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三章 無為 則無不治

文/姜小碼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推崇傑出的人才,人民就不會爭奪名利;不把稀世珍寶看的過於貴重,人民就不會淪為盜賊;隱藏誘發慾望的東西,人民就不會被慾望擾亂心思。因此,聖人治理國家的原則是,簡化人民的思想,讓人民吃飽穿暖,弱化人民爭強好鬥的意志,強健人民的筋骨。總是要讓人民處於沒有過多欲望的狀態,並且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不敢胡作非為。只要遵循無為的原則,就沒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三章 無為 則無不治

【感悟】

這一章,老子認為聖人的治國之策是,不過於推崇賢才異能,以使人民不爭奪功名利祿。當然老子不是貶低人才,而是強調切勿過於推崇。如果不把一個“稀世珍寶”當作稀世珍寶,那麼就不會有人動歪心思變成強盜。聖人治理國家要做的就是,以“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等方式來簡化人們的思想,這是從根源上消除社會上人們爭名奪利、爭盜偷搶、物慾橫流的雜亂思想。讓人民吃穿不愁,沒有過多爭強好鬥的意志,身強體健。以無為而為,天下沒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這裡再一次體現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遵循道,遵循自然規律,不過多幹預,讓人民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無為,則無不為。以無為的方式治理國家,相當於什麼都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