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博都-巴哈:人的肉性之父與靈性之父——學習筆記

問:在《哥林多前書》中,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節說:“因為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同樣,在基督裡眾人都要被救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阿博都-巴哈:須知,人有兩種本性:肉性和靈性。肉性是承自亞當的,而靈性則承自上帝之道的實質,即基督的靈。肉體本性是亞當所生,而靈的本性則是由聖靈的恩典所生。前者是一切缺憾之根,後者是一切完美之源。基督為了使人類擺脫肉性的缺憾而獲得靈性的美德,犧牲了自己。這種由神聖實質的恩典而產生的靈性,乃是所有善美的結合,它通過聖靈的氣息表現出來。它是神聖的美質,它是光,是靈性化,是指引,是崇高,是遠大的志向,是公正、友愛、仁慈,是對所有的人都善良,也是博愛,是生命的本質;它是實質之陽光輝的反照。

基督是聖靈的中心點:祂是聖靈所生的,是聖靈所託舉起來的,也是聖靈的後裔——就是說,基督的實質並非遺傳自亞當,而是由聖靈所生。所以,《哥林多前書》所言之“因為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同樣,在基督裡眾人都要被救活”,依照此類專門語彙,意思就是:亞當是人類之父——就是說,祂是人類肉體生命的起源,祂的地位是肉身父親的地位。祂是一個活的靈魂,但祂不是靈性生命的給予者,

而基督乃是人類靈性生命之因,作為父親,祂的地位是靈性父親的地位。亞當是一個活的靈魂,基督則是個賦予生命的靈。

人類的這個肉性世界是屈從於物慾力量的,而罪孽就是物慾力量的結果,因為它不服從於公正與聖潔之法。人類的身體乃是自然的囚徒;本能命令它如何,它就如何行動。因此,諸如憤怒、嫉妒、爭端、妄圖、貪心、愚昧、偏見、仇恨、驕傲、以及殘暴之類的罪孽就必定存在於肉體世界裡。所有這些野蠻的秉性在人的本性中都有存在。未受過靈性教育的人就是個蠻人。就像非洲的野人,他們的行為、他們的習慣和道德都完全是肉慾的,他們循著自然本性的需求行事,以致他們會彼此廝殺、吞食同類。所以,很顯然,人的肉體世界是一個罪孽的世界。在這個肉體的世界裡,人並不比動物優秀。

一切的罪孽都來自於天然的需求,而這些因肉體秉性而引起的需求對於動物來說並非罪孽,但對於人類來說,它們就是罪孽。

動物是缺憾之源,如憤怒、肉慾、嫉妒、貪婪、殘暴、驕傲等等所有的這些缺陷在動物身上都找得到,但它們並不構成罪孽。然而在人身上,它們就是罪孽。

亞當是人的肉體生命之因;而基督的實質,即上帝之道,則是靈性生命之因。它是個“賦予生命的靈”,意思就是,來自人肉體生命的缺憾由於這個靈的教義和教育而轉化成人的善美。所以說,基督是賦予生命的靈,是全人類的生命之因。亞當是肉體生命之因,又由於人類的肉體世界是缺憾的世界,而缺憾等同於死亡,保羅就把肉體世界的缺憾比之為死亡。

但是多數基督徒都相信,由於亞當吃了禁果,祂就因違禁犯下了罪過,且這種違禁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作為遺傳因素留給了祂的後代。因此,亞當就成了人類的死亡之因。這種解釋是不合情理的,顯然也是錯誤的;因為它意味著所有的人,甚至沒有犯下任何罪過和錯誤的先知們及上帝的使者們,只因為是亞當的後裔,便毫無理由地成了有罪之人,他們被囚禁於地獄中經受著痛苦的折磨,直至基督犧牲的那一天。這與上帝的公正相去甚遠。如果亞當是個罪人,亞伯拉罕有什麼罪呵?以撒或約瑟有什麼錯嗎?摩西又何罪之有呢?

但是“上帝之道”的基督,犧牲了自己。這裡有兩種意義,一種是表面的,一種是深含的。外在的意義是:基督的意圖是要代表和傳揚一個偉大的聖道,就是要教育人類世界,賦予亞當的子孫生命、並啟發全人類;由於代表著這樣偉大的聖道——一個對立於世上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和王國的聖道——意味著祂會被殺害,被釘上十字架,所以基督宣告其使命也就犧牲了祂的生命。祂視十字架為寶座,視傷痛為藥膏,視毒物為蜜糖。祂挺身而出指導教育世人,因而為了奉獻生命之靈而犧牲了自己。祂消逝於肉身,為的是以靈來使他人復活。

犧牲的第二種意義是:基督如同一粒種子,而這粒種子則以犧牲自身的形態,來使得樹生長髮育。雖然種子的形態已毀,但是其實質卻極尊貴、極美好地表現在一棵樹的形態裡了。

基督的狀態是絕對完美的;祂使祂的神聖美德如同太陽一般照耀所有歸信的靈魂,而那光的恩澤便在人的實質裡閃耀輝煌。

因此,祂說:“我是自天而降的麵包;凡吃了這麵包的人便不死”(參閱《約翰福音》6:41,50)——就是說,凡是分享了這神聖食糧的人便得到了永恆的生命;也就是,分享到這種恩典、得到了這些美德的每個人都將找到永生,都將獲得先存的恩惠,都將擺脫謬誤的陰暗,都將被祂的指引之光所照亮。

種子的形態為那棵樹犧牲了,但它的完美——隱藏在種子裡的樹、枝幹和花葉,就因為這犧牲而顯明,表現了出來。種子的形態犧牲時,它的完美便以葉子、花朵和果實的完美形態出現了。

——《已答之問》阿博都-巴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