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巔峰是否是唐高宗時期?

劉露濤


應該不是高宗時期,至少唐玄宗在位的開元盛世前半段唐朝各方面的實力肯定是超過高宗時期的。

理由如下:

第一,眾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完全是憑藉個人奮鬥和不懈努力才取得天下,並終結了由武則天開啟的一個大唐牝雞司晨的女權時代,結束了持續多年的帝國政治動盪局面。從這一點來看,李隆基的個人能力是遠遠超越其祖父高宗李治的。

第二,從社會條件看,唐玄宗李隆基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樣,深知草創之難,所以在取得政權之後,他才會承貞觀之遺風,任賢納諫,興利除弊,並通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使得國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而唐高宗李治基本上就是一個守成的皇帝,中間還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造成國力大量的損耗,所以唐高宗時期的國力不太可能強過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時期。

這只是同一朝代裡面的對比,放在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來看的話,唐高宗時期估計也很難和後來的大明的永樂時期,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相比。

畢竟從歷史的進程來看,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發展,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是歷史進程的一次大的跨越。


重頭再來6666


李治,即唐高宗,公元649至683年在位,唐朝第三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也是嫡三子,母親為長孫皇后。他在做太子的時候,李世民就對他寵愛有加,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得以在皇宮皇帝身邊長大的太子,即使後來建了晉王府,依舊留他在宮中生活。

  李治登基後,文治武功並舉,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至顯慶二年(公元657年),遣大將蘇定方攻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西突厥亡,整個西域屬大唐王朝;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滅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唐軍攻佔平壤,滅亡高句麗。

  這時,唐朝的疆域擴張到了極限:東起朝鮮半島,抵達日本海;西臨裡海,佔有半個中亞,抵達阿拉伯;南至越南橫山,越過北部灣,佔有半個越南,抵達中南半島;而北部則越過貝加爾湖,佔有整個蒙古。在他在位34年的時間裡,讓大唐的疆域達到最大化——1350萬平方公里,而保持近1250萬平方公里的時間就有32年,直到他駕崩的時候,這些領土都還在。可惜後來全都敗在他老婆手裡了。

  近1250萬的領土,望眼整個中國歷史,各朝各代,也只有元朝和清朝能與之一比,但唐朝卻比他們早了幾百年;望眼整個世界,也就只有近代的沙俄,蘇聯能與之一比,可那時的社會生產力卻是唐朝的幾百倍。早在1300多年以前,生產力還很不發達,又受到地理限制,這已經是人力的極限了。

  軍事方面能與他老爸一爭高下,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功績,在唐朝所有皇帝中,也是數一數二的。政治方面,有著名的“永徽之治”,在常年的征伐擴張之下,還能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不得不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好手。他登基後,由太宗的三日一朝,一日一朝,為了這個國家,勤勉執政,難怪身體會吃不消。官場上也延續了太宗時期較為清廉的遺風。

  在高宗統治期間,社會經濟也持續發展,人口的增長非常的迅速,從貞觀年間的不滿360萬戶,增加到380萬戶。到了他統治的後期,糧食持續多年的歉收,洪水、乾旱、蟲災和饑饉接踵而來,可在這種情況下也能保持人口增長,也是不容易,足以見他能力非凡。

  高宗時期也是群賢輩出的時代,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高宗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他還重新建立科舉制度,選用了一大把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員,而不僅僅是靠世襲的特權選拔。他的《永徽律》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為後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參考。(《永徽律》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議》中)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崩於洛陽宮貞觀殿,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他不是我們腦海中那副懦弱,無能,好色的形象。他是是一個上可騎馬打天下,下可坐堂治天下的中華帝王,因為從硬指標上看,高宗絕對能跟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爭高下。正如日本人在教科書中描繪的一樣——中華五千年來第一人。唐朝沒有幾代人的經營哪裡來的後來的開元盛世。

唐高宗李治往往讓咱們給忽略了,他絕對不是軟弱無能,相反他特別有能力



付凱91458867


唐高宗李治,一個活在唐太宗光環下的帝王,一個讓人覺得平平無奇的封建君主,甚至被人稱為:“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唐高宗固然是站在了唐太宗的肩膀上,但他的文治武功同樣不平凡,絲毫不遜色於其父李世民。

唐朝疆域最為遼闊的階段是什麼時候?很多人會聯想到李世民,或者是李隆基,但歷史事實卻是唐高宗龍朔年間,達到了1800多萬平方公里。

隋唐時期的北方政權突厥是在哪位帝王手中真正滅亡的?是唐太宗嗎?不是,唐太宗尚且俯首稱臣12年,真正擊敗突厥汗國的正是唐高宗李治。

從永徽六年程知節西征開始,唐高宗李治先後派大將蘇定方等人數次征討突厥汗國,最終生擒西突厥可汗沙缽羅,西突厥正式宣告滅亡。

唐朝東部的宿敵高句麗、百濟,一直是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太宗李世民數次東征,勞民傷財,最終還功虧一簣,結果卻在唐高宗總章元年被大將劉仁軌擊敗。

除了武功之外,唐高宗李治的文治方面同樣突出。李治在位時期,大力發展經濟,並重新恢復科舉制度,國家文教、經濟方方面面達到了一個非常的高峰。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前有“天可汗”李世民,後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夾縫中生存的唐高宗,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那一位帝王。更何況還有後世史學家的不斷修飾,最終導致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在大多人看來有些微乎其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