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鉅變。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創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保羅·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89年創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人物經歷

梵高自畫像系列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1853年3月30日,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爾特市集中心的牧師公館,他的生日是他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

1859年中旬,因為從小就孤僻的原因被送進津德爾特的公立學校,後慘不忍睹的學習環境導致他越來越叛逆,於1861年10月底退學。1864年2月,為父親生日畫了一幅素描《穀倉與農舍》。

1864-1866年,在離家北13英里的澤文伯根鎮寄宿學校學習。1866年9月3日,到蒂爾堡學校學習。

1867年7月,排名第四的文森特升入二年級。二年級時期寄宿在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婦家中。1868年大半年裡,在家中度過。1869年7月,因叔叔強烈要求,最後妥協於叔叔給他的第一份工作,海牙古皮爾總店的學徒。

1870年,在海牙的古皮爾公司待了一年半,上司是H.G.泰斯提格,文森特曾把他視作奮鬥的目標,而1870年因為擁有最大權力的叔叔得了病,上司看文森特不爽,文森特開始被各種子虛烏有的“流言”所打壓。

1872年上司用“流言”將文森特打入絕境。 1873年1月底,上司臨時通知文森特會被調入古皮爾倫敦分行;8月15日,搬入新的公寓。

1874年冬天到1875年秋天,研究米什萊和1789年的史料,還會看狄更斯的《雙城記》;同年年底,開始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油畫,讀伊波利特·丹納、托馬斯·卡萊爾、厄爾斯特·勒內等人的作品。

1875年5月,到達巴黎,期間他除了聽佈道就是讀書,急切地想尋找信仰;10月26日,被調往法國。1876年3月,因忍不了家裡人和上司的監控離開了古皮爾公司;4月,在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

1876年7月,在伊斯列瓦斯當助教,擁有雙份工作,另外一份是助理牧師。1877年1月-4月,在多德雷赫特書店任職;5月,赴阿姆斯特丹,為投考神學院積極攻讀,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紐恩南時期作品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1878年7月,和父親一起從阿姆斯特丹去了布魯塞爾,在這裡可以邊當傳教士邊學習,在埃頓短暫停留;8月,入布魯賽爾為期三個月的福音傳道學校,但未能取得牧師的任命;12月,文森特作為傳教士前往了比利時的南部一個靠近法國邊境的城市,在蒙斯近郊的博里納日傳教。

1879年,由於工作過於熱情,被踢出教會。1880年,春遊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臨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同年,與布魯賽爾的荷蘭籍畫家凡·拉帕德來往。

1882年,跟表姐夫安東尼·莫夫學油畫;8月,文森特一家遷至紐恩南; 1883年9月,與西恩赴荷蘭北部德倫特作畫,開始畫油畫。1884年,畫水彩和“織工”習作;和安東·裡德爾·範·拉帕德一起找模特,想邀請他到布拉班特荒原一起度過5月。

1885年,創作《吃土豆的人》;3月26日,父親因中風去世,文森特被妹妹安娜說是他害死了父親;10月赴安特衛普,參觀博物館。


松柏樹系列作品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1886年1月起,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2月底去巴黎,與提奧同住。1887年,由於與不斷髮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兩次在勞工階級的咖啡館的牆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年,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之後開始認為自己是弟弟的累贅便離開了巴黎。

1888年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勒,住在卡萊爾咖啡館;5月,租下拉馬丁廣場上2號的“黃房子”,並創作《阿爾的吊橋》; 6月,繪製《絲柏》系列 ;10月23日,保羅·高更來與他同住;12月23日因失望與自責,將所有不屬於自己的錯誤攬到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小塊耳朵;高更返巴黎隨後不再和他相見,之後文森特曾多次想和高更和好,但高更稱“萬一他發病了就危險了”。 同年,開始創作《向日葵》系列。

1889年1月,創作《纏繃帶的自畫像》; 5月8日,入住聖雷米療養院; 6月,在盛雷米療養院創作了《星月夜》。1890年5月16日,文森特治癒,在聖雷米療養院出院; 第二天早晨,文森特乘著火車到里昂車站找提奧;6月,和提奧一家與加歇醫生住了一個星期,創作《加歇醫生》; 7月,完成最後一幅作品《麥田群鴉》 ;7月27日,他朝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並於7月29日在提奧的懷中去世;7月30日,在奧威爾舉行葬禮。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13歲的文森特

