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記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解海龍用攝影改變貧困生的命運

“30年來,我帶著相機走遍26個省市的100多個縣,見證希望工程資助家庭困難學生600多萬名,援建2萬多所希望小學,我也從青年小夥兒變成了後腦勺頭髮稀疏的老頭兒。”10月11日,“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一層展廳舉辦,攝影作品《大眼睛》作者、69歲的攝影家解海龍分享了當年拍攝背後的故事,令觀眾十分動容。

30年記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解海龍用攝影改變貧困生的命運

一天徒步幾十公里山路

解海龍最早關注農村的基礎教育,始於1986年4月《義務教育法》頒佈實施。“那時候我就琢磨,為什麼要有這麼個法呢?上學還是犯法不犯法那麼一說嗎?”他查閱資料瞭解到,中國一些貧困地區的失學率高達10%到15%。當他走到各地,看到的情況更是令他震驚不已。

“我要為這些孩子喊一聲‘我要上學’,用相機為他們做點事情。”解海龍在日記裡寫下這些話,自行開始對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考察,跑遍了大別山、太行山、沂蒙山等地,有時候一天要徒步走上幾十公里。

因為觀念問題,解海龍的拍攝也曾面臨著許多誤解和阻力。有一次在湖北拍攝時,一位老師認為解海龍是故意給國家抹黑,跟他起了爭執。兩人扭打中,解海龍被弄了一身泥水……

“當時我心裡真的想哭。”後來,他把募集到的42萬港幣捐給這所學校。在拿到教師宿舍的新鑰匙時,那位老師羞愧地提出辭職,要求到更艱苦的地方去教書。“一直到2001年,我終於找到了這位老師,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了好朋友。”

被“大眼睛”的眼神感動

在解海龍拍攝的眾多照片中,《大眼睛》最廣為人知。“1991年,我到安徽的山區裡採訪,在路上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揹著自家縫的書包在趕路,一天要往返數十里山路。”在教室裡,當小女孩抬起頭時,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瞬間抓住了他的心:“那是驚恐、無助又充滿希望的眼神,那一瞬間我真的是在顫抖,屏住呼吸拍攝下來。”

這張極具感染力的《大眼睛》,被選為希望工程的一大標識,讓無數人為貧困地區兒童慷慨解囊。讓人欣慰的是,照片裡這個名叫蘇明娟的小女孩,後來從安徽大學畢業,進入銀行工作。2018年,她成立了“蘇明娟助學基金”,幫助更多貧困兒童。

多年來,解海龍和他拍攝的孩子們保持著長期聯絡,約定每五年瞭解他們的最新變化。“當年有個孩子哭著說,‘叔叔你別拍我了,明天我就不上學了’,我跟她拉鉤,說絕不讓她失學,上不了學會幫助她。一個又一個五年下來,我看著她讀完高中、研究生、博士生,又在國外深造,今年底即將回到祖國,到大學裡任教。”

捐建“大眼睛”希望小學

這些年來,解海龍自己也沒少為貧困地區孩子捐款。2006年的拍賣會上,《大眼睛》的限量拷貝以30.8萬元成交,這些錢,解海龍又拿去在西藏捐建了“大眼睛”希望小學。“雖然當時家裡還欠了幾十萬買房的錢,我跟家裡人商量,我愛人也同意捐出去蓋所學校,這體現出了我們攝影人的力量。”此外,有一次解海龍遭到侵權,他也將對方賠償的1000萬元捐贈出去。

退休十年來,解海龍一直沒閒著,“我還很有幹勁,我的事業不會退休。”現在,他帶著一幫年輕人繼續走在紀實攝影的道路上,在他看來,“相機是有溫度的,影像是有力量的,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拍出具有時代感的影像。”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廣燕

流程編輯: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