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學說要自己拿去。

1.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

①觀察對象不動,人眼與觀察對象之間距離不變,放大鏡在物體與人之間來回移動;

【人眼和物體不動,鏡子動】

②把放大鏡放在眼前,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

【人眼和放大鏡不動,物體動】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中央厚、邊緣薄。

3.放大倍數和什麼有關?

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它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數就越大。

4.13世紀,英國的 格羅斯泰斯特 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培根 設計並製造了增進視力的眼鏡 。

5.蒼蠅的複眼;昆蟲的觸角就是他們的“鼻子”;蟋蟀的“耳朵”長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鱗片,其實是 扁平的細毛;蒼蠅落在豎直的光滑的玻璃上,與足有關;

6.外形規則的固體,叫做晶體,自然界的物質大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的礦物,形狀多樣,有大有小,但都是規則的。

7.常見晶體的形狀:食鹽 正方體 ;白糖 長方體 ;鹼面 顆粒 ;味精 長柱體 。

8.製作晶體方法有 蒸發結晶 和 降溫結晶 兩種方法。

9.製作簡易顯微鏡的方法是 將兩個放大鏡相對放置,鏡片要平行,調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知道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用紙筒和膠帶紙把兩個透鏡固定下來,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就做好了。

【準備-調整-找像-固定】

10.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倍數 乘 物鏡倍數;

11.荷蘭生物學家 列文虎克 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 300 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並用顯微鏡觀察了毛細血管的血液流動,水中的微生物等。

12.顯微鏡的發展經歷了 金屬顯微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大到 200 萬倍 。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放大3億倍。

13.1663年,英國科學家 羅伯特· 胡克 用自制的複合顯微鏡觀察了一塊木片的結構,發現並命名了 細胞 。

【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

顯微鏡學說要自己拿去。


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正確的方法和步驟可以概括為 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利用自制的臨時裝片,找到洋蔥表皮細胞;

顯微鏡學說要自己拿去。

從這裡選出你喜歡的一個表皮細胞,畫出來即可【隨意選了四個】:

顯微鏡學說要自己拿去。


14.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的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15.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 結構 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 單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洩、生長、發育、繁殖、遺傳 等 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

16.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 19 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7.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

18.微生物是包括 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原生動物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

19.在池塘的水裡可能生活的微生物有 草履蟲、鐘形蟲、喇叭蟲、變形蟲、毛口蟲、單胞藻、眼蟲、唇滴蟲、衣藻、團藻、硅藻、鼓藻 等等。

20.在放大鏡和顯微鏡沒發明之前,人們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種感覺器官探知世界,人能觀察到的最小動物,就是螞蟻等昆蟲。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讓我們看到了微生物、細胞。

21.人類在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取得的成果:

醫藥方面:利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菌和病毒、病原體等,搞清了人的傳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傳播的,於是就發明了各種滅菌消毒法,製造了許多藥物來殺滅細菌和病毒,保護我們的健康。【弗萊明和青黴素】

食品方面:人們發現有的微生物對人有益,利用它們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如釀酒、製作醬油,醋、豆醬、豆腐乳、泡菜、制酸奶、麵包、饅頭、臘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巴氏消毒法】

農業方面:雜交水稻的培育,需要用顯微鏡進行配花粉 【袁隆平和雜交水稻】

土壤改良:利用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時,還可淨化土壤。

克隆技術:可以按照人的要求培育所需的生物,還可培育出人的器官。

汙水和垃圾處理:需要用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害物質,除去垃圾中的臭味 等

21.生物是由 細胞 構成的。我們的皮膚,每平方釐米含有的細胞數量超過 10萬 個 。

22動物的卵,例如 雞蛋 ,就是 一 個細胞。

23.草履蟲 雖然只有一個細胞,但這個細胞卻能完成消化、呼吸、排洩、繁殖、等所有的生命活動。草履蟲的繁殖方式是 先將身體拉長,接著從中部分裂成兩部分,最後每部分形成一個幼小的草履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