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性呼籲需要“拉姆法案”


當女性呼籲需要“拉姆法案”


四川金川網紅姑娘拉姆,被前夫唐某潑灑汽油焚燒,不幸去世,年僅30歲。拉姆姐姐卓瑪曾表示,唐某有家暴傾向,拉姆經歷了離婚、復婚、再離婚。為逼拉姆復婚,唐某曾以兩個兒子的生命威脅。然而,拉姆同意復婚後不久又遭家暴。今年6月,兩人再次離婚,兩個孩子被判給了男方。

在上面這段新聞報道里,一個人,一條生命,一段人生,就結束了。


即便只是這段概括性的描述,依然肉眼可見拉姆生前遭遇的重重苦難。

當你看到拉姆受害前的影像時,你一定會理解這句話: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拉姆是時下短視頻時代的一個網紅,但在現實裡所承受的遭難又彷彿來自20世紀。正是這種時代錯位的矛盾感,讓很多人、很多女性,感受到更深的“挫敗感”。

尤其,這還是一個微博“女權”強盛的年代。

但即便如此,家暴慘案還是發生了。且不只拉姆案件這一起。

“男女平等”“禁止家暴”“拒絕冷暴力”……等等口號,我們喊了又喊,乃至制度層面相關方率也有了重大完善。

但是呢,慘案還是一起又一起地發生。

且不侷限於婚姻層面。

當越來越多的案件涉及到戀愛階段的男女暴力時,則說明,女權問題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社會系統性問題。

因為女性常常是受害者,所以女性更願意發聲。

女性願意發聲,社會允許女性發聲,支持女性發聲,我認為至關重要。

發聲,才有改變的可能。

但在微博,在知乎,在豆瓣,在各大中文網絡平臺,很多明顯支持女性意識的言論,經常被貶損為“女拳”。

這對致力於男女平等的努力,無疑是很不負責任的蔑視。

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男權本身是現行社會體系的既得利益者,女性的發聲,便是在動男權社會的蛋糕,“保守派”的男權自然會有動作反擊,“女拳”的標籤就是回擊之一;

其二,女性錯誤的發聲和行動所致。解決女性困境,追求女性力量進步,並不簡單,不是單純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做到,否則也不會成為人類社會至今難以克服的謎題。

因此,在這篇文章裡,我十分謹慎地使用“女權主義”這個詞,理由是,微博上那些很有號召力的“女權大V”,在關乎女性的問題上你們很積極地發聲,立場堅定,語氣決絕,甚至不惜與男性對立,我想問一句,你們到底在追求什麼樣的“女權”?

是真正的男女平等,還是女性特權?

如果你們不能正面回答這個問題,那當撲面而來的“女拳”帽子朝你們飛過去時,也不要感到奇怪。

當女性呼籲需要“拉姆法案”


是的,敞開說吧,我十分肯定地認為:

凡是鼓吹男女對立的“為女性發聲”,都是居心叵測,都是利慾薰心,都是垃圾。

就跟特朗普為了轉移美國國內矛盾,瘋狂汙衊中國一樣。

將女性面臨所有的問題,都甩鍋給男性,除了讓許多女性感受一下虛偽的滿足,除了收取一大波智商稅割韭菜,除了激化更多家庭矛盾之外,對男女平等和社會進步有毛線幫助?

毫無幫助。

喊了那麼多口號,卻依然改變不了家暴,為什麼?

因為,也許,一開始口號就喊錯了。

“男女平等”,沒錯,法律上、人格上,我們都願意承認,接受。

但即便我們都承認和接受,請問,“男性”和“女性”,就真的“平等”嗎?

事實上,不可能。

捫心自問,在你心裡,你認識的每個人,分量都一樣嗎?在你的心底,你對待每個人都平等嗎?

是嗎,那為什麼同樣在廣場跳舞,大媽們跳舞你只覺得吵,而一群小姐姐跳舞你丫還忍不住鼓掌?

在繁雜的社會生產中,在家庭等親密的生活裡,男性,女性,一定會暴露出“不一樣”,這些“不一樣”才是“不平等”的根源。

誠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尤其在現代化的都市生活裡,女性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施展,單身女性完全可以獨立自主工作生活得很好。

那為什麼還會有男女性別歧視呢?

要我說,社會對女性的不公正,本質上並非針對“性別”,而是針對“弱者”身份的歧視。

即便是在男性群體內,也會存在歧視,這就是“強者對弱者”的歧視。

你可能會說,明明有些職場女性能力已經很突出了,卻因為性別依然受到打壓,這怎麼還不是“性別歧視”?

