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導言:

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一個文明在印度河的流域出現了,它是古代文明中最神秘、也最讓人著迷的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根據在今巴基斯坦一個名叫摩亨約•達羅的城市遺址考古發現,印度河流域文明曾達到了高度發達的程度。在這座遺址中有學者發現,城市的佈局具有明確規劃、房屋內設有廁所和下水道、有青銅製造的工具和用於製作標記使用的印章。

這個偉大的文明一直延續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就消失了,消失的緣由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有說是因為地質裂變造成,有說是因為是因為外來種族入侵造成,還有最神奇的一種說法是被火氣毀滅。因為在摩亨約•達羅遺址的最後一層,發現了許多難以置信的現象,再聯繫到印度史詩對於印度上古戰爭有關於核彈爆炸的類似描述,更讓無數人人對此充滿了好奇。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古印度地域圖與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遭遇到了雅利安人的入侵,開創了他們另一個文明——吠陀文明。我們今天印象中的印度正是由與印度河流域文明無承襲關係的吠陀文明建立。雅利安人在這片土地上施行一個延續了3000多年的種姓制度,這是古文明中最具典範、最嚴苛的等級制度。

種姓制度的起因

雅利安人和印度當地的土著人的膚色區別很明顯,當地人的皮膚是黑色的。雅利安人把這些土著人稱為達塞人,意思就是奴隸。雅利安人出於對自身種族的優越感,以膚色越白的為貴,膚色越黑的為賤,以此延伸出了四大種姓制度。印度種姓制度是世襲制,這意味著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是屬於什麼種姓,而且按照制度規定一生都不得更改種姓。不同的種姓之間制度非常嚴格,限制了婚姻、職業、行為、權利、義務等各個方面的自由。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印度底層人民的生活)

種姓制度來源是古印度的宗教,婆羅門教,它以種姓制度為本教的核心,以《吠陀經》為本教的經典經書。在《吠陀經》中有一部《梨俱吠陀》中描繪到:"婆羅門成為了他的嘴,他的兩條手臂變成剎帝利。他的兩條腿成為吠舍,又從兩隻腳中生出首陀羅。"於是,四大種姓便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其實除此以外,還有一部分人數非常多的種群,他們被稱為"賤民"或者"達利特",他們被認為是不可以接觸到的人。有很多十分嚴苛的規定來約束四個種姓之間的交往,不可逾越。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印度種姓制度的劃分標準)

種姓制度的發展

種姓制度之所以能在印度延續了3000多年,而沒有遭遇到強烈的衝擊摧毀,與它們的宗教系統婆羅門教有很大的關係。婆羅門教宣揚輪迴,因為前世的罪惡才會造就今生的種姓低下,所以低種姓人應當一生專心侍奉高種姓人,以償還前世的罪惡,才能在來世獲得提升自己的種姓。在這樣的宗教思想下,奴隸們心甘情願服侍高種姓人群,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而高種姓人也理所應當地享受著來自低種姓人的奉獻。

可事實上,四大種姓中前三種都是雅利安人,首陀羅則絕大部分是當地原住民,而排除在種姓之外的"賤民"主要是由被開除種姓的人和不同種姓結合而生下的孩子構成。可以說,婆羅門教的種姓體系只是為了"馴服"當地原住民,提升雅利安人自身的身份而產生的一種制度。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電影裡的印度貴族)

四大種姓之間,除了膚色外,對於職業的方面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

處於種姓頂端的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身份的貴族,他們擁有解釋宗教經文的權力,負責文化方面的教育,還能享受供奉,受到剎帝利的世代守護。其次的剎帝利種姓是軍事身份的貴族和政治身份的貴族,他們是婆羅門傳授教義的受眾,擁有徵稅納賦的權利。他們的收入都是由下層的吠舍納稅而來的。

吠舍是普通人,他們大部分從事商業活動,必須對剎帝利和婆羅門進行供養。在政治領域裡,他們沒有權利。首陀羅處於種姓的最下層,他們絕大部分是當地的土著人。他們所能從事的都是一些基礎的工種,傭人、工匠、廚師等職業。他們被稱為奴隸,沒有屬於自己的人身、財產權利。

