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萬援鄂醫護人員中有1.2萬名“90後”李蘭娟院士為浙大新生講述抗疫故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湛 通訊員 張丁源 邱伊娜 柯溢能

視頻來源:浙江大學求是學院

“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

4月1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受邀參加浙大2019級生涯規劃節開幕式。

李蘭娟兩赴武漢,與時間賽跑,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也看到了“90”後,甚至“00後”的擔當。

超過4700名浙大學生聆聽了她的分享,記者整理了李蘭娟院士的演講內容,以下為摘錄:

一赴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

去年12月份,武漢發現了不明原因肺炎,不久被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

實際上,人類的生存史就是與感染病鬥爭的歷史。歷史上有多次傳染病的大流行導致大批人死亡,包括黑死病、天花、艾滋病、霍亂,以及埃博拉病毒等等。

1月18日,我和鍾南山院士等一行共六名專家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到武漢對疫情進行研判。因為當時我們專家組發現存在醫護人員感染現象,於是提出:新冠病毒“已經存在人傳人”,疫情有大規模擴散風險;應按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嚴格隔離,才能阻斷傳染源。另外,武春節馬上來臨,要“堅決把疫情控制在武漢”,做到“不進不出”;要騰出醫院收治更多的病人;要做到“四早”: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要做到信息公開,加強科技攻關;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現和控制傳染源等。

通過科學家的不斷地努力,我們對COVID-19逐漸瞭解,全球對COVID-19從陌生到熟知,對COVID-19流行病學特徵也已逐漸深入。

4.2萬援鄂醫護人員中有1.2萬名“90後”李蘭娟院士為浙大新生講述抗疫故事

在大流行期間,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大量被感染的病人。國家對感染的病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並在短時間內建設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所有住不進院的輕症病人都到方艙醫院住院治療,重症病人都在正規醫院接受救治。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從設計到交付分別只用了10天和12天。方艙醫院一個多月累計收治輕症患者1.2萬餘人。病人住進方艙醫院,一方面得到了有效地治療,另一方面也與外界隔離,不會進一步傳播疾病,可謂“一舉兩得”。這一經驗在目前全球防控疫情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許多國家都建設了類似方艙醫院的大規模收治患者的場所。

二赴武漢,生命重於泰山

前面講到了疫情的發生、發展情況以及一些重要的防控措施。當初病人病死率趨高,怎麼辦?還是要“救治”。

2020年2月1日晚上9點,我再次從杭州出發,凌晨4:40抵達武漢。我們到了武大人民醫院的ICU、CCU,當時病死率是很高的,“6個病人當中可能有5個救不過來”。我此次的使命和任務就是救治武漢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4.2萬援鄂醫護人員中有1.2萬名“90後”李蘭娟院士為浙大新生講述抗疫故事

我們帶去了一些新的技術,這其中包括“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 “四抗二平衡”策略是浙江在抗擊H7N9時總結的,“四抗”就是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癥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抗感染,“二平衡”就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微生態平衡。“四抗二平衡”的方案在浙江的患者救治中得到了應用,我們將其帶到武漢,對大家進行培訓,對救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們還帶去了人工肝、微生態、幹細胞等新技術,這些技術在後來也被寫入了國家的新冠肺炎診療指南,ICU患者的病死率顯著降低。特別是人工肝技術,通過一套血液淨化系統,把血液當中的炎症因子立竿見影的吸附清除掉,阻斷細胞因子風暴,阻止病情惡化。患者一邊治療,就可能一邊好起來。

這段時間,我們救治了大量的病人,通過這些救治,我們也總結了經驗,組織制定了《人工肝血液淨化系統應用於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的專家共識》,還被中華醫學會精選為首批國外急需“指南類”文章,已翻譯成英文,供世界各地患者救治借鑑。

堅持臨床救治和基礎研究緊密結合,杭州和武漢聯動協同攻關。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科研攻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比如我們浙江大學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離了多株病毒,

很快研發了出檢測的試劑,有兩株比較好的試劑可以用來研製滅活疫苗,還對發病機制,新冠感染微生態干預,抗病毒藥物篩選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4.2萬援鄂醫護人員中有1.2萬名“90後”李蘭娟院士為浙大新生講述抗疫故事

青年學子的使命和擔當

在這次救治工作之中,白衣天使逆風而上的精神是十分寶貴的。當初疫情嚴重的時候,全國派出了4萬多名醫務人員。醫務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奔赴第一線,在那兒,每一個醫務人員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勇敢。這麼多的醫務人員共同的努力救治,大大降低了我國的病死率。他們不畏艱辛,積極報名,挺身而出,逆風而上。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都要學習有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全國其他各行各業的人民也齊心協力抗擊疫情,警察、社區志願者、環衛工作者……這種精神是值得所有學生學習的。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此外,許多青年學子投入到物資捐獻、志願者服務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為青年一代,國家的未來是青年人的。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家國有難、使命必達、科學防護、全力以赴、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希望青年人努力在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

4.2萬援鄂醫護人員中有1.2萬名“90後”李蘭娟院士為浙大新生講述抗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