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站在歲末,展望2021年有哪些投資機會?

以下為2020 FIRST量化投資論壇暨投顧品牌發佈會主題演講實錄:

演講嘉賓: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


尊敬的各位來賓,尊敬的朱總,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又來到第一創業年會的現場,跟大家分享。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疫情的衝擊,但也是充滿機會的一年,包括公募基金、量化基金大發展,今年基金髮行量達到2.4萬億,遠遠超過2015年大牛市。證券行業也迎來大發展的機遇。展望2021年有哪些投資機會,今天用半小時的時間跟大家做分享。

首先,先看一下全球的形勢。中國疫情春節爆發,兩個月內控制住疫情,4月份經濟開始恢復增長,目前我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歐美國家疫情防控得非常糟糕,美國確診病例達到1300萬,死亡人數接近24萬。雖美國宣佈新冠疫苗90%以上有效,但離全民注射仍需要時間,目前美國新增確診人數仍很多。

從經濟結構來看,我國經濟結構、產業鏈齊全,有消費服務業、工業、農業、非接觸經濟等。過去十年我國大力發展的電商、外賣等非接觸經濟,在今年完全體現出優勢。線下消費受影響,線上消費大發展。歐美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以消費服務業為主,消費服務業佔美國GDP的70%,加上金融佔了90%。此次疫情衝擊最大的就是消費服務業,所以美國經濟下滑非常厲害。以至於單季度來看,我國二季度GDP已經超過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這次疫情沒讓中國GDP超過美國,但大大縮小了中美差距,這確是一個現實。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非正式承認敗選。無論美國誰上臺都不會改變美國打擊中國的關係,畢竟中國崛起相當於動了美國人的奶酪。作為傳統政客,拜登在經濟、貿易方面對中國的打壓或不如特朗普做的徹底,或恢復美國正常的外交關係,比如修復與歐盟、日韓的關係,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把特朗普退的群加回來。與中國的關係短期內適當修復,之前表態可能會取消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加徵的25%的關稅,甚至可能放鬆對華為芯片的出口。芯片出口限制不僅打擊了華為,還打擊了美國企業,如高通、英特爾30%的芯片賣給中國,對中國禁運對美國企業也是滅頂之災。

但大方向看,中美關係難以回到蜜月期,未來一邊或在貿易上有合作,一邊或繼續競爭,這是我們長期將面對的現實。所以中央今年提出以“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格局,我認為符合當前形勢,也符合當前世界格局。我國不能像過去過於依賴全球化,要自力更生,一些關鍵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不受制於人。國內的需求要拉動起來,這不意味閉關鎖國,近期最大的利好就是東亞15國簽署了RCEP協議,協議相當於粉碎了美國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策略,把他本身的貿易伙伴都得罪遍,所以反而促使我們和東亞14國簽署了RCEP,也就是全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在自由貿易區之內將來有90%的商品實現零關稅,零關稅對我國某些產業形成一定衝擊,但整體帶來非常大的正收益。從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後,我國GDP從世界第六增長為世界第一,我國在全球GDP份額從2001年4%增長到12%。加入RCEP絕對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而不是會衝擊某一些行業。

引入國外競爭,形成鯰魚效應,使國內企業更加註重產品質量。我們喝的牛奶可能質量更高。所以我認為大家不必擔心加入RCEP對我國行業的衝擊,反而有利於促使國內行業形成寡頭壟斷格局,形成靶頭效應,好的企業、偉大的企業會真正崛起。

去年年底我在這個會議上提出美股今年會見頂回落,十年牛市泡沫會被刺破,今年3月份刺破牛市泡沫的一根針就是新冠疫情,美股一月四熔斷,跌破19000點。美聯儲出手,救市力度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採取的無限量化寬鬆,並且歷史性的將聯邦基準利率降到0。美聯儲是世界央行,是各國資產定價的錨,美聯儲把基準利率降到0是史無前例的,會催生巨大的資產泡沫。所以3月份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之後全球主要資產都大漲,特別是美股再上新高,最近道指站上30000點,這是量化寬鬆催生的泡沫。

此次疫情對美國經濟衝擊很大,美國社會進一步分化,富人因為持有股權,資產不僅沒有縮水而且平均大漲30%。但是大多數中下底層的美國人沒有自己持股,而不能受益股票上漲,今年的日子舉步維艱。出於收入壓力,大部分美國人寧願正常復工。這樣,美國要控制住疫情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因為沒辦法停產停工,甚至有人認為歐美疫情會永久性存在,只是不會像現在新增這麼多,有了疫苗之後會控制住快速擴散。

