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與曾國藩,聰明孩子與“笨小孩”誰走得遠?

坊間有句名言,近五百年來只有兩個完人。一個是曾國藩,一個是王陽明。

縱觀二人的人生軌跡與最後結局,他們誰是聖人誰不是,我想大家都有個判斷。而曾國藩是出了名的笨腦經,連他的仰慕者梁啟超都說,曾國藩是個笨小孩。

王陽明與曾國藩,聰明孩子與“笨小孩”誰走得遠?

我們都知道他笨的故事。一次,曾國藩在家背書,搖頭晃腦,背了一宿。這時,樑上的小偷不樂意了。你這也太笨了,我都會背了。

該小偷憤怒的跳下房梁,把曾國藩要背的東西背給了他一遍,憤憤的離去。

還有他老人家雖然打贏了太平天國。但是基本都沒什麼大勝仗,與其說是打贏太平天國,莫不如說是拖死了太平天國。

曾國藩打仗不就有個名言嗎,叫做“劫硬寨,打呆仗”。說白了就是守著唄,後來他手下的戰將出城迎敵打了敗仗,曾國藩恨不得颳了他。於是又是上書又是貶官。這也給他後來勢力下降有一定影響。

寫到這,我們都意識到曾國藩是個笨小孩了。但其實,他老人家小時候可是聰明得很。

有記載,他出生時,他爺爺曾竟希做了個夢。天上烏雲密佈,突顯一條蟒蛇,盤踞在曾家的房頂。嚇得他立馬醒來,醒來後發現他孫子曾國藩出生了。

王陽明與曾國藩,聰明孩子與“笨小孩”誰走得遠?


曾國藩不像王陽明,那麼晚才會說話,有記載曾國藩:

五歲開蒙,六歲入塾,九歲能詩,十歲能立。

是不是很熟悉,小時候我們就能遇到這樣的孩子,特別聰明,考試每次能考好。但你那詩,你那試卷現在能看到嗎?

所以說小時候聰明的小孩也未必就能一直聰明,從曾國藩這就知道。小聰明是無法成就大事業的。

反觀王陽明,王陽明出生時他奶奶也做了個夢,有條巨龍降在王家屋頂。後來王陽明的爺爺就給他取名:王雲。

但這王雲卻看著不太聰明,為什麼?因為這位小朋友五歲了還不會說話。直到六歲時遇到一個和尚,對他說“好個男兒,可惜道破”。後來他爺爺聽了後恍然大悟,給他取名王守仁,之後才能說話。

說話時還有個有趣的故事。王田敘的兒子王華,也就是王陽明的父親,正在背書。揹著揹著,突然卡起來了。“大學之道………” 久久不能背出來。突然,身後的王陽明小朋友中氣很足,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將《大學》全部給背了出來。

之後,還有個故事,王華高中狀元之後,想帶著11歲的王守仁能到京城學習。畢竟首都的教育條件要好一些。

王陽明與曾國藩,聰明孩子與“笨小孩”誰走得遠?


路經鎮江時,王天敘的一幫文友就邀請他到金山寺廟高臺參加宴會。文人聚會當然要作詩,酒過三巡之後,大家都在那沉思苦想。突然11歲的王陽明走上前去,拿起筆墨,開始作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眾人目瞪口呆,這時一位王天敘的朋友覺得其中有詐,11歲的小孩怎麼可能寫得如此好詩呢?於是和王守仁說再寫一首,他才會相信這是他自己寫的。

王守仁從容面對,聽完要求後,馬上動筆: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眾人徹底信服。這就是王陽明的童年。

從這也看得出來,兒童的陪伴教育是多麼重要。只有父母在他旁邊不斷學習、做榜樣,他才能有樣學樣,耳濡目染。所以這也很值得現代人考慮。

畢竟從中國古代的循環的來看,五百年一聖人,現在正是到了聖人的年代了……

可見對小孩的教育不能圖短平快,小時候笨的小孩也許長大後就能騰飛。小時候聰明的小孩也要看聰明在哪裡,小聰明不是大智慧。

只有大智慧才能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