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也好,柴荣也罢,挡不住我耀眼的光辉

华夏文明几千年,皇朝更迭,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四百余位皇帝在历史上完成了他们的真人秀。其中不乏有些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可是能称得上"千古帝王"的,无非是那些历史上被后人称颂,流芳百世的大咖们,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

可是在我看来,如果历史几千年就被这么几个人物把持,岂不是太无聊。总有一些昙花一现的帝王,其在位的短短几年里,为后来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盛世的辉煌埋下伏笔,后周柴世宗就是这样一位在乱世中为后世繁荣打下坚实基础的皇帝。

郭荣也好,柴荣也罢,挡不住我耀眼的光辉

在那样一个极度黑暗动荡的时代,改朝换代如同儿戏,当皇帝如同过家家。横空出世的柴荣真的是有着救世主的光环。

虽然本姓柴,但是作为太祖样子养子, "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三十年宏图,充满了一个奋斗者的远大胸怀。他在短短几年里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虽然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遗憾和惋惜。但柴荣的绝对算的上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

郭荣也好,柴荣也罢,挡不住我耀眼的光辉

第一就是整顿军纪。

显德元年十月,柴荣吸取高平之战中周军出现的"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下令整顿军队,他说:"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这道命令中,柴荣遂命赵匡胤负责,招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通过整顿,军队中老弱病残都被清除出队伍。大量的青壮年加入军队,成立了殿前司,直接成为皇帝的禁卫军,这只力量不仅牵制了一军独大的侍卫司,而且成为一支威震天下的军队。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升为殿前都虞侯,当然了,这只军队后来也成为了赵匡胤军事政变的主力军。

第二就是南征北战。

柴荣派遣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大破军,先后收复秦、成、阶、凤四州。显德三年(956年)、四年(957年)、五年(957年)、三次亲征南唐,最终大败南唐敌军。南唐国主李璟派遣陈觉奉表陈情,"献贡品,献四州之地,画江为界,岁输贡物十万,以求息兵。"柴荣从此平定长江以北地区,取得州十四,县六十。南唐放弃皇帝帝称号,只称"江南国主"。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柴荣亲率大军北伐契丹。大军所到之处,无不势如破竹,宁州刺史王洪献出城降。契丹守将终廷晖也弃城投降。守将献城归降。鄚州刺史刘楚信献州投降。五月,刺史弃城归顺。短短四十二天,敌人望风披靡。周军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柴荣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时,突然生病而返。

郭荣也好,柴荣也罢,挡不住我耀眼的光辉

第三完善国家制度。

欧阳修《新五代史.周本纪》"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显德六年命令参定雅乐。同时制定颁行《大周刑统》,这也是《大宋刑统》的原是版本,赵匡胤几乎只改了个名就直接使用了。

也就是说柴荣在短短的五六年之间,在军事上亲自出征,开疆拓土,基本上奠定了后继者大宋王朝的疆域。在文化上期间还制定选拔人才的各项制度,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散佚古籍图书,大兴文教。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制度保障。在农业上制定田赋,奖励农耕,兴修水利,使得百姓生有所养,老有所依。

郭荣也好,柴荣也罢,挡不住我耀眼的光辉

这样的工作量放到其他皇帝手中,要么得终其一生去慢慢实施,要么就想都不敢想。当皇帝忙到这份上,还有个毛线的意义啊。大多数皇帝不就是游离在享乐和娱乐的纸醉金迷中吗?宋徽宗要丹青,嘉靖帝想神仙,还有为女人,为木活儿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没几个想要好好干的。

短短几年,柴荣就交出了他当皇帝以来令人惊讶的成绩。称他为千古帝王或许也不为过。最起码的他是唐宋交替时代最为耀眼的皇帝。

柴荣虽然没有实现扫平天下的愿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丰功伟绩,决定了他必将成为中唐以来200多年割据动荡的决定性人物。他虽英年早逝,但是其后继者宋太祖延续了柴荣策略最终一统天下,结束了兵连祸接的乱世,迎来了文化灿烂的赵宋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