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沟通中的坑,你踩中了几个?

职场沟通中的坑,你踩中了几个?

要问起职场中人最头疼的事,“沟通”可以排前三,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沟通”难的成因是什么,也不提及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因为这种信息,随便网上百度一下,都能找出许多良方秘药。

在本文中,是要对沟通中容易出现的三类隐性“坑”进行挖掘,可以这样说,即使是职场老司机,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掉进这些坑,甚至事后也完全不自知。

1.弱者总是被欺凌

性格强势的人在与别人沟通时,总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或许有人会反驳说,职场中不是平等沟通吗,难道就没有基本的沟通规则吗?

还真别说,这些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实际的职场沟通场景中,却是另外一回事。

因为沟通本就是一个动态博弈,不同的参与个体,在不同的大环境下,沟通的最终走向和结果完全是两样。

比如,当参与方都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在一个包容、宽松、文明的沟通氛围下,沟通的结果,大概率上会朝着真理的方向迈进。

再比如,当参与方各怀鬼胎,在一个混乱的管理环境下,最后各方博弈的结果,不是几方合谋,压倒另一方,便是一方虽掌握真理、但迫于博弈环境的不利,而最终放弃与其他人博弈。

职场沟通中的坑,你踩中了几个?

举一个现实中的生动案例,公司运营部新进一个主管,经过几个月的潜心调研和走访,发现公司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于是便向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领导也派其与其关部门主管找个时间,好好就此事沟通一下,并拿出解决方案。

而当新来的这个运营部主管找到其他部门负责人,说明来意之后,表面上大家都挺支持和配合,但实际上,大部分人不是草草敷衍了事,便声东击西,东拉西扯,极力回避这一问题。

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要么就是每个部门都有漏洞,而且多年来主管早已习惯,出于利益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均不愿直面应对;或者即使本部门没有什么漏洞,但对于别的相关对接部门存在的问题,也略知一二,因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和稀泥风格,也不愿掺和过多。

因此可以想象,运营部主管最终只能败兴而归,还给老板留下了办事不利的印象,而且日后跟其他部门相处,中间的摩擦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还有一种更为显性的沟通欺凌,比如有些人性格强势,便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想法来进行,比如他会要求你,你应该这样考虑问题,你应该那样实施计划等等,让人倍感不适。

如果遇上一个更为强势的,一山不容二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遇上一个弱势的,要么认怂,随了他的意,要么假装认怂,就暂时让他一回,不再坚持真理和正义,反正最后损失的是老板。

2. 搭便车思维,越主动,越受伤。

职场沟通中的坑,你踩中了几个?

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老板让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但又并未明确指出主要负责人,于是,那些主动积极的人,便会是最无奈和受伤的。

比如当你提出大家一起来沟通讨论时,别的人要么随意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要么就说自己没想法,还有一些,声东击西,故意绕开话题,谈起了别的,当你纠正他时,一句轻描淡写的“我怎么跑偏了”,足以缓解所有的尴尬。

因此到最后,你会发现,整个沟通下来,别人能给出的建设性的东西太少,基本上都是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一些干货。

即使老板明确规定了谁来主要负责这个项目,在沟通中也仍存在类似的“坑”。真叫人防不胜防,感慨良多。

比如一个项目,由甲乙丙三人合作完成,其中以甲为主导,因此注定了甲是负有主要责任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乙和丙愿意配合甲,当然,这算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合作结果。

但更多的情况是,乙和丙由于不负主要责任,再加之对甲有一些成见,或公司考核体系不完善,给了他们可以浑水摸鱼的外部环境,于是乙和丙在合作过程中,不是搪塞,就是随便提一些众所周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见。

以上算是比较隐晦的了,如果明目张胆一些的,会直接告诉甲,“我们同意你的看法,你写的很全了”等,一方面给了甲足够的面子,另一方面,也让甲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毕竟人家也不是不配合。

还有一种更为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当领导询问大家有无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案时,很多人都选择缄默,或随便附和几句, 但也有一些耿直单纯的,一股脑地说出了很多,结果到最后,领导直接一句: 那这件事情,你来负责吧,其它人可以配合。

这下好了,那些在领导跟前都保持沉默的人,想让他们配合你,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3 . 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装傻

职场沟通中的坑,你踩中了几个?

对于公司存在的问题,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由于各种原因,均不愿直面应对,或许是之前已经提过N次了,没有效果,又或许是这些问题本就无解,最后注定是一场徒劳,又或许会牵扯到敏感的人和事,没人愿意染指。

这时候很多人面对此类问题,就只好装傻了,装作不清楚,或选择避重就轻,说一些简单的,表面化的一些事实,混淆视听,于是大家在一片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中解救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

比如很多公司年终总结,有很多主管的个人总结中,常见的一句说辞是,我的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还需要学习。一句话足以秒杀以往的所有的错误。还让其他人和公司觉得,此人很谦虚,知道学习了。

看完以上,不知你作何感想,其实沟通就是一个博弈场,进退回旋之间,彰显的是对全局走向的一个精准把控,以及对个体心理的全息掌握。

沟通,一辈子的学问,你我共勉。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