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百篇日記 見證貧困村的脫貧增收路

天山網訊(記者秦金俐攝影報道)“託乎提家的核桃園,部分樹幹要鋸掉幾釐米再嫁接,不能耽誤,明天一早就處理……”4月4日23時,忙了一天回到宿舍,張武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日記本,記錄下明天要做的事,總結今天已經解決的事。

張武斌是自治區公安廳“訪惠聚”駐村工作總領隊、自治區公安廳駐莎車縣艾力西湖鎮拜什庫都克村第一書記。他去年7月2日來到這個貧困村後,就養成了經常記工作日記的習慣,如今已寫近百篇。在他眼中這些日記,不僅能幫他把很多事記得更牢,還能有效地梳理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進展。

  揣著小核桃寫下果樹改良決心

4月5日上午,拜什庫都克村的一片核桃園裡異常忙碌,技術人員和鄉親們正忙著嫁接核桃苗,一截截樹幹上“長”出了一頭頭冒著嫩芽的小穗,張武斌滿腳泥土,來回奔走,查看每棵樹的嫁接情況。

完成巴旦木、核桃等果樹的全覆蓋嫁接,實現林果業提質增效,是這個春天村裡最重要的事,也是張武斌從去年年底起日記記錄的重點內容。

張武斌從口袋裡掏出一顆如巴旦木一樣大的核桃。“我一直把它裝在身上,時時提醒自己,改善果樹品質迫在眉睫。”他說。

去年他來村後發現,村裡2800畝果樹存在品質差、產量低的情況。那天晚上,他盯著帶回來的一顆小核桃,寫下了決心:“品種必須改良,早改鄉親們早受益!”

去其他村鎮學習種植技術,請果樹專家來討論…… 隨後一段日子,他為果樹奔忙。 去年12月,全村果樹改良工作正式開始。工作隊邀請鎮裡的林果技術服務隊,與村民共同組成42個小組,對全村果樹進行修剪、打藥、施肥等。今年2月起,又清理了果園裡的死樹並補種,優良品種嫁接就此展開。

“我們都沒接觸過嫁接,工作隊到地裡挨個教,還集中培訓。現在我也快成半個專家了!”農戶依不拉音·卡迪爾說,他家種了5畝核桃,這次品種改良讓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記下對庭院改造的牽掛

鐵門上“美麗庭院家庭”的牌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推門進入村民布尼亞孜·庫爾班家的院子,水泥地面光亮整潔,地上盆花發出悠香。屋內瓷磚鋥亮,陳設現代時尚。屋後拱棚裡小白菜、韭菜、西瓜苗鬱鬱蔥蔥。

“我家以前可不是這樣,多虧聽了張書記的建議,搞了庭院改造。”布尼亞孜說,去年工作隊動員她美化庭院,她勉強同意了。“當時覺得麻煩,可村幹部們都來幫忙,沒想到搞出來後這麼漂亮,種的菜吃不完還能賣掉,日子太幸福了!”她說。

張武斌入戶走訪,發現一些村民家的院子塵土飛揚、葡萄架子歪七扭八,卻不太樂意庭院改造,他們說“老房子住慣了,不想變”。於是, 張武斌就帶著這些村民到庭院改造完成的住戶家挨家參觀。

別人家的庭院地面進行了硬化,屋裡的地面貼了瓷磚,衛生間設施齊全現代,出門不沾泥,這些都讓布尼亞孜羨慕。“張書記還給我們算經濟賬,院子改造了不僅住著舒服,棚圈、拱棚能種菜、養雞,除了自家吃還能有一筆收入。”她說,當時大部分村民都報了名。

鄉親們改造庭院的每個細節都牽動著張武斌的心,也記在了他的多篇工作日記裡。

  字裡行間是對就業脫貧的期望

今年春天覆工後張武斌寫的日記中,每篇都有一部分關於村辦網袋廠的內容。

網袋廠是去年工作隊為促進村民就業引進的,目前有80位村民在廠裡就業。為了鼓勵和穩定村民上班,工作隊每月還出錢對堅持上班10天以上的村民發獎金。如今全勤率達到了90%以上,生產的網袋供不應求。

阿依仙古麗·庫爾班從工人幹到了副廠長,“我現在一個月的收入幾乎頂以前種地一年!張書記說得對,勤奮就有收穫!”

張武斌拿出幾篇特殊的日記,是夾在日記本中的幾張寫滿字的餐巾紙。“有時候晚上躺床上,突然想起一項工作沒幹完,或想到一個解決辦法,手邊的便籤紙又用完了,隨手拿起紙巾就記上。”他說,就怕第二天起來忘記,記上後才能睡踏實。

果樹嫁接、萬壽菊種植、村民外出務工情況……翻開張武斌的扶貧工作日記,一件件事串起了工作隊奮鬥過的日日夜夜。每篇背後都凝結著汗水,也反映著拜什庫都克村的變化。它們彷彿是工作隊帶領鄉親們走在脫貧增收路上的一個個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