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沈湧


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最近進行企業調研,在珠三角瞭解了幾個案例:1.一家做出口美國服裝產品的企業,對方不能收貨,雖然也很有善意,可以支付這個企業已經投入的原材料成本,成品由生產方自行處理,但以後的訂單沒有著落了。2.一家做日本汽車企業配件的企業,其訂單到6月則停止,之後的訂單也無法預料。3.一家做中央廚房配送、可提供幾百桌以上宴席菜餚的企業,疫情期間,失去原來的市場需求,迅速轉向網絡和物流配送,為散客和單位、企業食堂服務,保持了一定的業務。4.一家電商企業,疫情期間,業務同比不減反增。5.一培訓公司,抓住時機,開展線上培訓,並迅速到疫情較輕的城市進行線下培訓。

企業的運營,因為疫情遇到新的挑戰。這是當下普遍性問題。整個世界都需要面對。

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企業家亞歷山大。積極應對,才有出路。這也是必然的。

走線上經濟之路,是一個被大力推薦的辦法。

這是對的。但關鍵還在於,必須要有藍海戰略的思路。

積極創新,在市場上創出一片新天地。

這裡,提供我的一個思考:

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一本書的理念。

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熱潮,近年來,關於經濟領域的熱門話題也是一波接一波,潮起潮落,生生不息,不斷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經濟是人們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因此而形成的話題顯然也會具有相應的份量和影響力。學界已有經濟學佔據了話語霸權這樣的批評性觀點。所以,《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首先是一種流行性的文化,一種關於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週期性的討論。據說,西方許多著名的學者及企業家都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在與世界經濟同步的當今中國也不乏如此例子。越是緊跟世界潮流,越是可以證明中國經濟的活力與超前。當然,之所以能夠流行,之所以在世界和中國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也還在於此書的創新性。

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有一箇中國的企業家說,近年來他深感產品同質化狀態下的價格競爭戰之苦,當時他每天最重要的一個工作是,想盡辦法節省,認真審批和削減各地銷售點報上來的資費套餐。“藍海戰略”,給了他新的啟示和發展空間。由此,他找到了新客戶、新業務和新方式,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內實現了企業的新發展。

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深陷血腥的、你死我活的紅海,企業家是否已身心疲憊?如何設計與競爭對手完全不同的、獨樹一幟的價值路線圖,從而開闢無人競爭的藍色海洋?如何能找到兼具差異化和成本優勢的策略?這是此書提出具有典型的現實針對性的問題。

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在整個主題的構想與闡述當中,本書其實貫穿了許多經典的也是傳統的經濟管理理論,比如系統性理論、精細化管理、博弈理論等等。任何一種管理思想都應當是基於現實的思想,都與慣性和傳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而革命性的創新的東西,最大特徵在於,站立新的視角、提供新的視域、闡述新的價值。“藍海戰略”裡最為重要的原則是建立在創新性基礎上的,即改變戰略思維,放棄有限市場內的競爭角逐,開創一個既有價值可圖又沒有過度競爭矛盾的市場空間,從而獲得持續的贏利性增長。可見,“藍海戰略”的重點是價值創新而不是技術突破,是對現有市場狀態的重新排序和構建。問題——關於利益增長的追逐是老舊的,但方法是嶄新的,所以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藍海戰略:企業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