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超前教育”,成功的神童凤毛麟角,失败的比比皆是

父母都盼着孩子拥有最美好的未来,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强大,更有能力。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家孩子识字多,学了英语,总是急得要命,要自家孩子也学上,生怕上学以后不如人。孩子需要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只代表知识,不代表能力。大量的实例证明,超前教育更容易毁掉孩子。

神童的翅膀很脆弱

神童的翅膀很大,能飞得又快又高,但他们的翅膀很脆弱,容易折断。

王思涵,14岁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大一结束时,三门功课不及格,留级一年。毕业时,仅英语及格,被学校“责令退学”。

王思涵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不好。他上大学期间,父亲积劳成疾,病逝。之后几个至亲相继过世。他说,“觉得特别孤独,害怕。”另外,“对大学的不适应、自己主观学习性不强”也是导致他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原因。好在他的智商高,重新参加高考,再次考上沈阳工业大学同样的学校,同样的专业。从大一开始读,用心学习。但是,他超前学习省下来的时间又还给了上帝。

慎用“超前教育”,成功的神童凤毛麟角,失败的比比皆是

王思涵

名躁一时的张炘炀,两岁半时,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汉字,六年制义务教育,他只用了两年。11岁以505分的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同龄的孩子过着四年级的暑假,他已成功跨进大学的校门。

16岁时,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房,不给买不就参加答辩,也不考博士了。这位16岁的博士认为,成功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我们不能要求16岁的孩子成熟,但从他的要求上看,他还是在为父母学习。

张炘炀的智商高,比普通人学会了更多的知识。知识是否代表能力?如果学习只为自己,不能用于社会,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在《小别离》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情节。朵朵要考小托福。这时,父母才知道,国外名校不看成绩,看孩子是否兴趣广泛。然而,为了保持学习成绩,他们中断了孩子的钢琴,游泳等兴趣爱好。需要拿出来面试考官时,孩子已经没有任何特长证明可提供。夫妻焦头烂额,还是孩子想到她在网上写作,还给朋友添过歌词,成为她考学的重要助力。

真是现代父母的真实写照,为了成绩,不许出去玩儿,不许踢球,不许读课外书。最后,成绩没好哪去,时间都搭给了应试教育。

慎用“超前教育”,成功的神童凤毛麟角,失败的比比皆是

张炘炀和父母

有位小学霸参加常青藤的面试,考官问孩子理想,他说,赚很多钱,买房子。这和学校“服务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最终被名校拒之门外。由此可见,张炘炀这种只会学习的孩子,国外名校不会录取。他的视野太窄,思想狭隘,适合专注学术研究。

我们都想培养孩子成为“神童”,但神童不代表人才。除了学习知识,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注重学习知识,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仍然是失败的教育。

主动学习就是超前教育

没有一种超前教育,是硬性灌输取得成功的!

尹建莉的女儿,小学跳级两次,十岁上初一,学习始终名列前茅,2007年高考分数高出清华入取分数线22分,两所大学发出录取通知书。她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讲了她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孩子放学回家,她不催孩子写作业,而是等孩子忘记写作业,再由孩子决定怎么办?给了孩子自我管理的权利。面对“无用作业”和“暴力作业”,她不惜帮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腾出大量阅读的时间。孩子考试成绩不管好坏,先由孩子自己改,改后愉快地签字,从不批评孩子。孩子迷恋游戏,她心里再急,也不当面说,只和孩子谈心,由她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收心。孩子数学不好,妈妈回家假借老师的话,说孩子数学有潜力。不断鼓励,慢慢和其他学科同样优秀。她的育儿宗旨是,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保护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能力;大量阅读。

慎用“超前教育”,成功的神童凤毛麟角,失败的比比皆是

尹建莉一家

尹建莉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也许她的教育只适合一部分孩子。但是,我们也可从中找到我们教育孩子方式方法上的错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父母要懂得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原则。我们要学习是真正的教育理念。如果只是简单地学会了几个方法,就付诸实践,很可能起到反作用。想要孩子超越自我,父母必须先学习,蓄积足够的能量再去影响孩子。只学了皮毛,就去教育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没有人确定“超前教育”出的孩子是否成为精英。孩子成年以后,仍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父母再不能行使主动权。成功和失败,都不完全是父母教育的结果。即使我们看到凤毛麟角的几个成功的案例,依然有我们看不到的无数个不成功的案例。所以,教育部说,“超前教育,弊大于利。”

慎用“超前教育”,成功的神童凤毛麟角,失败的比比皆是

顺势而为,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教育也要摸索经验,不能一概而论。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由点扩散到面,允许孩子犯错,耐心等待奇迹发生。

主动学习的孩子更容易优秀,逼着孩子提前学习,不如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1、识字不写字,培养读书兴趣。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公认的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要孩子多读书。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鼓励孩子多读书。读书是主动获取知识,引发孩子思考,比看电视被动学习好得多。读书也是识字的最好途径,孩子在读书时,有不认识的字,越过去,读懂就好。大量阅读后,反复确认,其意自现。但提前写字,会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建议识字不写字,增加了读书量,又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慎用“超前教育”,成功的神童凤毛麟角,失败的比比皆是

2、观察孩子的接受能力,适刻而止。

福建高考状元杨晨煜的父母说,从小培养孩子自律,最开始非常困难,还要时刻观察孩子的接受能力。由此可见,他的父母非常注重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生怕孩子因为家长的过多干预而厌烦。出色的孩子都在主动努力学习,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将来早晚会出问题。所有的教育方式,都要指向培养孩子主动学习。

3、真诚期待,多认可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时刻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认可和鼓励是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关键。孩子的自尊心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认可,我们要从内而外地相信孩子能够做到。孩子也相信自己能做到,才会干啥像啥。父母嘴上相信,内心不信任,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你相信孩子是天才,他也相信,他就是天才。

慎用“超前教育”,成功的神童凤毛麟角,失败的比比皆是

发现孩子智商高于常人,值得超前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观察,也要进行相应的情商培养和价值观道德观的灌输。如果孩子资质平平甚至滞后,我们不切实际地超前教育,只会毁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智商高于常人,荒废人生,最终会成为废物。智商低于常人,勤于练习,最终磨练成天才。万事没有绝对,顺势而为才是育人的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