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發現兩百多年前的寶貝

4月14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文體旅遊局、縣檔案局、縣誌辦和黨史研究室的相關學者和專家,在青林鄉泉家灣村發現一塊清朝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的石刻界碑。這塊界碑的發現,為研究清朝大通地區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數年前,一位名叫祁成鰲的老先生向大通縣誌辦反映,在青林鄉有一塊歷史悠久的石碑。之後數年,縣誌辦的相關學者和專家多次前往青林鄉尋找,可是一無所獲。幾個月前,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大家終於找到了這塊石碑。

剛發現石碑時,還是寒冬,石碑深埋在一塊田地中,只露出最上面的一行字。因為當時土地凍結,挖掘十分困難,專家們相約等凍土融化,再將石碑挖出。

青海大通發現兩百多年前的寶貝

4月14日,石碑被挖出,它的真面目終於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石碑鐫刻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當地百姓稱它為有字兒的石頭。巨石表面非常平整,上面鑿出了一塊碑的形狀。碑上面刻有一百三十多個漢字,經過兩百多年的歲月磨礪,上面的一些文字早已模糊不清。

大通縣文旅局張增錄館長、縣檔案局局長鬍玉霞以及縣誌辦原主任劉積順等專家、學者經過仔細辨認,發現泉家灣村的石碑其實是一塊界碑。

界碑是一種邊界標記物,用於辨別一個地區與另外地區之間的邊界位置和走向。泉家灣村的界碑上記載了清朝乾隆時期,生活在青林鄉地區的波洛、馬有倉和馬兒泥三戶人家所管轄地區的界限。

界碑記載的這三戶人家中,有兩戶為回族,一戶為藏族,說明在清朝乾隆時期,青林鄉地區就是多民族聚居區。界碑的發現為研究大通地區民族的融合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

青海大通發現兩百多年前的寶貝

青海大通發現兩百多年前的寶貝

記者/王十梅 郭紅霞

責編/李洪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