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了解居士五戒的細節之處

居士和出家人不一樣,他有不能出家的原因,但是還是需要修行,所以佛祖給在家修行的人們制定了應該去遵守的戒律。修行中首先需要遵守的就是戒律,世間法裡沒有規矩都無法行事,佛法更是如此,戒律更加嚴明。今天來和大家分享居士五戒的具體說了些什麼內容。


一起了解居士五戒的細節之處

希阿榮博堪布對“居士戒”曾開示過:

五條居士戒能圓滿守持當然最好,做不到的話可以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逐漸增加。

居士五戒一般首先守持不飲酒的戒律,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一條不殺生等戒律的話,叫一戒居士。

再在此之上,守持一條不妄語等戒律的話,叫二戒居士;

如果再能守持一條不偷盜等戒律的話,就叫多戒居士;

再能守持不邪淫等戒,就叫圓戒居士。

不飲酒

一起了解居士五戒的細節之處

釋迦牟尼佛說過喝一滴酒都不是佛弟子。
酒的定義是什麼呢?在《大智度論》卷十三中講到:“若干若溼,若清若濁,如是等能令人心動放逸,是名為酒。一切不應飲,是名不飲酒。”

我想,這個應該好理解的,如果一個人每天喝酒,都沉浸在暈乎的狀態下,他不會聽聞佛法的,頭腦不清醒,聽見什麼,看見什麼,酒醒之後就都不記得了。怎麼會將法入心呢?

不殺生

居士戒中不殺生指不殺人和胎兒。三

殺生所帶來的嚴重的因果,這個不用多解釋了,以前的文章中仔細得說明過這一點。

不妄語

居士戒中的妄語指的是大妄語,比如“我見到本尊,供養了本尊”,“我看到惡鬼,打死了惡鬼”等等。四

我想,這樣的妄語有時也許在特定的環境下會說,但是平日裡說的那些話,很多都是妄語,是自己都感覺不到的妄語,這個比較可怕。

不偷盜

盜戒規定得非常細微,它的對象是所有不屬於自己的財產,包括個人財產和公有財產,即有主財產。

對不屬於自己的財物生起盜取的心,實施了盜取的行為,使這些財物離開了本來所屬的地方,並且價值超過一定的數額,就破盜戒。

自己生起盜心,教他人去實施盜的行為,也破戒。

做生意時,故意欺騙對方、騙取錢財或者偷稅漏稅、偽造發票等等,這都破盜戒。

守持盜戒有一定難度,在受持這條戒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受持。五

我想,這裡有一個公有財產的問題,我想過去有很多人覺得單位有的,帶回家點兒用用也沒什麼,比如一個本,一個筆之類的。這個行為也屬於偷盜,“單位有啥,家有啥”這個不容易察覺。因為身邊的人都在做,就習以為常,不覺得這個行為不對了。

一起了解居士五戒的細節之處

不邪淫

邪淫指與合法配偶以外的人有不淨行,與合法配偶,在白天等不正當的時間、以不正當的方式或在佛像、佛經、佛塔等三寶所依的旁邊等處行不淨行,女性生理期間或者在守持八關齋戒時做不淨行,也破戒。

我想,在家的修行人,有家庭的責任在身,不可能根本斷除不淨行,所以在此堪布強調了配偶以外,這個範圍。

要想祈求善知識授戒,並且如理如法地得到別解脫戒的戒體,關鍵就在於出離心,因為我們不可能繞開出離心去深入地談修行。如果沒有出離心,行持放生、聞思修、守持戒律等一切善法都將成為輪迴之因,無非是在輪迴的監獄裡,從低級的房間換到較高級一點的房間而已。

感恩法師開示,以上堪布開示的內容我都用黑體加粗標註出來了,我的個人理解只是普通文字,希望大家在看的時候,能對主要部分有所關注,並且對修行有所幫助。

一起了解居士五戒的細節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