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境,覺醒還是革命?

面對困境,覺醒還是革命?

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因制度、文化的塗毒而顯得愚昧和麻木。他開的藥方是:自我覺醒。那麼,如何覺醒?與自己棄醫從文的經歷相似,魯迅寄希望於無數的“迅哥兒”、“我”,這些知識精英們,從“看客”積極轉變為引導者,投身到社會教育中,喚醒民眾。

面對困境,覺醒還是革命?

趙五貞女士自殺事件中,毛澤東評論表示,她自殺的“元兇”是環境:社會與趙、吳兩家形成的“三面鐵網”,將她牢牢困住,讓她無處可逃;自我覺醒後,亦無處可去。因此,毛澤東的解決之道是:社會革命。建立一個“新天地”,容其“逃亡棲身”,她追求自由的舉動也應當被視為榮譽。

魯迅認為個人要提高自己的力量,才能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是一種改良主義。毛澤東則認為,社會這口“大缸”,從設計上就要給人們留有生存的空間,是一種革命主義。

對同一類社會問題的解讀或解決,這兩種傾向依然存在。譬如網絡自殺問題,心理醫學主要是對症下藥,改善個體的身心狀況;社會工作則更傾向於改變求助者社會關係(權力),提供社會保障(制度)來解決。

魯迅說,對於毛澤東們“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毛澤東認為,“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兩種主張並不衝突,它們可以互為補充,豐富彼此的內涵,合力開拓實踐的方向。

面對困境,覺醒還是革命?

那麼問題來了:

學業、就業的問題,是個人還是環境的?養老要不要靠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