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曹操占据整个北方却没统一中原呢?

腐攸


曹操诛灭袁绍后,一统北部,权霸一方,其实力成为当时诸位王侯中最强大的一支,那么此时的曹操为什么没有挥师南下一统中原呢?

我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老骥伏枥,力不从心。

曹操在207年,攻破乌桓,肃清袁氏势力,真正意义上一统了整个北方。此时的曹操,已然五十有二,距离他人生的终结,仅剩十四载,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他生命中的后半时期,此时的他虽然仍“志在千里”,但曹操的身体却因常年征伐、暗疾丛生,而日渐衰弱。此时的他已然不再是当年挥师破灭黄巾贼,提剑平定董卓乱的英年健儿。在统一北方后,他虽然又先后发动了赤壁之战、汉中之战、襄樊之战欲要统一天下,但是却终究无法撼动孙、刘两家,最终老死于洛阳。

其二,孙刘联手,共抗曹操。

曹操平定北方后,决定一鼓作气,南下攻吴灭刘,以求成就霸业。孙权刘备听闻后,二者合兵一处,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最终一把大火将曹军烧的灰飞烟灭,损伤惨重。此战后,孙刘两家定立盟约,想约互为援手,共同抗操;曹操也通过此战看到了孙刘两家的实力,明白了即使自己的势力是诸侯间最大的,要灭掉孙刘两家,自己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可承受的,因此改变政策,打算徐徐图之。

其三,地理天险,难以破袭。

当时,孙权屯兵江东,四面环水,沼泽遍布,并且手中掌握着最为精锐、最为强大的水军,而曹操权霸北方,靠的是陆军,将士多为步足,不擅水战,征伐孙权实在是难以为继;而刘备虽无水险,却有山川。刘备占据蜀中,山川险要,绝路丛生,曹操欲要平定,实在是需要下一番功夫,这从汉中之战的结果就可看出,曹操虽然收服了张鲁,拿下汉中,但因为士卒奔袭千里,山路险峻,疲惫过甚,最终不得不退军。

总而言之,曹操争霸天下之时,虽然兵多将广,位极人臣,势力极为强大,但是他受制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法全部消灭其他诸侯,无法完成统一的大任。


小小逍遥人


不是道是我看错了还是大家都看错了,题主问的是没有统一“中原”,可大家回答的都是没有统一“中国”。若说没有统一中原这可真冤枉了人家曹操,人家可是占领了淮河、大别山、桐柏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关中陇西都在内,怎么就没有统一中原呢?就是古代大中原的范围也是南不过淮河、大别山,西还过关中,东不过泰山,北不过邯郸,关羽攻打的襄阳就已不属于中原了,而曹操统治的核心恰恰是全部大中原地区。


汉关驼铃


曹操为什么能够占据北方?那是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时以少胜多的战胜了袁绍。换句话来说,曹操是通过了袁绍之手来占据了北方。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所控制的地盘只有兖州、徐州,以及河内郡,主要势力扩张到了黄河以北。反观袁绍,因为袁家是四世三公的关系,袁绍在渤海骑兵之后就不断地得到众多士子的投靠,逐步地掌控了青幽冀并等四大州。可以说,当时的袁绍无愧是北方势力最大的诸侯。

而在建安四年到五年的时候,袁绍和曹操打响了官渡之战。最后,因为许攸的投靠并献上偷袭乌巢粮仓之计,一举定了胜负。战后,曹操为了快速地掌控这四大州,曹操对袁绍的儿子们进行追击,斩草除根,以免死灰复燃。


在消灭袁绍,并消化完袁绍的势力后,曹操正式取代袁绍成为北方势力最大的诸侯。但当时,他还未能够真正的一统北方,因为西凉的韩遂和马超等人还在作乱。但是,韩遂和马超等人却不是曹操的对手。这不仅仅是因为曹操势大,更是因为曹操麾下的人才济济。而韩遂和马超等人,韩遂有谋略,马超刚猛。但两人之间却互相猜忌,都害怕另一方会吞并自己的势力。所以,这也是后来曹操为何能够使一个反间计就能让二人关系破裂,并逐一消灭的缘故。

北方的威胁没有,但是南方却和北方不同。一是因为南方的气候和北方不同,已经习惯北方气候的曹操等人,以及大量的北方士卒,他们一到南方,难免对暴热的湿润的天气不太适应。二是因为北方和南方的作战体系不一样。南方多河流,水网密布,所以南方的作战方式通常以水军为主;而北方却是以骑兵为主。

三是因为南方有荆州的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江东的孙权等人。刘备和孙权二人与韩遂之流不同,他们有勇有谋,而且麾下的文臣武将也是能够排得上号的。再加上两家进行联盟,而后运用水军去和曹操进行对决,当时的曹操只能倚重荆州的水军,而且又因中计使得蔡瑁和张允等水军将领的死亡。

同时,也是最为主要的一点,曹操当时的心态有点轻浮。因为吕布、袁绍等诸侯的接连败亡,让曹操产生了一种天下无敌的状态,所以当时他对麾下谋士的建议没有听得进去。最后,在黄盖引来的火船下,赤壁之战迎来了转折点。

也正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奠定了三分天下。而这,也让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受到了阻碍。更为关键的,曹操当时的年纪已经较大了,再加上时常的痛风症,让曹操痛不欲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