稍安勿躁,事情得分兩個層面來看。

個體層面,女強人自然能力沒話說,受到打壓,也的確是因為性別,這不可否認。

但從更大層面來看,會發現,針對個別“女強人”的性別歧視,其實本質上,依然是出於對“女性整體”能力偏弱的印象,產生的習慣性不信任。

所以根本上,仍然是“強者對弱者”的歧視。

強弱,是能力尺度,著重體現在職場上,相對來說,還比較簡單,也意味著比較好突破,無非要挑戰的是社會舊時的偏見。

各行各業越來越多頂尖女性的出現,正在打破這種職場上的偏見,也就是對女性能力上的歧視。

當女性呼籲需要“拉姆法案”


真正的老大難,是家庭關係。

在一個家庭裡,男女主要是合作關係,可不是能力上的單純競爭關係。目前來看,處於社會轉型期的國內家庭關係裡並沒有所謂的公平線,無論是“男主外,女主內”或者“女主外,男主內”,亦或者“男女都不放棄職場”,都難免存在犧牲,犧牲就意味著“不平等”。

這種親密的男女關係,沒有標準尺度,無論是在戀愛中,還是在婚姻裡,“清官難斷家務事”,沒法斷。

這使得倫理綱常得以存在,並擁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力。

問題是,從數千年的男權社會剛過來,遇到近些年女性崛起所帶來的衝擊,難免交鋒。

這種交鋒,也許聽起來有種史詩級的壯烈,但放在現實裡,就是真實的犧牲。這種交鋒,也許是要死人的。

拉姆就犧牲在這種交鋒裡。

拉姆願意接受新事物,跟上時代脈搏,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但他的前夫,依然活在傳統的倫理綱常裡,認為妻子應該是自己的附庸,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即便是在離婚後,依然對拉姆充滿控制慾,就像很多封建家庭裡男人不願意妻子到外面拋頭露面一樣,拉姆成為短視頻直播網紅,毫無疑問,在那個前夫眼裡,跟“拋頭露面”沒什麼區別,拉姆在鏡頭前越是笑得燦爛,越是備受網友追捧,那個前夫就越是要發瘋,如果自己得不到,所以也不想別人得到,這是物化女性,這是嫉妒前妻,這是噴薄而出的控制慾,這是獸性出籠的戾氣。

從彩禮到婚姻,傳統社會對女性的物化無處不在,無論是孃家還是婆家。

當以各種儀式來完成“所有權”的變更時,就意味著,男性審視女性的眼光裡,從來都少不了量化和判斷。

而女性也會習慣這種被量化和被打量,很快,在原生家庭的童年就會習慣。於是女性會很早就冷靜評估自己的籌碼,無論是姿色,還是身材,或是努力。

家暴之所以難解決,主要因為這是家庭內部矛盾,是外界法律難以延伸的地方。

但即便出臺了《反家暴法》,有效消除了家庭暴力,家庭內部的男女問題不見得就都會被解決,因為你要清楚,家庭暴力,只是家庭男女矛盾的最高級別的激化表現。

不是最高級別的矛盾,依然是矛盾。但值得安慰的一點是,矛盾無處不在,存在矛盾也是正常。

除了制度層面,在應對男女家庭矛盾方面,人們在道德上的訴求,總結起來就是一點:

同理心。

但我的看法很誠實,當一個人審視女性的第一標準是“物化”,是“所有權”時,同理心是失效的。

請問,你會對你家的寵物充滿同理心嗎?同理心的意思是你也感同身受地當一隻狗。

顯然,你不會。即便你對你家寵物很好,你充滿愛心,但你依然得承認,你和你家的狗,是不平等的,你也不允許狗和你一樣平等。

這就是傳統社會和當前轉型期的女性面臨的困境——總是逃不脫被“物化”、被劃歸“歸屬權”的命運。

即便在職場上已經突破了,但家裡的逼婚和社會上的“剩女”依然提醒著你,提醒著你五個字:

“男女不平等”

硬幣的另一面,男性同樣承受著“女性被歧視”的代價——

與“剩女”作伴的,還有“剩男”這個詞;

找不到女朋友,彩禮出不起,沒房沒車女娃看不上眼;

……

既然你早已習慣了因,就得接受難免的果。男性們。

當你想擁有一份所有權時,該對象也在量化著你。

對於絕大多數男性而言,事實上,同樣是“女性歧視”的受害者。

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而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數千年的男權社會,在短短几十年崛起的女權主義面前,是沒那麼容易就剎不住的。這是慣性定律。

而女性所面臨的困難有多大,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認識:

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且與物體質量的倒數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現在,知道該往哪個方向使多大勁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