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竟勾起无数老桂林的儿时回忆

一张老照片,竟勾起无数老桂林的儿时回忆!

石灰如今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对于80后、90后、00后们来说,石灰长什么样都不一定知道。可就在三十年前,石灰还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用于储物的石灰缸

以前的桂林人几乎家家都有一口石灰缸,是那种上下一般大的,直径50厘米左右的大土陶缸,下面铺着半缸大块的石灰,中间隔层纸,上面放置糖饼、瓜子、香菇、木耳等干货食物,其作用在于防潮防鼠,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一张老照片,竟勾起无数老桂林的儿时回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的孩子,不到过年过节过生日或是家里来客人带来点心当礼物,基本吃不到零食。存放食物的石灰缸就成了熊孩子们时时惦记着的地方,估计每家的孩子都有乘大人不注意,从石灰缸里偷东西吃的经历。

在最繁华的地带卖石灰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桂林老照片中,我们发现了不止一张在街头摆卖石灰或者搅拌石灰的照片,可见在当时石灰市场是供需两旺的。

一张老照片,竟勾起无数老桂林的儿时回忆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桂林街头卖石灰的货担。

一张街头卖石灰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张《长空万里》的电影海报,这部电影上映于1940年,据此可知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而电影海报粘贴的位置,一般都在繁华的闹市,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可见卖石灰的占据了当时桂林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角。

一张老照片,竟勾起无数老桂林的儿时回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男子在搅拌灰浆,这是一种掺合了纸筋的灰浆。

石灰最平常的用途,是作为建筑材料,它是制作砂浆、三合土的重要原料。也是人们从前粉刷墙壁天花板的主要原料。这就说明,当时桂林的建筑业十分兴旺。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大举入侵中国,国土大片沦丧,桂林成为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接纳了大批难民,城市急剧扩张,大兴土木也就在所难免。一张小小的照片,也可以折射出大时代的一个侧面。

孙中山曾建议阳朔开采石灰

一张老照片,竟勾起无数老桂林的儿时回忆

说到石灰,我们不能不说一下孙中山先生给阳朔人民开出的致富之方:1921年底,孙中山从梧州乘船到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途经阳朔,进行了考察。

是年11月29日,在阳朔县举行的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他认为——

“开发财富,莫如振兴各种实业,即就阳朔一县而论,万山环绕,遍地膏腴,无知识者,以为土瘠民贫,难以为治,不知奇峰耸峙之高山,皆石灰岩层之蓄积,可以烧石灰,可以烧水门汀。石灰为农业之肥料,亦为工业用之水门汀,为化学发明之建筑材料,可以修路,可以筑河堤,可以建极高之洋楼,可以作人造之花石。每担石灰石可以造水门汀一桶,每桶四百斤,值银六元,诸君以为阳朔皆不毛之石山,悉属废物,自我观之,阳朔遍地皆黄金也。不仅如此,石灰岩层之中,可发现极厚之煤层,可发见极富之铁矿,且金矿、银矿、铝矿、水银矿多藏于石灰岩之内。诸君若知之,知而开发之,则见阳朔皆富家翁也。农业亦如之,土山肥厚,可种树木及一切果木,皆为人生必需之品,倘能广为种植,加以改造,则致富之术,不待外求也。”

这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见识!当国弱民穷之时,人们往往把快速致富放在首要位置,而很少考虑环境代价,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幸好阳朔人民没有把世所罕见的奇峰当做石灰、水泥的原材料,毫无节制的开采。否则,世界上最美丽的山水将不复存在,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旅游第一县了。

一张老照片,竟勾起无数老桂林的儿时回忆

值得庆幸的是,历史往往择善而从,孙中山给阳朔开出的另一个致富之方——种植,已被广为采纳,阳朔的水果种植闻名全国,尤其是沙田柚、金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不少收入。而阳朔县的隔壁邻居恭城,更是创造出“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农村建设的样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