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8%的初中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而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不少父母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孩子一到假期就蓬头垢面,不洗脸不刷牙,房间乱得像狗窝。有调查显示,我国56.28%的初中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甚至有些成绩很好的孩子,一到了青春期就拒绝上学,甚至用极端行为反抗父母。

追溯孩子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平时成绩很好,是众人眼中的乖孩子。而他们的父母平时喜欢命令他们做这做那,一旦孩子做错了就责备,并且,这类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是否好,却不在乎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

为什么亲子关系会变成这样呢?

日本的儿童心理大师平井信义在总结了自己毕生的育儿经验,在《平井信义育儿法:如何培养0-5岁的孩子》(以下简称《平井信义育儿法》)里提到,那是因为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受到了阻碍。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孩子小时候没有玩够,没有捣蛋够。


56.28%的初中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而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在我看来,给孩子自由玩耍和交友的时间、父母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对父母说“不”,可以让孩子的自主性和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给孩子自由玩耍和交友的时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青春期的出现不良行为,其实与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有关系。

平井信义说,“对于那些1~3岁的孩子,如果他们性格非常稳重,非常听话,虽然对大人来讲这种孩子非常好带,但是这种孩子的自主性其实已经停止发育了,而且他们的创造性也并没有开始萌芽。”

孩子3岁半到上一年级这段时期热衷于和朋友一起玩,这证明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发展较为顺利。因此,孩子上幼儿园不仅必要,而且幼儿园的教育第一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社性。

孩子需要有充分的玩耍时间来发展自身的社会性,同时为将来踏上社会发展人脉关系。如果此时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小学又没有合适的机会的话,则会导致孩子不善交友,并且这种状态会持续到青春期。

孩子拥有朋友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朋友,孩子会感到孤独、烦恼无人倾诉,最后演变成逃学、精神不稳定、自杀等极端现象。


56.28%的初中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而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我认为,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无法和其他小朋友融洽地玩耍的时候,家长就要寻找原因并解决问题。

《平井信义育儿法》里提到,孩子无法很好与小朋友们玩的原因有三个:

1)父母和老师过于死板,经常呵斥看起来不太乖的孩子。

2)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喜欢事事为孩子代劳。

3)孩子过于“任性”,在幼儿园也是我行我素,无法体贴老师和朋友。

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是:

1)通过游戏疗法,让孩子从束缚住解放出来,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心灵。老师和家长成为孩子朋友,让孩子敢于与老师和家长开玩笑。

2)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孩子尽早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学会忍耐。

我女儿上幼儿园时,曾经有一段时间女儿一回家就高兴地念“点兵点将,芝麻辣酱,有钱喝酒,没钱滚蛋,还有一个大笨蛋”这样的顺口溜。当时我和我老公有点反感,问了孩子,孩子说这是老师教他们的。我们认为老师不应该教这些与正统教育格格不入的东西。

现在看来,其实没什么,老师如果过于死板,反而让孩子的自我意识无法得到顺利发展。适时的开玩笑和幽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56.28%的初中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而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2.父母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家庭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相当部分孩子在家里被父母以命令的语气要求做这做那,稍微懈怠就会遭到责骂。为了寻求自保,孩子即使不愿意做某些事情,也不得不去做,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得不到发展,自我存在感得不到体现,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就可能一到假期就蓬头垢面。

作者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提到,当孩子离开家庭后会遇到很多挫折,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培养孩子学会忍耐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非常重要,因此父母需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让孩子明白,无论孩子在外面受到什么挫折和困难,家永远可以给孩子以爱和安抚。有“避风港”的孩子比没有“避风港”的孩子的更不容易做出离家出走或其他不良行为。

如何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呢?我想用同理心去对待孩子,经常有效地夸赞孩子,多跟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他们的情绪,适时给予拥抱,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去做事情,孩子犯错时不训斥责骂孩子,用体贴的心去培养孩子的体贴他人之心等,就可以为孩子提供“避风港”。


56.28%的初中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而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3.允许孩子对父母说“不”和恶作剧,教育孩子不要操之过急


中国自古推崇孝道,因而会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样的错觉。这种错觉导致孩子不敢反抗父母和对父母说“不”。

但是,只要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其实不过是包含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威这样的私心罢了。然而,父母并非圣人,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因此,放下父母的架子,让孩子对父母说“不”,并允许和包容孩子的恶作剧,为孩子营造积极而自由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在积极而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精神饱满,充满自主性和好奇心。这样的孩子不会感到无聊,相反,他们会找到各种让自己高兴起来的玩法并乐在其中。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又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无论孩子是处于2-3岁的“第一叛逆期”,还是7-9岁爱顶嘴的“中间叛逆期”,他们通过这种反抗父母或者恶作剧的行为来发展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父母要意识到这一点,让孩子努力发展自己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将他们培养成稳重、文静,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


56.28%的初中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而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与自由相对应的是,家长经常命令孩子做事,并且对于孩子的成长总是操之过急,总喜欢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周末的时间完全被各种培训班占用。而这些培训的技能,几乎大部分都是父母要孩子学的,并非孩子真正感兴趣想学的。而家长却美名曰要孩子全面发展。

一个在该玩的年纪无法充分玩耍的孩子,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实已经停止发育了。到了青春期时,孩子更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甚至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因为孩子的内心从来都是渴望做自己,但是被父母束缚得太久,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原本会成为什么样子,只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而那恰恰不是他们想要的,因此,孩子的能量就会被用来为了反抗父母而反抗父母。



平井信义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体贴他人的品格,对他们的教育绝对不可操之过急。

张德芬说:“父母子女一场,活成自己,是孩子和父母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当孩子没有开花的时候不要着急,也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在我看来,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拥有温馨的家庭“避风港”,在爱玩和捣蛋的年纪拥有充足的玩耍时间,以及捣蛋时被包容,敢于对父母说“不”并自由地表达自己想法——远比做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要重要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