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中国有两个襄阳。

一个是地理意义上的湖北襄阳,另一个是金庸武侠小说中郭靖所守之襄阳。

前者是存在了2800多年的历史古城,后者是金庸塑造的武侠英雄报国捐躯之地。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后者的知名度高于前者,这得益于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

很多襄阳人被问到是哪里人时,往往会有一段相似的对话:

你是哪里人?

湖北襄阳人。

是不是那个郭靖守襄阳的襄阳?

是的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现今的襄阳,正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郭靖守襄阳的发生地。

襄阳,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地处湖北北部,汉水中游,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险要,历来为州郡治所。

襄阳城始建于汉朝,周长7.4公里,护城河最宽处达250米。襄阳城踞山临水,蔚为壮观,易守难攻。隔江相望即樊城,自古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刘表将荆州治所从湖南寿春迁往襄阳,为躲避北方战乱,许多百姓逃往相对太平的襄阳,襄阳人口大增。

一时间,襄阳聚集了众多才俊,其中有一位在历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诸葛亮。

公元197年,17岁的诸葛亮随叔父自山东琅琊逃难至襄阳,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之隆中躬耕十载。

公元207年,被曹操打的无处可逃的刘备已经投靠同宗刘表7年了,此时他已47岁。

也就是在这一年,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三分鼎立格局由此拉开序幕。

《三国演义》全书120回32回发生在襄阳,很多典故流传至今,如马跃檀溪、三顾茅庐、水淹七军等。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唐朝时,襄阳属于全国4个人口超过十万户的大都市之一,襄阳之繁华由此可见,许多著名诗人与襄阳都有着不解之缘。

那首三岁小儿也会背诵的唐诗《春晓》,作者孟浩然是襄阳人。

作为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孟浩然名气大,却与仕途无缘,于是归隐鹿门山。

诗仙李白非常仰慕孟浩然,曾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也曾写下那首传颂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圣杜甫祖籍襄阳,其祖父杜审言生于襄阳,初唐著名诗人,五言格律诗开创者,不过名气没有杜甫大。

他们是晋朝杜预的后代,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时驻守在襄阳,襄阳当时是伐吴前线。

南宋时,襄阳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被加固修整,襄阳城越发坚固。蒙古军自知强攻不能取胜,转而采取围城策略,于是长达6年的围城战就此爆发。

从地理位置来看,襄阳和樊城隔江相望,二城互为掎角之势,易守难攻。战时,二城之间设有铁索相连,可交相援助。

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靖守襄阳,取材于这段历史上发生的围城战役,不过历史与小说大不相同。

与小说中描述的襄阳城被攻破有所不同,真实的历史让人感叹非常。

公元1273年,襄阳城被围困第6年。

蒙古军采用新式武器回回炮将樊城城墙轰塌,樊城陷落,守城将领自杀殉国,城内士兵与蒙古军进行了巷战。

史料记载,蒙古军攻破樊城后进行了野蛮的屠城。

樊城陷落,襄阳城岌岌可危,外不得援军相救,内无盐柴可用,人心涣散,军心不稳。

襄阳城被蒙古大军围得水泄不通,襄阳城已成为一座陆地孤岛。

忽必烈派使者送信给襄阳守将吕文焕,劝其投降,信的内容是这样说的,将军坚守襄阳已经6年,对宋朝已经尽了忠心,而今大势所趋,将军不能不 顾襄阳百姓的死活。如果现在投降,我可以保证城内百姓的安全,还会大大封赏你。

坚守襄阳城6年的吕文焕放弃了抵抗,开城投降,襄阳自此为蒙古军占领。

消息传到临安,南宋朝廷大为震惊,因为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襄阳一失,元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一马平川,如入无人之境。

襄阳城的失守敲响了南宋的丧钟,3年后,南宋首都临安沦陷。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

金庸为什么将小说人物设定在襄阳呢?

南宋末年,襄阳作为抗击外族入侵的战略要地,战事频繁,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6年的守城史,没有比它更合适更著名的城市。

面对外族入侵,小说需要一个英雄人物,在一座战略要地带领民众保家卫国。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守襄阳完美地演绎了这一思想,也影响了无数的读者。

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武侠英雄。

每一个读者心中都驻着一座襄阳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