文森特的父親提奧多洛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1822.2.2—1885.3.26)是一位新教牧師。1851年5月21日他與文森特的母親安娜·科尼莉亞(1819—1907)剛認識便閃電訂婚,安娜生於海牙。

文森特·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在文森特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三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係,而提奧也是文森特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從1880年開始,提奧給予文森特經濟支持。

感情生活

1878年,梵高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時候去過沃斯家,見過表姐凱·沃斯·斯特里克。

1879年夏末,凱打算來埃頓的牧師公館和文森特的家人同住在一起,為了重獲家人認可,文森特認為自己必須要有一個妻子。

7月,在凱抵達之前,文森特和弟弟討論過自己的決定,必須要有一個家,這個時候他讀了不少維多利亞時期關於愛情與婚姻的文字,花了三天讀了夏洛蒂·勃朗特的《雪莉》《簡愛》,還讀了哈里特·比徹·斯托的《我妻子和我》《我們和我們的鄰居們》。8月,凱抵達,文森特便向她表白,表姐憤怒地拒絕了,之後表姐便帶著兒子離開埃頓回阿姆斯特丹。

1884年,文森特的隔壁鄰居43歲的瑪戈特·貝格曼喜歡上了他,總是問一些沒必要的問題,惹文森特煩,所以文森特拒絕了她。

主要作品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 。

他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11幅向日葵,4幅覆蓋在以前的練習畫上,7幅在習作的背面,7幅在紙板上畫的。


創作特點

題材

梵高的作品中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例如在梵高藝術生涯的初期,繪畫最多的題材是礦區陰慘的場景和勞作的礦工。在埃頓時期,落日的翻滾、日裡的農夫和農婦更多出現在他作品中。

到多倫特和海牙時期,梵高的作品中開始頻繁出現哭泣的女人、足兩姍的老樹以及城市救濟院中的老人孤兒、駕車的老馬、勞作的農夫等等。


向日葵系列作品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 ----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梵高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村田野風光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麥田、鶯尾花、豌豆花等。他經常選取這些散發著泥土清香的物象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在他短暫的藝術生涯中,梵高憑藉著自己敏銳的藝術感知力深情地、細緻地描繪著這些質樸、自然的風景、靜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稱為“畫家中最純粹的畫家”。與那些華麗璀璨的繪畫相比,梵高的畫更多的是樸實和雋永,他將自己無限的激情傾注於這些樸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畫作產生了一種無法超越、無法模仿的藝術魔力。

梵高曾經畫過許多有關向日葵的畫,雖然每次繪製的向日葵數目不一樣,花朵的姿態也都不一樣,但是它們都體現出了一種飽滿和勁頭。此外,梵高還經常選用麥田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從他所描繪的各式麥田的畫作似乎可以感知到麥田裡所散發出的一茲茲悲滄之情。如梵高創作於奧維爾的《烏雲籠罩下的麥田》就是以惡劣天氣下連綿不絕的麥田作為題材,傳遞出了淒涼、寂寥、壓抑和苦悶的情感。再如,《有烏鴉的麥田》也是以麥田作為主要題材,並在麥田上方加入了一群黑黑的烏鴉,從而呈現出了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死一般的沉寂之情。當然,除了這兩種題材之外,梵高的繪畫還涉及到許多題材物象,但無一例外,它們都是質樸無華的,是和生活緊密相關的。

