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版《應山縣誌》序跋小匯、主要編修人員介紹

各版《應山縣誌》序跋小匯、主要編修人員介紹


各版《應山縣誌》序跋小匯、主要編修人員介紹

各版《應山縣誌》序跋小匯

正德《應山縣誌》,知縣談一鳳、莊鉞主修,邑人顏木總纂,未發現存世版本

《序》(正德丙子九日東墅莊鉞謹書)

嘉靖《應山縣誌》,知縣王朝璲主修,顏木總纂,邑人陳之良協修

《序》(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前刑部郎中一山陳之良撰)

《後序》(嘉靖十九年歲在玄枵孟秋之望淮漢顏木書)

萬曆《應山縣誌》,知縣張慱主修,邑人劉化總纂,未發現存世版本

《序》(萬曆四祀歲德在柔兆困敦之青陽吉戶科左給事中出知應山縣事會稽張慱謹序)

康熙五年《應山縣誌》,知縣王匯主修,邑人朱孔照參訂,未發現存世版本

《序》(康熙四年十月丁卯之吉賜進士知應山縣事中州王匯序於永陽之連山齋)

《序》(康熙四季乙巳季冬月邑人朱孔照謹序)

《序》(康熙五年孟春之吉應山縣儒學訓導張登雲謹撰)

康熙十二年《應山縣誌》,知縣周祜主修,邑人陳聯璧總纂,朱孔照參訂

《序》(時康熙十二年歲次癸丑小春之吉文林郎知應山事知縣周祜撰)

《序》(康熙十二年歲次癸丑上冬之吉邑人陳聯璧謹序)

同治《應山縣誌》,知縣劉宗元倡修,朱榮實、周道源繼修,邑人吳天錫總纂

《序》(同治十一年陬月監運使銜升用道知德安府事閩南陳建候序)

《序》(同治九年冬月長至日知應山縣事庚午科湖北鄉試同考官星沙鎮廷氏周道源識於永陽官衙)

《序》(同治九年歲在庚午九月十九日權知應山縣事涇上朱榮實謹序)

《序》(同治十年正月上元日邑人吳天錫序)

各版《應山縣誌》主要編修人員介紹

顏 木 明代官員、學者。字惟喬。廣水馬坪人。正德二年(1507)舉人,十二年(1517)二甲十五名進士。性嗜讀書,勤於考索,文思精勁,為文怪奇,學行卓著。居京都時,與黃岡人王延陳齊名,時人稱為“楚二傑”。補任許州知州,後薦調毫州。有武人石氏,性兇橫恣肆,顏木仗義懲辦遭誣陷,被免職,回家閒居,更加註意保持名節。他說:“能阻止我的功名,不能錯亂我的腳步,能罷免我的官爵,不能使我不學習。我將樹立品德,撰寫文章,以作後世模範,為淮河漢水之間的表率。”故自號“淮漢先生”。回應山後,致力於研討學問,居馬坪從事著述二十餘年,吟詠不斷。晚年始為詩,近體得唐人意。嘉靖十四年(1535)受聘篡修《興都志》;十六年(1537),受隨州知州任德所請,修《隨州志》二卷,記隨州、應山二縣之事,上卷編年紀事,下卷全錄詩文,破志書傳統分類體,仿《春秋》作編年體,為志書未有之體例,被稱為“本末倒置”,表現了“文人修志,多收藝文,為志書增色”的本意。十八年(1539),受湖廣巡撫顧璘推薦和王延陳、王格同修《承天志》(承天,治所在今湖北鍾祥)。正德十一年(1516)、嘉靖十九年(1540)兩次篡修《應山縣誌》。著有《家政集》(或名《顏氏家政》)、《七禮解》、《選詩評》、《燼餘稿》(4卷)、《十朝小識》、《山陵賦》(1卷,1539年)、《四禮略》等書。去世後著名詩人許宗魯為撰《鳳陽府亳州知州顏公木墓碑》。

