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批准啟動中國版“星球大戰”,為什麼最後無果而終?

“星球大戰”計劃,是1983年美國擬建立的“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之戰略防禦計劃”的簡稱。由於該計劃的名稱酷似科幻電影和小說,因此引起過世人極大的好奇與關注。

其實,早在1964年我國“兩彈”研製即將成功時,毛主席就根據其“有矛就有盾”理論,從我國戰略防禦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出了要發展我國的反彈道導彈問題。不久,該研製工作便正式啟動,並定名為“640工程”,被認為是中國版的“星球大戰”計劃。

毛主席曾批准啟動中國版“星球大戰”,為什麼最後無果而終?

下面,咱就來聊聊中國版“星球大戰”的來龍去脈。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全球逐漸被“核訛詐”的烏雲所籠罩。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核國家——美國和蘇聯,組成“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相互揮舞著核大棒,怒目圓睜,冷戰對抗……

作為身處美蘇核訛詐夾縫中的東方大國,毛主席高瞻遠矚,決意要打破美蘇的“核壟斷”,研製出中國自己的核武器。

1957年10月,毛主席應邀參加蘇聯“十月革命”40週年慶典。期間,在觀看蘇聯研製原子彈、氫彈等尖端武器的紀錄片時,毛主席對坐在身旁的彭德懷說:“我看,矛和盾總是同時產生的,有矛就會有盾。”彭德懷立馬心領神會,說:“是的,一種新武器的出現,總會有對付它的新的辦法。”

此時的毛澤東,已經開始從哲學的高度,審視和思考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制敵之矛”與“禦敵之盾”了。

1963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聽取聶榮臻關於我國十年科學技術規劃的彙報時,首次明確提出了關於研製反導彈武器的想法。10天之後的12月26日,聶榮臻便召集錢學森、王諍、張勁夫、王秉璋等人開會,開始研究反導問題。

毛主席曾批准啟動中國版“星球大戰”,為什麼最後無果而終?

1964年1月2日,中國的原子彈即將爆炸成功之前,毛主席再次督促聶榮臻,說:“還是要從防禦上發展,要研究反導彈武器。在數量上(指兩彈)我們搞不過他,這個問題(指反導武器)要抓緊研究一下。”並說:“要組織一批人,讓他們吃飯不幹別的,專搞這個事。搞不成不要緊,搞成了用不上也不要緊,秦始皇的萬里長城,也沒有什麼用處嘛。

由於毛主席的這些指示大都是1964年初集中提出來的,所以被稱為“640指示”。而隨後開始的我國反導系統研究,也被稱為“640工程”,併成為我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項重大的科技攻關任務。

為貫徹落實毛澤東主席的一系列指示精神,1964年3月23日,國防科委召開了“彈道式導彈防禦科學討論會”。會議由國防部五院副院長錢學森主持,參加會議的除主持會議的錢學森外,還有四機部部長王諍,以及十院、科學院、炮兵等單位共30多名專家和領導幹部參加。

會議作出決定,在國防部五院二分院成立“防禦規劃第一小組”。該小組擬由8人組成,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制訂反彈道導彈和紅旗3號的總體規劃,在年內擬訂出技術途徑和戰術技術指標。並決定,由二分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蔡金濤具體負責指導這項工作。

毛主席曾批准啟動中國版“星球大戰”,為什麼最後無果而終?

這次會議,還初步確定了反導的三種技術途徑,並做了相應分工:第一種途徑是“以導彈反導彈”,由國防部五院負責;第二種途徑是“以超級大炮反導彈”,由炮兵科學研究院負責;第三種途徑是“以激光反導彈”,由科學院上海光電所負責。

1966年2月23日,國防科委召開了“640工程”工作彙報會。會上,對我國的反導研發方向進一步細化,並明確了五個工程項目的分別代號:反彈道導彈系統稱為“640-1工程”;超級大炮系統稱為“640-2工程”;激光炮系統稱為“640-3工程”;預警雷達系統稱為“640-4工程”;彈頭再入物理現象的研究稱為“640-5工程”。

3月份,國防科委將上述反導工程系統的代號,以文字形式正式定名為“640工程”,並上報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審批。22日,國防科委發出《關於反導彈工程體系的代號的通知》,正式公佈了“640工程”五大系統的分別代號。

1969年中蘇爆發“珍寶島事件”後,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公然叫囂將對中國的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使中蘇關係進入到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受此影響,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經周總理親自批准,七機部二院被改組為“反導、反衛星總體研究院”,開始實施名副其實的中國版“星球大戰”計劃。

然而,就在我國科研人員埋頭研發的同時,國際形勢卻發生著悄然的變化。隨著中美關係的日益緩和,整個世界的形勢也逐漸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1972年,美蘇兩家也簽署了《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規定“雙方保證不研製、試驗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間為基地的以及陸基機動反彈道導彈系統”,並於1972年10月3日正式生效。

毛主席曾批准啟動中國版“星球大戰”,為什麼最後無果而終?

(圖:尼克松與勃列日涅夫)

國際形勢的明顯變化,對於我國“640工程”項目的研製產生了直接的重要影響。再加上該項目的技術要求、研究經費以及現實需要等種種因素的原因,最終促成了“640工程”中的許多項目紛紛暫停。1980年3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下令,取消了整個“640工程”的研發。

1982年,國家航天部又召開會議,正式作出了“640工程”下馬的決定。這樣,我國除保留下了激光破壞原理和核電磁脈衝技術兩項課題外,其餘有關“640工程”的研究全部停止進行。

“640工程”儘管最後“無果而終”,但在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探索中,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技術成果,培養了一批相關的技術人才。

直到1986年3月,我國四位老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聯名給中央寫信,提出必須要注意跟蹤世界先進水平,注重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之後,我國“863計劃”中的反導項目研究重新得以啟動,並對後來我國航空航天技術和反導、反衛星武器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