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冠病疫情突然來襲,從武漢爆發到封城,從開始有輸入病例到現在出現社區傳播,迄今新加坡已走過內外兩波疫情。近期由於客工宿舍的疫情,導致新加坡連日來新增病例達728起、623起、942起,令很多人擔心甚至不解,為何被視為模範生的新加坡,突然走向“失控”邊緣?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筆者在之前四篇文章中曾就國情、政策思路、戰略目標、策略手段等解讀過本地的抗疫作戰。筆者認為,新加坡的抗疫策略是選擇不封城,儘可能維續經濟與社會活動,依情處理,做最壞打算,向最好努力。

這其實是一個持久戰的思路。在新加坡政府看來,既然在短期內開發不出疫苗,持久戰將不可避免。李顯龍總理在2月8日就說過:“在我看來,按照當前疫情,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隨時應對任何新狀況。”

他說的“一段時間”是多久呢?3月12日他談到大選,認為疫情在短期內(一年內)無法結束,所以應考慮提前大選,給新一屆政府強有力的委託。他還強調:“我們必須做好長期準備,同病毒對抗,並確保我國的經濟和國人的生活儘可能獲得保障。”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後來在接受CNN《全球公共廣場》節目訪談時他也提到,全球疫情可能會拖上“好幾年”。因為“世界上仍有其他大片區域,我們不太清楚這些區域的情況。”

顯然,如果從一開始就看到這是一場“持久戰”,那“打法”自然所有不同。有人提出早封城,“長痛不如短痛”,希望速戰速決,快速把病例降為零,然後才重啟經濟。這樣的願望固然美好,但並不實際,反而有可能輸在“欲速不達”、“難以持久”的戰略失誤上。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如果把1月23日迄今的疫情做一下梳理,就可以看出有兩個相對獨立的不同階段。在第一階段無論你打的多麼用力、多麼“長痛不如短痛”,都無法改變第二波疫情的必然來襲。

其實第一波輸入病例和引發的社區傳染,從1月23日開始,到2月底就基本結束了。從當時的病例數據來看,新加坡打的不錯,通過嚴防輸入和強化病例追蹤,基本切斷了病毒的傳播擴散。

第二波輸入從3月初開始,首先因歐洲部分國家爆發疫情,導致輸入病例突然抬頭,至三月中旬惡化。3月25日,新加坡政府敦促海外國人回國,包括召回2300名在海外求學的本地學生,以致每天有超過千人回返國門,輸入病例居高不下,單日最高達48起。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到4月初,返新人數開始下降,輸入型病例也回落,直到4月10日輸入型病例趨近於零。但與此同時,第二波輸入疫情導致的本地感染,卻在4月初呈現爆發狀態。尤其是大型客工宿舍,顯然成為這一階段防疫的最大短板。

但第二波疫情顯然與之前的第一階段沒有因果關係。第二波疫情爆發,不證明第一階段防疫失敗。第一階段成功,也改變不了第二波輸入的來襲。因為那是全球疫情決定的。

在第二階段中,因為新加坡的國情特殊,有多達32萬客工住在宿舍,其中20萬人住在43個大型宿舍。這些大型宿舍的居住密度極高,使之必然成為病毒容易擴散的地方。以確診病例最多的S11榜鵝宿舍來說,就是罕見的萬人宿舍。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所以從近幾日的病例總數來看,新加坡疫情正趨向“失控”。可如果把客工病例區分出來,社區傳染的情況就沒有那麼糟糕。雖然這同屬第二階段,但這是兩場不同性質的戰役。

這兩場戰役之間,是有明顯區隔的。從數字來看,自阻斷措施實施以來,單日新增病例中客工佔了八成左右。而本土社區感染不僅佔比少,起伏也不大,每天都在30起左右,今天還出現明顯回落(14起)。這意味著阻斷措施是有效的。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但相關措施,無論從測體溫、勤洗手、保持一米安全距離,到後來強制帶口罩、禁止兩人以上聚集,對超密集的大型客工宿舍來說,可說是毫無意義!

所以針對大型宿舍的防疫作戰,必須要有不同的“打法”。比如首先要把出現感染群的宿舍劃為隔離區,之後進一步封鎖全部大型宿舍。這就相當於切斷了大型宿舍之間、宿舍與本地社區之間的聯繫,便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當局還組成由人力部、警方和武裝部隊人員參加的前線防疫工作小組和醫療小組,進駐全部43個大型宿舍。在為20萬客工提供一日三餐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加速病毒檢測。當局也著手把健康客工從隔離區內搬出,疏散宿舍內的人員。

儘管從數字來看,客工病例在短期內難以回落,但在當局的這些有力措施下,相信宿舍疫情不會進一步蔓延。尤其在開展大規模病毒檢測後,短期內雖然會推高每日新增數字,但這未必是壞事。因為越早發現病例,就越能避免更多人感染。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雖然第二波疫情尚未結束,但總體來講,成績還是大於不足。尤其以社區傳染的數字來看,基本仍屬可防可控狀態。當局應對不明來源的病例增多,果斷推出“斷路器”措施,也為佈防與殲敵(病毒)提供了除全面封城以外的新戰術。

至於不足,主要是在歐美及我們的兩大鄰國疫情全面爆發後,沒有果斷對全部入境者採取送往指定地點隔離的措施。另外對大型客工宿舍的管控出現漏洞。這就屬於佈防及制敵失準。是導致目前客工病例高發的主要原因。

據人力部表示,疫情爆發後,對客工宿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筆者認為,與社區防範類似的一般性措施,對大型宿舍的意義不大。另外當局沒有及時管控客工的假日聚集地,如小印度和慕斯達法購物中心等,一旦有個別客工被感染,就難免出現宿舍內的大面積傳播。

新加坡疫情失控?須在持久戰中打好每一場戰役!

幸好這次的制敵失準,沒有導致全面失控。及時封鎖客工宿舍等舉措,有效地把第二階段防疫打成了兩場相互區隔的戰役。如果看到這一點,你就不會為每日躍升的病例數而太過焦慮了。

但無論如何,第二階段依然是這場“持久戰”中的一個階段。新加坡還沒有取得最終勝利。我們須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同時也要著眼長遠,準備面對可能出現的第三波疫情,另外也要加強區域和國際合作,在共同抗疫的同時,避免出現經濟衰退或更大的危機。


作者:蔡裕林

新加披獨立時事評論員,專注於新加坡政治動態、社會變遷。出版的專著有《新加坡颳起改革風》《李光耀時代vs後李光耀時代》《大選如何改變新加坡》《新加坡模式:挑戰與應變》等。


敬請關注:南洋時評

南洋時評——南洋視角、深度觀察、時政分析、財經盤點、歷史回眸、環球熱點評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