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祕籍:人生意義來於正確認識痛苦,掌握三點內心富足不糾結

身為人,幾乎無時無刻沒有不受外界的影響,大抵追求一種人人嚮往的生活,然而,事實上人低估了自身的潛在慾望,得失心起伏不定,常有失落感,明知活得很累,仍然負重前行,當承受不住的那一刻,精神世界似土崩瓦解,負面情緒和不當行為近乎完全失控,於己對他人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又怎能立足於社會?

心理學秘籍:人生意義來於正確認識痛苦,掌握三點內心富足不糾結

(所有圖片源於網絡)

若是你夠細心體會,世人多半在遭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抑,不論是上班族還是上層精英骨幹,臉上大都寫著不快的情緒,筆者不由自問,既然各種不良情緒真實存在,那是否有破解之法?

歷經一段長時間的心理實證,筆者發現,凌駕於實踐之上的思考或是對正確結論的懷疑,都會產生糾纏現象,加之人性中的執著,喚醒了潛意識裡的慾望,容易陷入無休止的思考境地,想的越多,愈是迷茫,你有多在乎一件事,潛意識即會完美的執行,而完美本身沒有盡頭,飽藏各種複雜糾纏關聯,最後因產生更多的質疑無法成立確切結論,深陷精神困惑,不可自拔。

心理學秘籍:人生意義來於正確認識痛苦,掌握三點內心富足不糾結

不得不說,人的邏輯思維和潛意識屬於人的優勢,但也是一大缺陷,利用得當,可否極泰來走向新生,反之,疑惑叢生,心理始終罩著一層烏雲,難以見到晴天。

佛也說了,眾生皆苦,作為有意識的人類,創造無數,碩果難數,精神卻也受於壓力左右,不得自由,世人必須首先認識自身的精神世界有所殘缺,不安焦灼的情緒令精神痛苦,時有發生,在此認知上,把握三點,有望實現真正的快樂,達到通達無阻的精神狀態。

第一點:實踐為第一要素,其它皆為妄想

人的天性即是有意識的存在,人們碰到各種問題,總會本能的產生意識反應,有些人依賴於天性,一味在思考中解讀,容易造成慣性過度思考,想到了一個問題又聯想到其他問題,發現問題沒完沒了,沒有終結,從而陷入更深的泥潭。

究其原因,源於潛意識的慾望驅使所致,正如上面所提到,越是在乎一件事,潛意識越會努力的完美執行。要知道,意識本身比實物模糊,執於停留在思考層面上,因實踐不足,不能徹底認識事物的現象,掉進了妄想用思考解決問題的誤區。

而問題得不到解決,人即會產生糾結情緒。

第二點:放平心態面對生活和工作

心理學秘籍:人生意義來於正確認識痛苦,掌握三點內心富足不糾結

一想到它們,人們通常把自己的處境與他人相比較,為啥別人那麼風光?又那麼體面?反觀自己受制於人,顯得低級,家中瑣事又多,卻不得不面對,不覺心累,壓抑情緒由此產生。

當發生不良情緒,只要有轉變情緒的意識,即有可能改變。

既然有不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所碰到的種種問題,首先要認識到發生不良情緒實屬正常現象,但抱有牴觸心理,顯然行不通,唯有斷了此念,選擇正確的一方,才能擁有好情緒。

再者,他人的生活其實都與你無關,活在他人眼中,眼中人可有幾人曾關心於你?他們不靠你生活,你也不靠他們,有此想法,只能說明自身愛慕虛榮,活得並不真實。

第三點:活的快樂,死的有方向

能達到前面兩點要求的人,快樂的活著基本上不成問題,不過,人有生有死,人生的意義不應當只為了活著而活著,世人所懼怕的死亡,也該有個清醒的認知,而不是等它降臨在痛苦掙扎中離去。

心理學秘籍:人生意義來於正確認識痛苦,掌握三點內心富足不糾結

離去不帶一物,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走,常人若能真誠面對死亡,便能體會世事無常,真正能留下來的或許唯有思想,它們可以是一種精神鼓舞,可以是一種堅定的信念,也可以是精神寄託……讓活著的人充滿自信、樂觀地走在希望的人生大道上。

人生的全部意義,也因生死“完美"落下句點。

原創:心靈脩行記

筆名:青燈禪

《心靈脩行記》一直致力於心理破譯、心理學、心靈雞湯、草根傳志原創語錄、心理免疫學、行業內幕預測、未來科技猜想,以真實故事為主導,也包括極少部分小說的成分,意在開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僅供參考,旗下有《奇緣傳》、長篇小說《凡人悟道鬥惡魔記》等作品,歡迎關注這三部作品更新情況,謝謝。

筆者已委託維權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未經作者同意,請勿私自下載、轉載作品,翻版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