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不斷提速 外商投資再獲利好

經濟參考報

近來我國開放加碼信號密集釋放,從推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到接連批覆設立內陸開發開放試驗區;從放寬市場準入,到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從推動國際聯合抗疫,到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接下來,我國還將從內到外兩方面同時發力,一方面加快開放平臺建設和配套制度改革,與國際市場接軌;另一方面推進東盟與中日韓等區域合作,在健康醫療、智能製造、大數據、5G等多領域拓展經貿投資,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分析認為,隨著內部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外部合作獲得新突破,中國市場吸引力持續加大,外商投資也將收穫更多利好。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增加了世界經濟變數。在此情況之下,我國進一步加快了擴大開放腳步,密集釋放重磅政策信號。2月23日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明確,要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要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2月12日、3月4日、3月18日和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先後4次對保障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推動復工復產、保持國際供應鏈暢通等方面作出部署。

在重大國際會議上,我國也接連表態,積極推進區域合作。3月26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峰會上,我國提出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4月14日,在東盟與中日韓(10 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上,我國提出要努力恢復經濟發展,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要開展強化10 3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聯合研究,加固薄弱環節,增強抗壓能力。在健康醫療、智能製造、大數據、5G等領域開展合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另外,各方還在積極爭取如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

與此同時,各相關部門已經展開行動,推進這些開放舉措的落地。記者瞭解到,目前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經啟動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修訂工作,並在加快工作節奏,儘快按程序報請批准後向社會公佈實施。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因為疫情,已經在我國生物醫藥、公共衛生、人工智能、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催生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和投資機遇,這些有望成為市場開放的重點和外商投資的熱點。

在放寬國內市場開放領域的同時,我國還從制度創新、法制建設等方面大力優化市場環境,加大對外商投資權益保障力度。日前,商務部表示,接下來將實施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條例,建立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健全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並在自貿試驗區、國家級經開區等既有開放平臺加大開放壓力測試力度,抓緊啟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進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新晉內陸開放平臺建設,探索建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方面加大力度。

隨著系列政策的相繼落地,我國市場活力正在逐步恢復。15日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17.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4.1%,降幅較2月當月收窄11.5個百分點。此前一日發佈的外貿成績單也顯示,3月份我國進出口出現回升,外貿進出口總值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降幅較1至2月收窄8.7個百分點。

在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看來,疫情之下我國外貿外資數據走勢更加說明了開放合作是對沖疫情衝擊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佳途徑。“無論是開放平臺建設、制度改革、營商環境改善還是區域經貿合作推進,都是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是我國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進行全面開放的主要工作抓手,也是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促進全球各國共同發展的重要動力。”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我國從內到外全面構建開放格局的舉措,將在推動我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提振國內及國際區域市場間的經貿合作能力與信心,助力中國與全球經濟行穩致遠。而隨著這些舉措的穩步推進和有序落地,我國外商投資和經貿合作將在更多領域斬獲突破,推動包括醫療衛生、人工智能、5G網絡等產業取得更大發展。

張菲則指出,疫情衝擊之下,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和貿易投資合作受到阻礙,但是經濟全球化並沒有止步,而是以“加強版”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即區域經濟更加強化,雙邊合作更加密切。“面對疫情導致國家間關係的特殊狀態,中國政府首先把加強雙邊、多邊關係的互信、互諒、互助放在首位,這是我國進行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基本前提。”張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