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80年代:在散发着霉味的老照片里,寻觅泛黄的时光味道

怀旧80年代:在散发着霉味的老照片里,寻觅泛黄的时光味道

1983年初春的一个黄昏,冬寒还未完全退去,地里的小麦已蠢蠢欲动,小路旁沟渠边,处处青青草色入眼帘。一轮红日斜挂天边,把小村庄笼在一片醺然的光晕里。

一个中年男人,微胖身材,套着一件洗得皱皱的绿色军大衣,胸前挂着个黑盒子样的东西,从大路上远远地走过来,边走边张望。偏僻的村子很少出现陌生人,正在田埂上玩耍的我和妹妹好奇地看着远远走来的大叔,母亲却从俯身劳作的土地上直起身子,兴奋地大喊:“照相师傅来了,照相师傅来了。”

然后她敏捷地几步从田地蹿上大路,直朝穿军大衣的男人奔去。我们远远地看见她跟军大衣说了句什么,又满脸喜气洋洋地回来,一把拽住我和妹妹糊满泥巴的手:

“走走走,回家洗洗,换身干净衣服,给你们照相了。”

怀旧80年代:在散发着霉味的老照片里,寻觅泛黄的时光味道

我和妹妹懵懵懂懂地被母亲拽回家。母亲看起来显得轻松愉快,一边哼着歌儿,一边给我们洗好脸和手,然后小跑进卧室翻找出我和妹妹最新的两件衣服,给我们换上。而她自己,也是非常认真地洗了脸,还难得地抹了雪花膏,换上了一件开满小碎花的棉袄。

我们母女三人打扮停当出来,发现村子已不知何时变得热闹。因为照相师傅的到来,常年安静的小小村庄,就像平静的水面被出其不意地投进了一粒小石子,荡起一圈一圈兴奋的涟漪,人们奔走相告,彼此打探,尤其是女人们,一边招呼着照相师傅,一边要尽可能快地给自己和孩子们收拾干净,唯恐时间耽搁得长了照相师傅溜了。

这是1983年的春天里一个普通的黄昏,我出生、成长的村庄,因为来了个照相师傅而变得不寻常。人们隆重地梳洗换衣,反复权衡选择自己中意的背景。背景也是因地制宜,原生态景观,也许是自家老屋贴着艳红春联的大门口,也许是一丛翠绿的竹子前,也许是池塘边那株已老得不知年龄的粗壮榆树下,焦灼而谦让地轮流在军大衣不厌其烦的示范、指导下,摆出各种欢喜而幸福的表情、动作,或单人照,或夫妻合影,或全家福。

我第一次知道军大衣胸前挂着的黑盒子样的东西,名叫照相机,一种诡异神奇的机器。只要按一下按钮,随着军大衣一声响亮的“好呐”,从黑盒子底部便嗤嗤地吐出一张巴掌大的纸,涂着鲜艳色彩,人物跃然纸上。人们捧着纸,争相观看,欢呼雀跃。

那张纸,名字叫照片。

三四十年前的中国乡村,照相是稀罕的事儿。一般只有在婚嫁或老人做寿的好日子里,才会一家老小打扮精神,去镇上唯一的国营照相馆,在浓墨重彩的手绘布景前,照上一张喜气洋洋的全家福。像那种照相师傅走乡串户上门服务的事,实可遇不可求。记忆中,仅此一次。

怀旧80年代:在散发着霉味的老照片里,寻觅泛黄的时光味道

难得的照片,被捧在手里传阅过后,会被家家户户虔诚地收藏。或小心翼翼安放于硬纸壳做的影集,或整齐夹进玻璃像框高挂门楣,在日复一日的烟火气息中,在逝去无痕的静默时光里,缓慢黯淡、泛黄。

几十年后,我们人手一部甚至两部手机,随时随地想拍就拍。我们的电脑和手机里存放着几百上千张照片,这些照片经过美颜和滤镜修饰,使我们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年轻美丽。照相,已是这个时代最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是,还有多少人,愿意偶尔停下奔忙的脚步,就像很多年前那样,与家人围坐,在晚饭后,在微微颤动的灯光下,一张,一张,一张地翻看散发着霉味的老照片,寻觅泛黄的时光味道呢?

(一路有你相伴,人生把酒言欢)

作者:燕猪侠

燕猪侠:职场中人,文字爱好者。一页笺,一本书,一杯茶,一个回眸,一怀情愫,我有我世界。感谢亲爱的你,为我停留。花开彼岸,温暖此生。(微信公众号:燕猪侠文字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