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学写作156:第49回③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


读《红楼梦》学写作156:第49回③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


读《红楼梦》学写作156:第49回③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


读《红楼梦》学写作156:第49回③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


读《红楼梦》学写作156:第49回③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


读《红楼梦》学写作156:第49回③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


读《红楼梦》学写作156:第49回③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

宝琴、李纹、李绮、岫烟等入住大观园后,加上被贾母留在身边的湘云同学,“

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曹师只用这一句话,为大观园里的新生活拉开了帷幕。第四十九回由此进入第三个场景:“姊妹投缘宝玉生疑惑”,归入贾府气运线。

场景一开始,曹师先清点人数。“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琦、宝琴、岫烟,再添上凤姐合宝玉,一共十二三个。”这十三位,接下来就是大观园大舞台上的主要演员。

然后,长幼排序,“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这十二个皆不过是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或有那两个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分而已,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了。一并贾母、王夫人及家中丫鬟也不能细细分别。不过是姊妹弟兄四个字随便乱叫。

《红楼梦》全书中人物的年龄信息相对比较混乱,不同的场景中,人物年龄时常前后矛盾。细究原因,应该还是曹师“数易其稿”的缘故。那个时代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索引卡片和记事本,文字的版本控制根本无从谈起。再者,曹师在表述年龄时,通常是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来陈述“事实”,当角色对人物印象不清晰或者记忆出现偏差时,也有可能导致人物年龄的前后矛盾。

曹师自己应该也发现了年龄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在上面这段文字中,曹师便给出了“官宣”:“这十二个皆不过十五六七岁”。同时,为避免这次官宣与“之前”或“之后”文字,在称呼方面产生矛盾,曹师还特意给自己加持了“万能防护罩”:“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了”,连贾母、王夫人及家中丫鬟也不能细细分别,因此“不过是姊妹弟兄四个字随便乱叫”,言外之意,就是让读者也不必纠结大家的年龄问题。

一切安排妥当,还是要转回诗社故事线。

前文香菱学诗场景中,香菱的新作还在被点评,就被众人来访意外中断。眼下诗社重开在即,曹师就要先把香菱同学拉回故事主线。于是“如今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作诗,又不敢啰唆宝钗,可巧来了个史湘云。”湘云原本就极爱说话,香菱请教她改诗,两人一拍即合,“没昼没夜高谈阔论。”香菱和湘云目前都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一切全凭自觉。所以二人有这种表现,正是真实写照。

背景简要介绍完毕,曹师没有过渡,立即引入人物对话。宝钗就笑道:“我实在的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当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自然切入香菱和湘云的“高谈阔论”,全无斧凿痕迹。

宝钗继续说道“怎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现场的两个诗家都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曹师借此机会,顺带抒发了一下自己对于杜甫、韦应物、温庭筠、李商隐等四位大师的看法。

宝钗的话,勾起了湘云强烈的好奇心。忙问:“是那两个?好姐姐,你告诉我!”曹师笔下,湘云始终非常纯粹,做人做事都全身心投入,容易痴迷,也容易受伤。宝钗于是笑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湘云、香菱二人听了,都大笑起来。宝钗的打趣,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儿,目的就是向读者反馈香菱和湘云的状态,同时表现宝钗的幽默感和亲和力。

正说着,只见宝琴来了,披了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是那里的?”自家妹妹多了件新衣裳,宝钗当然要问。宝琴笑答是因为“下雪珠儿”老太太才给的。“下雪珠儿”,是曹师插述的天气情况描写,为后文芦雪广的割腥啖膻做好铺垫。

香菱便上前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香菱小时候被人贩子带大,见识相对较少,因而误认作孔雀毛。湘云说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是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见给他穿。

湘云的这番话,既暗示湘云从小家境优渥见多识广,又一语中的点出宝琴比宝玉更讨老太太欢心。宝钗便道:“真俗语说,各人有缘法。我也再想不到他这会子来,既来了,又有老太太这么疼他。”湘云便给宝琴指点大观园行走的注意事项:“

