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有网友发帖吐槽,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的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有网友评论,新设计的招牌充满“清明节气氛”。24日,静安区总工会回应称,因区工人文化宫在外立面整治过程中,对店招店牌设计的颜色搭配考虑不够周全,已责成及时整改。
争相敷衍式创建文明城市何时休
不知何时有了一个文明城市的称号 各大城市不论有没有实力都在努力的争办,弄的是民不聊生 其实用这个词并不过份
国家理念所谓的文明城市应该是政府用文明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到老百姓文明行为 而不是盲目取缔 统一改造,原本繁华的夜市街取缔以后就是冷清死水 原本热闹的商业街统一以后就成了 无人问津,
这样不计成本的创文 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文明城市真好吗?
小编没有参与过文明城市的建设过 但是小编生活的城市也在争办
5年前开始的 记得5年前很繁华的街道 沿街铺面也都是门庭若市,现在反差太大了 取缔了夜市街 马路沿街到处封闭了路口加装的防护栏 沿街商铺成片的关门了 外来创业的人走了 因为这个城市容不下他们了 没有了收入来源被各种行政力量约束着,
消灭了烟火人气得不偿失
通过统一招牌样式来达到视觉上的整洁、美观,这么做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反而会弄巧成拙。招牌是街道“烟火人气”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条街道、一座城市的重要标识,它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这片区域的商业繁荣的程度,承载了其人文底蕴。一些有名的街道,比如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等,都因其琳琅满目的门店,以及错落有致、五彩缤纷的招牌,烘托出了浓厚的商业文明。走在其间,不仅没有给人杂乱的感觉,反而会心生一种喜爱。现在粗暴统一,反而消灭了“烟火人气”,得不偿失。
店铺招牌,统一就不可能美。一者,每个店铺的经营范围、目标群体和消费档次都不尽相同,怎么可能通过统一大小、颜色、字体和字号的方式去满足不同诉求?更有甚者,因为店铺招牌的更改,使得商家不得不更改字体、LOGO等品牌形象,熟悉的消费者还以为是遭遇了山寨品牌,对店铺的经营直接带来了伤害。二来,店铺招牌天然追求个性化,唯有个性化才有辨识度,才能更好地吸引自己的目标客户。因此,千店一面直接剥夺了经营者自行选择品牌形象的权利,商家一定是充满委屈的。
不能剥夺自由选择的权利
盲目追求统一、标准,看似是为了城市形象着想,其实是一种病态洁癖和畸形审美,不仅会抹杀街道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记忆,也是对经营者权利的粗暴侵犯。事实上,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些店铺招牌十分另类和突兀,个别还显得破败与残旧,但其中散发的烟火气息和历史沧桑感,依然体现出店铺的独特韵味。相反,当城市管理者直接参与投资者的决策,裁判员与运动员一肩挑,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对美的追求也必然是缘木求鱼。
为了提升城市的市容市貌而改造店铺招牌的做法,本身改造无可厚非,只不过需要更科学、更接地气的做法。每条街、每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商业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改造时应当在充分尊重实际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和设计,做到因店制宜、因街制宜。因此,作为城市管理者,在这过程中,只需划出底线,把住大的方向即可。而不宜也没有必要在细枝末节上用力过重,更不该直接统一招牌的颜色、字体、字号等无关紧要的内容,而要给经营户留有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招牌充分展示出店铺的个性和与城市相统一的美感。
微言大义:
@喵喵咪汪汪o3o:哈哈哈哈,辣眼睛。
@从来都:一直不懂牌匾统一整修意义何在,五花八门不好吗?
@三石的微波:花的冤枉钱,谁买单?
@儿科陈医生:看到这样的店,感觉是不是走错了地方,真有点吓人。
@八六子雨:反正不是自己家的钱,随便折腾。
老百姓有句俗话说得好,管天管地,你还管得着别人XX放屁?招牌是商业竞争的重要元素,自己的脸面,自己负责。现在据说要整改了,顺便多问一句,之前花的冤枉钱,谁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