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見不到媽媽就難受,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大多數人都嫌棄

一般而言,在家庭陪伴關係中,母親往往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一些,而且相較於父親,媽媽對孩子更加耐心溫柔,所以說,大多數孩子往往喜歡母親多一點。

兒子見不到媽媽就難受,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大多數人都嫌棄

在一項調查中顯示,很多孩子更願意向自己的母親傾訴自己內心想法,也更喜歡經常和母親保持聯繫。這其實是很常見的一個現象,但是如果男孩對自己的母親非常依賴和黏人,這就需要高度注意了。

王達是一名六歲的男孩,在同學們的眼中,王達是一個陽光大男孩,說話彬彬有禮,笑容經常掛在臉上,人緣很好。但令同學們很難想到的是,王達對自己的母親非常依賴,以至於六歲了還和母親一起睡。

可能很多人都說:“這很正常啊,我家孩子怕黑,都跟我睡。”但是,王達對自己母親的依賴可以說是達到了大多數都難以接受的地步。平日裡回家一定要看到自己母親,吃飯時也要自己母親陪在身邊······

兒子見不到媽媽就難受,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大多數人都嫌棄

這些種種跡象都表明王達對自己的母親太過於依賴,而王達這樣表現和自己所處的家庭環境有關。王達父母聚少離多感情不和便離婚了,離婚後王達父親對王達的關心也就僅限於每月的生活費,而且王達的母親沒有再婚,經常在夜裡向王達傾訴她的不易。

所以,在王達的心中,自己的母親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人,自己對待母親和父親的態度自然也就出現了天壤之別。

因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都會很纏自己的母親,但男孩子如果在3至6歲還是非常黏自己的母親,就要警惕“俄狄浦斯情結”。

什麼叫“俄狄浦斯情結”呢?簡單來說就是“戀母情結”,這樣的男孩長大後會格外聽自己母親的話,甚至與結婚後還會因為這個情結而導致家庭矛盾。而且戀母情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所以當孩子有“俄狄浦斯情結”傾向的時候,家長就一定要注意了。

兒子見不到媽媽就難受,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大多數人都嫌棄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化解男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呢?

1、維護家庭環境

很多有“俄狄浦斯情結”的男孩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的家庭環境。這些男孩的父親沒有給孩子樹立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的形象,反而做事畏畏縮縮,沒有一點果斷。

而這些男孩的母親總是對孩子過度保護,不敢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這樣家庭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及其容易有“俄狄浦斯情結”。所以各位家長要注意維護好家庭和諧,媽媽也不要對孩子過於照顧了。

2、注重培養孩子的勇氣

很多男孩子的膽子是很小的,但過於膽小就需要父母重視。其實男孩更應該多些挫折教育,因為在這個社會里給男士更多的責任和任務。如果男孩子做任何事都要詢問自己母親的意見,那麼這樣的男孩心中無膽量,更無法成大器。

所以,父母要懂得培養孩子的勇氣,讓他們敢於和別人交流,更應該有自己的想法。

兒子見不到媽媽就難受,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大多數人都嫌棄

3、注意孩子交際圈

身邊人對孩子的成長是具有一定影響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的交際圈,不要讓孩子去模仿身邊具有“俄狄浦斯情結”的朋友的行為。不然到最後,自己的孩子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沒有哪個孩子可以真正的離開父母,但太過於依賴又會出現問題。所以說,父母應該注意自己孩子的成長情況,培養的男孩子更應該具備擔當意識。預防和化解“俄狄浦斯情結”其實有很多辦法,最重要的應該是父母的關係。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