色彩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義畫家,他對色彩的偏好幾乎達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這雖然與他的精神疾病有著一定的聯繫,但是也不能否認梵高對於色彩的創造性的發現和表現。他的畫作中的色彩都是較為奔放、誇張的,這也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的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繪畫。具體而言,梵高畫作中奔放的色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用光亮明快的誇張色彩進行裝飾。受新印象派畫家畢沙羅、修拉等色彩技法的影響,梵高摒棄了繪畫初期暗濁、沉重的色彩,開始採用一些高明度、高純度、高亮度的色彩,創作出了一種極具現代感和時尚感的色彩裝飾效果,他的油畫也因此越發鮮亮起來。在所有的高純度、高亮度的色彩之中,梵高最偏愛黃色,簡單明瞭的黃色帶有另外一層寓意,即象徵著太陽和大地,代表著光明和希望。在黃色的帶動之卜,梵高繪畫作品的色彩明度和純度對比都十分鮮明,產生了一種光亮明快的裝飾美感。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以大面積的黃色作為主要基調,然後配以土黃色、檸檬黃及中黃色等,使觀眾產生一種五彩繽紛、璀璨炫目的視覺感受,也表現出了梵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二,用大色塊的對比進行裝飾。在裝飾色彩中,大色塊的並置對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法,雖然這一表現手法早在梵高之前就己經提出,但在梵高的繪畫中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表現。梵高畫作中的對比色常常是大塊的且較為平整的,既簡化概括,又能夠增加畫面的厚重感,而且藉助色塊的對比還可以產生一種和諧的視覺效果。例如,《夜晚的咖啡館——室外景》就是用大色塊的對比色進行裝飾,黃橙色的燈光和深藍色的夜空相互對比,使畫面產生了一種縱深感,同時也生動地描繪出了人們的夜生活。

第三,用絕對的黑白色進行緩衝。在繪畫過程中,梵高除了追求畫面色彩的明亮歡快及色塊對比之外,還經常用黑白色來緩衝、協調色彩,其常常和對比色出現在同一個場景中。以《播種者》為例,畫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鮮亮的黃色,下半部分是明亮的紫色,兩種顏色對比非常強烈,過渡也比較直接,會對受眾的眼睛產生刺激。而梵高將畫面中播種者的長褲畫為白色,在黃色和紫色之間產生了一個隔斷,受眾的眼睛也得以獲得片刻的休息。

造型

梵高繪畫追求的是一種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獷的筆觸帶來的是一種直率而又單純的表現方式,帶有一定的力量和強度,他們強調的是“神”的傳遞,而非“形”的表現,這與古典主義所追求的“忠實地表現自然”的繪畫理念有很大的差異。

仔細看來,梵高畫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帶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的,有強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畫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隨意揮灑而得來。受眾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也會被這種激情所浸染、震驚,會深切地感受到畫家內心的吶喊。這種狂野的造型風格同畫家所生活的時代、環境及人物性格有著很大的聯繫。

因為梵高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內心情感作為主要標準。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貧窮、困苦和疾病的纏繞之中,這對他的心理也產生了深深的影響,所以他畫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帶有一種扭曲變形、狂野粗放,也正是這些因素讓梵高產生了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認知。以《星夜》為例,該畫作創作於梵高在聖雷米療養院期間。這一時期梵高的病情時好時壞,神智也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因此這一時期他的畫作線條更加粗野,筆意也更加隨意。在這幅畫面中,梵高使用生動固執的短線筆組成激盪旋轉的宇宙,夜空中的十顆星辰也是由流動的、長短粗細不一的線條組合而成,近景的柏樹形象則如同一座撕裂燃燒的哥特式教堂。畫面中的夜空、星星及柏樹的造型都是十分誇張、狂野、奇怪的,讓人捉摸不定。此外,這種奇怪狂野的造型使人如同陷入一片黃藍漩渦之中,油然而生一種絕望和恐怖之情。

人物影響

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時代大多數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卻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掛曆上,成了暢銷貨。企業家們則一窩蜂似地將梵高的名字帶進了生意的領域,如梵高領帶、梵高圓珠筆、梵高香皂、梵高電影,梵高歌劇,其作品更是國際油畫拍賣市場上的遙遙領先者。

人物評價

“梵高對後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都有極大影響,他的藝術成就比馬奈和塞尚對後繼者有更大的作用。”(意大利藝術評論家小文杜裡評)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法國詩人波德萊爾評)

“梵高的全生涯沒入在藝術中。他的各時代的作品完全就是個時代的生活的記錄。在以藝術為生活的藝術家中,可說是一個極端的例。”(中國畫家豐子愷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