還有一類處於四大種姓之外的"達利特",他們在種姓社會里,連人都算不上,只能從事最為低賤的職業,如屠夫、獵人、劊子手、掘墓人等。

印度各種姓階級間的區別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印度底層人民的心聲)

不同的種姓之間制度非常的森嚴,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是婚姻制度。為了維護高種姓的血緣純種,法典上規定了不同種姓之間人不能結婚。但在實際操作中,高種姓的男性是可以在自己同種姓和低於自己種姓的人群裡,分別娶一名女子,比如剎帝利男子,可以同時娶剎帝利女子、吠舍女子、首陀羅女子。但是高種姓的女子堅決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的男子,否則他們的後代將會淪為賤民。這樣的制度使得女子出生後,一生都在為了提升自己的種姓而努力,甚至會為了提高種姓而準備鉅額的嫁妝。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印度吠舍階層的夫妻)

其次是刑罰方面,針對不同種姓的人,刑罰方面有顯著的區別。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在印度同樣的罪行,高種姓人輕罰,低種姓需加重處罰。特別是婆羅門傷害了首陀羅,刑罰就會特別的輕。所以儘管印度取消種姓制度已經很久了,但低種姓人遇到高種姓人依然不敢有所冒犯。

在繼承方面,高種姓人與低種姓人的份額截然不同。根據法典規定,如果一個婆羅門男子娶了四個依次種姓的女子,並且都有兒子,那麼當這個男子去世後,他的財產中婆羅門女子的兒子得到四份,剎帝利女子的兒子可以得到三份,吠舍女子的兒子可以得到兩份,而首陀羅女子的兒子只能得到一份。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印度的貧民窟的"達利特"人)

除此以外,對於處在整個社會底層的"達利特"的要求就更加苛刻、甚至帶有侮辱色彩。"達利特"人不能與高等種姓人之間有任何身體接觸,否則會視為不詳。他們只能住在偏遠的村莊外,使用的飲水都必須與種姓人分開。當他們離開自己的住所時,都要敲打隨身攜帶的木板,提醒其他人自己正在靠近。

種姓制度隨時代變化而來的改變

歷時3000多年的種姓制度,在1947年印度宣佈獨立時,終於被廢除。在印度的法律的第15條明確規定:"任何人都不允許因為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到任何歧視"。第17條還明確規定廢除了"達利特"人"不可接觸制"。種姓在印度依然保留,可其中有違人權的制度都被廢除。

印度種姓制: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奴隸制,膚色真的決定尊卑?

(印度低種姓居住地)

但制度的廢除卻不能真正徹底改變這多年來的傳統思想的控制,高種姓人依然佔有絕大部分的社會資源和經濟。婆羅門人口於全國來說只佔4%,可他們的司法權佔了7成,國會席位佔了一半。而在農村裡,種姓制度依然在施行,並沒有因為制度的廢除而有所改善。對於祈求來世來改變命運的低種姓人,真正想要與高種姓人達到平等是十分困難,甚至種姓就是他們無法逾越的一條鴻溝。掌權的高種姓人在利益驅使下,更加不會去把自己獨享的權利拱手讓人。

不過現在值得慶幸的是,對於低種姓人,印度政府為他們在國會中留存了一定數量的席位,且在政府機構裡也為他們保留了27%的名額。在受教育方面,各大高校為低種姓人保有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以保障低種姓人的受教育程度。

寫在最後

牢不可破的思想要瓦解需要長遠的時間,印度獨立至今只有70多年,在許多的實際問題中,種姓思想依然佔據了主導地位。以70年來對抗3000年是極其困難的事,但一代代的印度人慢慢接受著人權的思想,種姓制度也會一點點削弱,直至最終取得平等、自由的勝利。

參考文獻

【1】《全球通史》 【英】喬治•威爾斯 【美】卡爾頓•海斯 著

【2】《種姓制度與印度憲法》 王雲霞 著

【3】《印度史》 林承節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