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白巖松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回望自己的30歲,白巖松說:“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減法。有的人在20多歲的時候拼命地做加法,但是忘了到一定的時候要做減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最後他總結道,“今天的一切,都得益於那時候做減法。我發現我只能做新聞,也最該做新聞。

白巖松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在白巖松眼中看來,40歲其實並不是“不惑”之年:“我覺得我四十就是困惑,物質沒有給我帶來我以為會帶給我的幸福。40歲左右的人要多跟自己聊天,去讀很多的東西給自己一些答案。

今年白巖松已經正式邁入“知天命”的50歲,他認為這是一個應該善待每一個“今天”的年紀,還要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之心,“科學家之所以有很多偉大的發明,不是一開始就承載著什麼使命,而是單純的‘好奇’。所以我在50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督促自己,要更好奇。”

堅持不開微博微信,是我的生活方式

今年50歲的白巖松回首過去也很感慨,很多書中提到的同伴,現在已經不在了。始終站在新聞一線的白巖松坦言:“我一直以志願者的心態在做新聞工作,我是學新聞的,我是適合幹新聞的,自己有很多夥伴也在做新聞,那不挺好的?”

白巖松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很多人納悶,白巖松為何對微博、微信說“不”,“我是一個傳媒人,我怎麼可能去拒絕這個時代,現在最糟糕的生活方式就是你在無數個朋友圈裡卻一個朋友都沒有,所以我覺得我還是算了,不開微博微信,這是我的生活方式,不是對現代技術的拒絕。”他認為這個時代不缺變化,偶爾有點不變挺好的,“人不能什麼都跟,跟不過來的。”

白巖松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坦白地說,我認為今天一切新銳的東西,10年後都將變成傳統媒體。”從業快40年的白巖松說這句話是相當有底氣的,他看慣了太多從新變老、從生到死的案例。可是那又怎麼樣呢?“這些技術更迭,介質在不斷變化,但是

最核心的內容,尤其是與人性有關的東西很少變,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專注於內容。

白巖松將“內容為王”奉為圭臬,深信不疑。“要尊重規律、尊重時代、尊重期待。人們的期待有時候瞬間就會被點燃。過去窮的時候,有個饅頭吃就不錯了,但只要吃過包子,人就希望吃更好的。現在吃飽喝足的中國人不僅開始跑步健身,而且也會提升自己的思想。

你遭遇了什麼,就可能攜帶什麼上路

對於十年後到來的60歲,白巖松笑說:“在新書序言裡我說,‘十年後,那可愛的老頭是我’。我要努力地去做一個可愛的老頭……不懶惰,不輕易妥協。我希望未來,中國的老頭老太太都這樣,體型保持得好一點,多穿點好看的,別很多東西不捨得扔,別在孩子眼中是討厭的父母,像你曾經討厭過的一樣。”

“老了依然要有精神生活,依然要有好奇心,依然願意為年輕人擋風遮雨,活一天開心一天。我很開心和興奮60歲到來的時刻,我覺得那是一個美好時光的開始。”

白巖松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20歲寫給30歲,是春天寫給夏天的情書;但50歲寫給60歲,就是夏末寫給秋天的喃喃自語。20年後再寫,是一個人躺在床上寫給全世界;而現在所寫的,是從全世界回到自己的一張床、一頓飯、自己的家人。”

演講的最後,白巖松與大家一起回望他個人的18歲時光,屏幕上的黑白照片顯示出了當年剛上大學時候他的意氣風發,皺巴巴的西裝、別在胸前的校徽,背景是北京的天安門城樓。 “18歲時你遭遇了什麼,你就可能攜帶什麼上路。”白巖松認為,要在18歲給自己留一張照片,“

18歲留一張照片是很好的,不管走多遠,經常拿出來問問自己,你是當初自己要活的那個樣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