陳之良 明代官員。字伯善。廣水人,一作隨州人。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科舉人,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進士,初授工部主事,升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任法不避權貴,時給諫陸燦等疏劾宰執張桂專權,不法諸事,下刑部審問,之良拘審得實,據實核奏。不久張桂復職入內閣,之良遂落職,居家四十餘年,卒於家。嘉靖十九年(1540)協助顏木篡修《應山縣誌》三卷本,於同年刊刻出版。

劉 化 明代官員。廣水人。隆慶四年(1570)庚午科舉人,任海豐知縣。萬曆元年至四年(1573—1576年),應山知縣張慱續修《應山縣誌》,由劉化總纂。

朱孔照(1632—?) 明代官員。字浴曙,號雲臺。廣水人。順治甲子舉人,十二年己未科(1655)進士,殿試二甲,授禮部儀制司主事,旋轉蘇州海防同知,節制有方,兵民稱便。晚居故里,望重東山。性恬澹,喜著述,口不絕吟,手不釋卷。型《家範》俗,有司馬公之遺風。眾鹹期以大任,必有以慰蒼生之望雲。康熙四年(1665)、十一年(1672),知縣王匯、周祜兩次續修《應山縣誌》,均由朱孔照參訂。

陳聯璧 清代官員、學者。字孚尹,號珏庵。原籍廣水,遷居光化(今老河口)。叔父陳大道,明萬曆十四年丙午科(1586)進士,任南陽知府,遷戶部尚書,知樞密院文華殿大學士少師少保。幼隨叔父讀書,11歲即被督學葛寅亮所賞識,取第一名,以後每試必奪冠。陳大道父子去世後,照例承蔭。國子監祭酒倪元路很器重他,選為太常典薄,出任江寧馬政判官,革除火耗,贖銀買米賑饑,升任戶部主事,歷員外郎。至清朝仍留原任,因功績顯著,升任彰德知府,招撫流亡,興修學校。又調台州府,適逢大旱,步行祈禱,恰逢下雨,擢升汝南道副使。性情淡泊寧靜,胸襟灑脫磊落,後辭官歸應山,以栽花種竹為樂,輕視財物,樂於施捨,濟困扶危,賑救災難。母去世後,多在外遊歷。著述甚富,長於吟詠,有《伊蘭畫舟集》、《穎南息廬集》、《珏庵集》等行世。康熙十一年,知縣周祜續修《應山縣誌》八卷本,陳聯璧任總纂,於次年成書刊刻。

吳天錫(1820—?) 清代官員。字禹疇,又名純齋。廣水駱店人。咸豐九年己未科(1859)進士,授直隸(河北)即用知縣,復升貴州試用道。後退居鄉里。同治七年(1868),知縣劉宗元續修《應山縣誌》三十六卷本,由吳天錫總纂。其生平無可考,但關於他的故事在廣水南部民間廣為流傳。

韓尚德(1879—1945) 原名開運,字文軒,號開一。廣水城關人。其父開設“韓太豐”商鋪。早年畢業於武昌師範學堂,後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政專業。1922年任江西永修縣知事。1925年任湖北通城縣知事。1926年秋,在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任中校政治教官。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退休回家。應山淪陷時,逃居壽山。1938年冬被日軍尋至,回縣城附敵。1939年春任偽應山縣聯合自治會會長,同年6月任偽應山縣政府籌備處處長。1940年1月任偽應山縣政府縣長,發表《就職宣言》、《告應山同胞書》、《呈汪主席賀電》。在任期間,秉承日軍旨意,組建偽縣政府、偽保安隊、偽區公所,徵派民夫,搜刮民財,擴充偽軍,清剿捕殺抗日武裝力量。1942年組織續修《應山縣誌》。 1945年日軍投降後,國民黨應山縣長劉丹仙返縣接收,因無足夠的錢財移交,被監視,10月服安眠藥和鴉片自殺。

萬耀卿 廣水東肖店人。清末貢生。曾留學日本。光緒三十四年(1908),應山設五路高等小學堂,原中路設東西學堂,由萬耀卿任校長。1942年,偽縣長韓尚德組織編修《應山縣誌》,萬耀卿任總纂,收錄有清末及民國時期應山縣地情資料,書成未付印,後散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