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校園欺凌

在校園裡,欺凌者與被欺凌者一般都是同校、同班,甚至是同宿舍的同學,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一旦發生欺凌,對於孩子來說校園就像“地獄”一樣的恐怖,而被欺凌者大多是在學校相對弱小的一方,很難憑一己之力躲避欺凌者帶來的傷害。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家長是“避風港”


這個時候家長就是孩子非常重要的“避風港”。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孩子。


國內大部分學校都沒有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案,不過這種事情幾乎在每所學校都會發生,遇到這種情況就只能依賴老師的經驗。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家長應對校園欺凌的手冊

今天開始更新三篇文章,從家長的視角,提供一份應對校園欺凌的手冊,如果孩子跟你說出“我被欺負了”,請立刻找出這三篇文章,按照步驟執行即可。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準備階段」


第一步,給孩子開一張病假條

經常看新聞的人都知道,如果發生事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報告損失”,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百戰不殆”,先搞清楚自己的情況,我們才能進行下一步。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如果是打架,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軟組織挫傷”;如果打在頭部,又自說有眩暈和嘔吐,醫生一般情況都會開一個腦震盪之類診斷,讓孩子在家休息。

記住:只要孩子有頭暈噁心,這“官司”就可以打。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我們大多數中國人,對精神病學的知識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得了抑鬱症出去旅遊一趟就能痊癒,因此也很難跟他們講清楚諸如“應激障礙”這樣的精神疾病。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一般綜合性醫院“心理門診”的實力相對比較薄弱,可以不用去,建議直接去專科醫院。

如果欺凌發生後,孩子的睡眠受到影響、害怕上學,那就帶他過去看看。不用考慮掛什麼科,心理專科醫院基本上只有精神科,直接跟分診臺的護士說,孩子被打了,不能上學,她們就會幫你推薦適合的大夫。

我們身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自己要克服對精神科的排斥,事實上,我們最關心的孩子的智商,就是這幫精神科醫生髮明出來的。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第二步,幫助孩子做一份筆錄


每次看警匪片,警察最後總是要對主角說:“記得回去錄個口供。”

是的,我們也需要一個“口供”。

如果我們如果聽完孩子的講述,然後再轉述給老師,那老師一般可能就會覺得這是一個普通鬧著玩的事;如果我們真的把孩子講述的內容打印出來,並讓孩子簽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絕大多數人都會敬畏那種有強烈儀式感的人。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筆錄的具體格式,不要用派出所的“詢問筆錄”模板,那也太誇張了,建議用一般的談話或會議筆錄就可以了,筆錄至少要打印兩份。

我們在詢問孩子的時候,要保持心平氣和,並問清細節,多用陳述句式,如果是特別重要的詞句可以用直接引語。建議讓全家最能保持冷靜的家長來詢問孩子,如果家裡人都做不到,就請一個遠一點的親戚。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筆錄內容包括: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被怎麼打、打人的是誰、第一個動手的誰),還有沒有其他受害者,孩子有沒有還手,有沒有人使用武器或者物品,有沒有老師或者同學發現或者圍觀。

做筆錄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節,記得還要詢問,對方有沒有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如果有的話,可以加入性騷擾的內容。

注意:如果有性騷擾(包括同性之間)的情形就不再是鬧著玩了,對學校來說是一個醜聞,而且是易於傳播的醜聞。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完成筆錄後,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急於到微信群裡去吵架,事實上,最好永遠不要直接去跟欺凌者的家長主動爭吵,當然被動還擊另當別論。


到此“戰爭”才剛剛拉開序幕,後續會逐漸升級,自古用兵的老規矩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還是糧草先行的時候。


第三步,要讓老師欠你的


如果知道了欺凌者的姓名,再通過同學之間的打聽應該還能搞清楚了一些欺凌者家庭的背景情況,此時我們應該約見老師。

見老師的時候,要帶上醫生的診斷書和假條;如果老師還不知道孩子受欺負(有很多時候老師是沒那麼快知曉情況的),建議先不要說,先談談孩子的學習情況。


估計有人會說了,這不是奇怪嗎?不是應該約對方的家長同時來見老師嗎?

記住:不要做這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


我們先要學會忍耐。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當我們見到老師的時候,先避免給老師看醫生手寫的病歷(醫生寫的字我們都懂的就不多說了);在老師讀筆錄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比較緩慢的語速和清晰的聲音來表達我們的擔憂:如果這樣下去,恐怕會出事啊。

老師最怕的就是出事。因此談論正題的時候,開始就要提到這件事對整個班級可能存在的風險,記住後面要加上一句:“老師,這可都是為您好。”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上)


如果是沒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比較震驚,可能會手足無措,那就要反過來安慰一下老師,以退為進,然後再請老師約對方家長談談,記住是老師約對方家長先談,你不要參與。

如果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可能會客客氣氣地把你送出去;不過沒關係,事情已經好辦了。


至此,準備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下一階段就是「正面對決」。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