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往园子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嗑,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合太太说笑,多坐一会儿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可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湘云心地纯洁,热情直爽,口无遮拦。这番话,正是曹师特意为她而设计。

湘云说罢,宝钗、宝琴、香菱、莺儿等都笑了。宝钗笑道:“说你没心,却又有了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宝钗的点评,一针见血。“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你天天说要我作亲姐姐,我今儿竟叫你认他作亲妹妹罢!”曹师继续借宝钗打趣湘云的话,暗示宝琴的性格,以及湘云和宝钗亲密的关系。

湘云对宝钗的玩笑话毫无反应。又瞅了宝琴半日,笑道:“这件衣裳也就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湘云看了宝琴半日才冒出来的这句话,话里有话,语带双关。

众人正说着,就看见琥珀走进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说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着就由他怎么着,要什么东西只管去要,别多心。

”刚刚湘云的视角,是为了突出宝琴的外形;被老太太吩咐来传话的琥珀,则是突出宝琴在老太太心里的位置。

宝钗忙站起来答应了琥珀,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道是那里来的这叚福气,你到去罢,仔细我们委屈著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宝钗站起来答应琥珀,既表示了对老太太房里大丫鬟们的尊重,也衬托了宝钗八面玲珑。

二人说话之间,宝玉、黛玉都进来了,宝钗还在“嘲笑”宝琴,湘云就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却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琥珀笑道:“他到不是这样人,真心恼的再无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着宝玉。宝钗、湘云笑道:“不是他!”琥珀又笑道:“不是他,就是他!”又指着黛玉,湘云便不则声。

是非人惹是非事。心直口快在某些时候是优点,但在湘云这里,也会拨弄是非。从这个方面来说,湘云之所以后来经历坎坷,跟她的这个缺点不无关系。此刻湘云再次把矛头指向黛玉,显然不了解宝钗此时已和黛玉好得如同亲姐妹一般。

宝钗忙笑道:“更不是了。我的妹妹合他的妹妹一样,他比我还更喜欢呢,那里还恼?你信云儿混说。他的那嘴,有什么实据?”宝钗怕黛玉多心,马上帮她开解。

宝玉在旁边站着,“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然而并不知道近来宝钗和黛玉之间的事情,也正在担心贾母偏疼宝琴,黛玉心中不自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答,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日,竟与宝钗之语相符,便心中闷闷不解。

宝玉心想,他两个原来不是这样的,如今看来他俩的关系竟好像比别人更亲密十倍。一时只见黛玉赶着宝琴叫妹妹,却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

这一段文字中,曹师先后通过湘云、宝钗、宝玉三人的动作、语言和心理变化,暗示宝钗和黛玉经过第四十五回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场景之后,关系亲厚,远非从前可比。

从旁观者的视角介绍完宝琴身边的人,曹师继续写宝琴。宝琴“

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在贾府中住了两天之后,已经知晓了大概的人物关系,“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待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他亲近异常。

曹师笔下,宝琴对黛玉的亲近,与黛玉跟宝琴的亲近,有本质不同。宝琴是因为这些人都跟姐姐关系合契,在这个前提下,再加上林黛玉出类拔萃,所以才跟黛玉亲近异常。反观黛玉,则是纯粹的“爱屋及乌”,因为敬重宝钗,所以才对宝琴特别关照。相比而言,黛玉对宝琴,是完全无条件的好。两相比较,黛玉的真性情,更为难能可贵。

最后,曹师不忘写一笔宝玉同学,为下一个场景做好铺垫:“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 至此,第四十九回的第三个场景结束。在最近的两个场景中,曹师为大观园注入了新生力量,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对新加入的几人进行直接的样貌描写,这是曹师在行文节奏方面的一个小变化。细心的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前后文对比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