反觀國內的情況,從疫情控制住之後經濟逐步復甦,現在逐步回到正常增速,三季度GDP增速回升至4.9%,預計四季度將回到約6%的正常增速,明年一季度可能增長8%-9%,全年大概保持7%左右。如果明年不發生黑天鵝事件,經濟方面不用過於擔憂,疫情控制住之後經濟轉型進一步推進。

有人問,我2019年提出未來十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黃金十年,是一輪慢牛、長牛,為什麼在經濟增速下降的時候反而出現牛市?這其實因為,經濟增速增長的時候,老百姓做實業、炒房都可以賺錢,並不一定通過買基金或股票。行業裡的好公司、差公司也都能生存下來,都能賺錢。但現在經濟增速出現下滑,各行各業產能過剩,通過做實業賺錢越來越難。實體企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資源向頭部集中,差的企業被淘汰,大的企業就會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因此偉大公司往往在經濟下降的時候產生,經濟好的時候百花齊放產生不了好的企業。

未來去槓桿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批小企業死掉,大企業的盈利能力更強,這種情況之下雖然經濟增速低了,但是新經濟的企業會發展起來,如BATJ、拼多多、美團、字節跳動等,另外經濟轉型中被淘汰的行業會讓位於符合經濟發展要求的行業,比如消費類行業、品牌消費品,這些都會成為未來繼續增長的好的行業。

對於居民來說也面臨著中產階級焦慮,焦慮是沒有什麼好的投資品種,大家習慣買房投資,但二手房的成交量下降,大量的流動性進不了樓市。所以以前央行放水,大量的錢進入樓市,現在只能進入到股票市場,大部分居民通過買基金進入股市,所以今年基金銷售2.4萬億,並且爆款基金頻頻出現,這不是短期現象,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一個現象,我們處在股權投資時代。

去年我預計今年市場應該有20%的漲幅,現在漲了百分之十幾,年底之前會不會再來一波行情,實現我去年的預言,我們拭目以待。我去年提的一些預言今年基本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包括美股的泡沫破裂、包括央行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於2021年,我認為市場會延續當前的格局,就是分化特徵下的慢牛行情,上證指數可能有10%到20%左右的漲幅,好的股票繼續創新高。

好資產天然抗通脹,只有兩大類好資產:一是核心區域的房產,還是可以繼續配置,雖然中國人現在對房產的配置比例過高,但核心區的房產是天然抗通脹的,特別是像深圳經濟一樣快速發展的城市是完全沒問題的,賣房炒股是我一直反對的,大部分賣房炒股的人最後房子沒了股票也沒賺到錢,因為股市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完全是兩個市場;另外一個資產是好的股票或者是基金,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幕基金,大家買一些優質的基金或者量化的基金等等,這些都是未來可以配置的核心資產。

白龍馬我2016年提出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了,對於白龍馬股只能趁調整的時候買,不能回到2016年去買,那是不可能的,就像不可能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買房子一樣。

巴菲特投資美國為什麼賺那麼多倍,因為他堅信美國的國運是好的,每次危機都能度過,每次危機都是抄底的時候。大家在中國就要堅信中國的國運,危機都能過去,每次都是買資產的好時候,華爾街有一句名言“不要浪費每一次重大危機的機會”。今年唯一一次在一千塊以下買茅臺的機會,一是春節開盤的時候,那是第一次抄底的機會,第二次美股出現熔斷A股市場跟著暴跌,那是第二次機會,後面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不發生大的戰爭茅臺這種股票很難跌到一千以下了。

結論,2021年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搬家還會延續,明年基金髮行量還在兩萬億左右,A股市場不差錢,因為有大量的居民儲蓄等著入市。中國人房產比例70%,股票比例3%,將來只要有一點從樓市轉移到股市的資金,其實股市的錢都會大幅增加。大轉移給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的,光居民儲蓄搬家給A股帶來的資金量未來十年都是二十萬億到三十萬億左右,這會使得A股市場好的股票、有核心價值的股票會進一步創新高。但2021年還是分化的一年,註冊制要全面推行,將來一年幾百家新公司上市,同時有幾百家傳統行業的公司退市。造成好的公司受到資金更多關注,差的公司更加沒人要,形成港股和美股的狀況,會有一批仙股出來,如果不轉變投資理念、不按價值投資選擇好的標的,有可能在未來十年錯過A股市場黃金十年的機會,錯過白龍馬股黃金十年的機會。

因為時間關係,今天就跟大家彙報這麼多,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